为自己雪耻(阅读的艺术)

毛歌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次谈到《相约星期二》的时候,我都会谈到余秋雨在中文翻译版里面写的序言,这个序言和他后来在《生命最后的读书会》写的序言可以对照着读。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两本书都有共同的主题,都面对生死,而且还因为余秋雨在做序的时候,是把自己关于命运的理解放在文字后面的,所以,这两篇序言都很长,几乎就是他自己的生死观。从这个角度读这两本经典,会更好地发现余秋雨的内心世界。我不知道有多少读者会反复读这两本经典,也不知道有多少读者会去用心理解一个中国人给一本翻译过来的书所做的序言,我想要表达的是:如果忽略序言,我们直接进入文本,会是怎样的结果?或者,我们一方面在乎序言,一方面在乎文本自身,这样,我们阅读的收获又会如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很多这样那样的读书俱乐部会忽略这两本经典的序言,正如太多的读者忽略《碰巧的杰作》的作者专门写的标题为《致中国读者》的前言。在这篇前言里,你会发现整本书的重要内涵,会发现作者一次又一次要让你明白这本书的副标题:论人生的艺术或艺术的人生。这让我想起来梵高说过的一句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越是年老丑陋、令人生厌,贫病交加,越是要用鲜艳华丽、精心设计的色彩为自己雪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雪耻”这个词,听起来有一种强烈的反抗精神,有一种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有一种奋起还击的决心。一个读者,理解了这句话就等于理解了一个伟大艺术家对于色彩的敬畏和全力以赴的运用,你得记住这样一句话,记在心里,可以脱口而出,一想起梵高,你就会念念不忘这句话,一到艺术馆,你看见色彩的斑斓,你就会沉浸在这句话里。这句话会极其有力和迅速地帮助你进入到梵高的艺术世界。我们谈论艺术世界就是谈论精神世界,因此,“雪耻”原来的意义就会让精神世界闪耀出来耀眼灼眼的光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碰巧的杰作》的作者,在前言里面有一句话从一开始读到就深刻地影响到了我的人生。这句话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去体验这个世界,而不仅是被变化的世界裹挟着随波逐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喜欢“体验”这两个字,这是一种主动和事物联系的力量,这个事物尤其包括我们自己。我们需要体验我们自己比起体验外部世界来说更加重要。我们衰老的根本原因并非器官本身的衰老,而是我们丧失了体验的能力,我们在衰老和病痛面前,大多数时候都是恐惧和担忧,这会加速衰老,而体验不会。体验要做的是如何引领我们自己和病痛衰老生活在一起, 如何引领我们深知存在的多种形态,而每一种形态的出现,既不可避免,也变得更有接受的必要。瑜伽是一种体验,冥想是一种体验。你躺在病床上,你有一种奇迹般的能力,可以体验病痛。正如《生命最后的读书会》里那个母亲告诉她儿子一样:我只是不舒服而已,我并不痛苦。而这个母亲一再强调自己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先阅读结尾这样一种阅读习惯,你就会为此而逐渐陷入沉默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告诉过我自己,我爬山,必须体验这座山。早晨,秋天的雾气诗人一样低吟浅唱,我必须体验这样的雾气。在深夜,我推开书房的门,站在墨西哥芳香万寿菊花朵的前面,我必须体验这种花朵在暗夜里精灵一样的存在。我阅读《神话的故事》,我必须体验其中谈论的深邃思想。我必须一页一页地翻读。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我们自己的双脚走路,同样,谁能代替我们一页接着一页阅读一本经典作品啊?要知道,体验带来了生命的福利和复利是三个字:可能性。你经由体验,而发现生命可以变成这样,死亡里面也可以开出来漂亮的花朵,你经由体验,发现病痛不过是一种生命状态,绝非你独特的拥有,它如此广泛,如此普遍,如此日常,如此和我们接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如果他的确是个人,走慢点也并无害处;因为他的辉煌根本不在于行走,而在于亲身体验。”这是约翰·罗斯金说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文原创,毛歌微信号:maoge196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