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英雄路——海燕引吭谱新篇,百位作家书党史!

五月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狼牙山上树悲壮,沁河岸边铸辉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老英雄宋学义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五 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次选择,生与死,名和利,是坐享其成,还是艰苦创业?是居功自傲,还是默默奉献?这既是一种人生考验,同时又是一次对命运的挑战。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宋学义,一生中也经历过两次这样的选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一次发生在1941年,正值中国军民抗击日寇的艰难时期。这年秋天,侵华日军调集重兵,对晋察冀我八路军某部进行大规模扫荡。9月24日,为掩护部队和群众转移,宋学义所在的七连奉命担负阻击任务。他们不畏强敌,利用有利地形,多次打退日伪军进攻。9月25日,为了不暴露部队和群众的转移方向,七连留下六班的宋学义等五名战士做掩护,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坨峰顶绝路。在弹药耗尽之后,他们以石还击,直至战斗到日暮西下,筋疲力尽。面对黑压压、步步逼近的日伪军,宋学义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阵地上的炮灰停止了,日军露出狰狞的笑容,仿佛想要欣赏中国人举手投降的一幕。只是,五壮士没有给他们这样的机会,而是昂首挺胸,用眼睛射出最后的子弹,而后转身,手牵着手,齐声高呼“打到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万岁”,纵身跳下万丈深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狼牙山一跳,让五壮士血染涧谷,名垂青史,也让近在咫尺的日伪军魂飞魄散,悻悻离去。他们深信,狼牙犬石必定削去壮士们的血肉之躯,无底深渊必定淹没壮士们的纤弱魂灵。然苍天有眷,神鬼有惧,宋学义和葛振林因被树枝所挂,逃脱劫难,而其它三名战士壮烈牺牲,从此与狼牙山相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二次发生在10年后的1951年,此时,宋学义已因伤复员,回到他的家乡——河南省沁阳县北孔村。10月下旬的一天,当地政府接到任务,上级有关部门让查找在狼牙山战斗中幸存下来的沁阳籍战士宋学义同志。接此命令,大家一头雾水,他们既不知宋学义的下落,又不知闻名遐迩的狼牙山五壮士中竟然有本土籍人。一时间,寻找英雄,查找宋学义,成为当地政府最为迫切的任务。经过一段紧张工作,宋学义的名字终于在一份残疾军人名册中浮现出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英雄浮出水面不是因为他沉闷太久,十年隐身或许另有一番深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座落于沁河南岸的北孔村,距离县城并不太远。当县领导赶到北孔村,找到仰慕的英雄时,他们惊讶地发现,面前站立之人并非心中所想:他不高大,不魁梧,不体面也不讲究,手持一杆竹烟袋,腰系一条茅草绳,弓着背,驼着腰,满身泥巴,两脚露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您就是宋学义同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是,我是宋学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您就是狼牙山五壮士里的跳崖英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略显尴尬的开场白让宋学义微微低下头,而后转身离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你们不要问他,问了他也不会说。”宋学义的妻子低声浅笑着说:“看着你们挺为难的,还是我来告诉你们吧,我家老宋就是你们要找的狼牙山壮士,1947年,我和老宋从河北易县返回家乡时,老宋是千叮咛万嘱咐,说,咱宁受千般苦,不表一分功,现在解放战争打得正紧,咱们要积极搞好生产,支援前线,在部队上的事情一个字都不许提,今天,你们政府寻上门来,我干脆把老宋的军功章翻出来,让它见见光,出出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拂去绸布上的灰尘,一枚银质五星奖章在阳光下奕奕闪烁。“坚决顽强”——奖章正面的四个大字,深情地吐露着当年狼牙山战斗的惨烈与雄壮,它浸染着勇士的鲜血,写满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贞,对国家的体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共产党员不能捧着军功章讨饭吃,从前俺是农民,现在依旧是农民,农民就该种好庄稼,多打粮食,和乡亲们一道建设社会主义。”朴实的老宋向人们道出他隐身的原因。英雄身份既已公开,老宋也决定不再掖着藏着,他要用英雄的事迹激励后人,以英雄的名誉为百姓们谋求福祉。在当地,北孔村是有名的“百苦村”,地处沁河堤窝,十年九涝,盐碱铺地。作为村民的带头人,老宋积极筹划蓝图,争取资金,动员全体村民发起兴利排涝、整治沁河这一重大战役。三年时间,他身先士卒,和乡亲们一起挖土搬石,修渠砌坝,开挖出南北三条排涝河,东西一条灌溉渠,使沁河水患得到有效控制,粮食产量翻了几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生产搞上去,农民才能吃饱饭。回乡二十余年,老宋始终把集体事业放在首位,将百姓们的衣食住行挂在嘴边。他带领村民们打机井、修道路、发展养殖种植、组建电管站农机站,终身致力于家乡面貌的改变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巍巍太行诉说悲壮,悠悠沁河印证忠诚。两次选择,两次考验,宋学义——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在生与死之间,他选择死,在名和利面前,他选择放弃,或许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也是每个共产党员本该恪守的信仰与担当。对党忠贞,心系百姓,宋学义老英雄用可歌可泣的事迹圆满书写了他的人生试卷,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一份新的试卷——在面对纷至沓来的诱惑时,在祖国需要、人民期待时,我们又该如何选择?如何去承受考验、接受挑战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