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了解更多</h3></br> <h3>孩子眨眼、吸鼻子、清嗓子、扭头……面对这些抽动症的常见表现,不少家长会担心:这样会不会被人笑?带着会很难看?孩子会不会因此而自卑?甚至有些家长带孩子就医都会担心就医是否影响孩子……</h3></br><h3> <h3>另外,有一种情况,即便孩子确诊有抽动症,但是对孩子的学习、活动等没有太大影响,医生也不建议药物治疗,那么这个时候怎么办?放任不管吗?好像做不到;要管嘛,都说不要总是给压力,要放松,那么怎样给予心理支持和干预呢?</h3></br><h3> <h3> <h3>2. 家庭的合理期待与调整</h3></br> <h3>很多时候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难免着急,总是希望第一时间就能消除所有症状。但是,既然抽动症也是一个疾病,那么也跟很多疾病一样,需要有个调整和缓解的过程。</h3></br> <h3>了解抽动症的自然病程和特点</h3></br> <h3>抽动症大多在儿童时期开始出现,5-10岁最多见,病情通常在10-12岁最严重。抽动症状时好时坏,可暂时或经过长时间自然缓解。研究发现,16岁后只有18%仍然有轻度的抽动症状。也就是说,抽动症是可能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缓解的、能够期待观察的疾病。在中重度的抽动症,或因为抽动表现影响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出现以上情况会考虑使用药物治疗。而随着时间推移,药物治疗也可能不再是必要的治疗。</h3></br> <h3>了解抽动症的影响因素</h3></br> <h3>抽动症常常容易因为疲劳、紧张、焦虑、兴奋等情绪加重。约有半数以上的患有抽动症的孩子合并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等共患病。共患病给治疗和管理带来更多困难的、复杂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和孩子进行相关的心理行为筛查评估。</h3></br><h3> <h3>“解压、放松”的前提是:根据孩子具体的情况调整教养目标和养育方式,才能合理地“放松”和学习处理、应对压力背后的问题,从而稳定情绪、减轻压力、改善适应和学习能力。</h3></br><h3> <h3> <p class="ql-block">在中医看来抽动症属于“肝风”“筋惕肉”“瘛疭”“慢惊风”的范畴。中医学认为,多与儿童的“肝常有余、心常有余、阳常有余”,“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生理特点有关。其病机主要是阴阳失调,肝火生痰,心、肝、脾、肺、肾的功能失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