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愁”字了得 昆明 代伟

小树芽

<p>暖场:介绍自己,你们能给老师推荐一些好吃的、好玩儿的地方。学生介绍。</p> <p>老师得来一支曲子,听听看,你们听出什么情感。师:你听出来什么?生:惆怅。板书:愁。</p> <p>读《清明》,清明,杜牧因何而愁?杜牧借什么来抒?借雨,酒。这雨酒本来是最普通的物像,却赋予了诗人的情感,变成了意象。板书:物像、意象。</p> <p>打开第一组文本,四人小组交流一下,有什么意象和物像。</p> <p>交流:三首古诗有什么相同的意象和物像。生:黄昏。出示黄昏的诗句。再引读三首古诗。</p> <p>配乐:你看到……你看到……是啊,此时此刻他们多想回家啊。可是此时此刻陪伴他们的只有“黄昏”。这一种愁有一种意象承载。这就是一情一物。</p> <p>还有什么相同的物像?生:月。这一轮月亮同样承载着思乡愁。</p> <p>读第二组词和曲,想一想月亮还能承载什么“愁”?李煜笔下承载什么愁?生:亡国愁。关汉卿笔下承载离别的愁。同一轮月亮承载不同的情感。</p> <p>学生回忆自己读过的月亮诗句和体会到的情感。总结:多情一物。</p> <p>再来读一读,你会发现更多。生:一江春水、小楼、春花……这忧愁融进这么物像中,你又发现了什么?板书:一情多物。</p> <p>同样,关汉卿的愁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得到?就是这样意象的表达,将看不到摸不到的愁表现得淋漓尽致。</p> <p>我们再来看一首现代诗。《乡愁》。读诗找意象。意象化的表达有什么巧妙的地方?</p> <p>再走进一篇散文《背景》。浏览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从“背影”中你读出怎样的愁?</p> <p>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父亲的爱。文中第二次出现父亲的背影,又是在什么时候?生交流。第三次呢?一封信。这些愁被什么所承载?背影。</p> <p>出示袁隆平《妈妈,稻子输了》。生读:这一个背影又承载怎样的情感?思念母亲。</p> <p>出示老师自己的诗《扎头发》。师读诗。孩子们这是老师的愁。小小的你们有什么愁?没有愁的小朋友请举手。老师多希望你们举起一大片手,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说说你们的愁……</p> <p>我们要学着释愁。出示诗句。擦掉板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