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赤言裸语说说通海杞麓湖水治理(随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李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同学朋友通海本土人士看到我前几天写的《左脚通海农田,右脚杞麓湖水》,语重心长地跟我说:当年他们的前辈,饿着肚子,从杞麓湖外取土,一担担挑来仿春城昆明围海造田,区区泥土也就填了区区杞麓湖的一个边边……然而,这一折腾,愣是把天然的杞麓湖填得满目疮痍。后来,从前碧波荡漾的杞麓湖,变成另一番模样……湖边除了水稻,还种上了蔬菜,成片成片的,蚕食了稻田。后来的后来,一长再长,年复一年,塑料大棚在这片肥沃的田畴上长出了出来,后来的后来,高楼大厦别墅洋房前来凑热闹。再后来的后来的后来,砖家们说要环保,拆了塑料大棚,要在杞麓湖边人造环保蔬菜新天地,把入湖河水控制在沟渠里,建水栅……在杞麓湖边建水质监测站,还要造湿地……</p><p class="ql-block">还有后来吗?</p><p class="ql-block">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通海人的母亲湖水每况愈下,一日不如一日……早已成为一滴浑浊的眼泪……英雄的通海各族儿女们,战天斗地折腾了一圈,似乎又重新又回到原点。历史一台戏,杞麓湖变成了一个大戏台——你方唱罢我登场。反正戏台是天设地造的,而且租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说不定唱过一场又一场,过瘾了还能老实不客气地赚上一票也未可知?</p><p class="ql-block">杞麓大地,杞麓湖畔,虽未蔓草荒芜,母亲湖却沉默不语,暗然神伤……</p><p class="ql-block">历史是留给后人评价的,除了三缄其口,我们老百姓别无选择……</p><p class="ql-block">最近中央巡视组,一改走走过场的作派,认认真真,实事求是,悉心调查,取水……跨过云山雾照的瞒天过海,一连发声——大快人心,把连续剧般热播剧言情剧荒诞剧彻头彻尾揭穿……我也看了又看。朋友们,如果你笑了,请注意笑不露齿。 嘿嘿。嘿嘿。我一直在想,这次也许是真的了……那问题出在哪里呢?是水,还是土壤,仰或是人自己出了问题呢?。至于水、土、人……为何会出问题呢?说真的,我们大家都知道,不用我多言……</p><p class="ql-block">通海,地处滇中偏南,本是个山高皇帝远的化外之地。大山的褶皱里掩盖了多少的不足为外人道,只有野草一样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冷暖自知。一波又一波推高的‘绿色农业’……让发展经济的强震下的通海,留下来的是一个足够混乱治理杞麓湖的烂摊子……各路神仙好戏唱完曲终人散,总得有人来打扫戏台。正剧杂居莫衷一是,总还得有人要演上一演……但愿,还礼乐民邦的通海人……</p><p class="ql-block">看多了都是戏,说白了都是蠢语蠢言。在一个流行逆淘汰的时代,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也可以行云布雨,在自然与人社的河里挥舞九齿钉耙,你还得乖乖儿捧着。这就是世事的吊诡之处。在游戏规则不能改变的前提下,剩下的只有祝愿:祝愿明天的通海——滇南小赢州,会碰到一群圣贤来思考通海的昨天,正视当下的今天,筹划未来天人合一的美好明天……</p><p class="ql-block">何去何从?通海人知道,通海与外的人也知道,是人都知道……</p><p class="ql-block">通海及杞麓湖的所有,其实我们都脱不了干系……</p><p class="ql-block">想想朱大人那句诗:</p><p class="ql-block">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p><p class="ql-block">源头在哪?在天,在地,更在我们人心里!</p><p class="ql-block">勿忘初心,初心在哪?在天上,在地里,在水中,在人心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未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05/27日草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