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名师课堂,探寻知识本源

锦上添花

<h3>  各位老师,欢迎来到“名师优课赏析”,让我们走进名师,感受名师课堂的艺术与教学智慧,共赏、共享、共议,一起交流。<br>  我是第六期优课推荐人俞老师。</h3> <h3>  本期推荐的是张齐华老师执教的《负数》。 <br></h3> <h3>  张齐华被誉为“数学王子”,他是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张齐华老师的教学,给人以惊奇之感,有方法的领悟、思想的启迪、文化的熏陶。在张老师的数学课堂上,设计自然流畅、环节处理细腻、构思巧妙魅力,知识的学习伴随着丰富的数学思考,方法的渗透伴随着理性精神的培育。</h3> <h3>  本次推荐的《负数》一课,是他2016年在全国小学数学千课万人执教的一节展示课。</h3> <h3> </h3> <h3><br>一、对话,知道学生已在哪里  </h3> <h3>  张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入手:对于负数,六年级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在很多孩子的心中对负数有了自己的理解。他首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过的负数,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br></h3> <h3>二、尝试,了解学生能到哪里<br><br></h3> <h3>  张老师让学生自己在集合圈里写出一些负数,在观察对比中发现负数的本质特征——都有负号,再深入研究发现负数都比0小,从而揭示负数的概念。<br><br></h3> <h3>  学生尝试在集合圈中写出正数,有的同学写了“0”和“+31”,引起了争议,“0”和“+31”是不是正数?  张老师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说出理由——“正数都比0大,0拦在中间,0不是正数……”通过观察、对比两个集合圈里的数,学生初步感知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br></h3> <h3>  接着借助数轴观察,学生初步理解负数<0<正数。</h3> <h3>三、探究,引导学生继续前行<br></h3> <h3> 初步理解负数之后,张老师巧妙地引出五个“-2”情境。他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探究“-2”表示的含义,动手操作画出负数。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通过图画的形式表示出-2的含义,在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进一步构建概念。</h3> <h3> 学生结合生活情境理解-2元、-2米、-2楼、-2℃、-2厘米表示的含义。都是-2,表示的含义虽然不同,但都表示比0小2的数。<br></h3> <h3><br><br><br></h3> <h3>  <br>  张老师充分结合生活中的数据,如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银行卡的余额等……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具体情境中“0”的重要性,正数和负数都是和标准进行比较,充分感受0 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br><br></h3> <h3>  <br>  张老师出示儿子的身高“-2厘米”,引发认知冲突,那是和10岁男孩的平均身高比少了2厘米 。他巧妙设疑,怎样把儿子的身高变成正数呢?进一步感知“0”的重要性,进一步加深对正、负数的本质理解。</h3> <h3> 思维如同利器,越是打磨便越有光泽。张老师这节课,善于用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激励学生走向深度的学习。他为我们展示了一节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魅力课堂。 <br>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老师的课堂,用心聆听。课后欢迎您的分享。</h3>

负数

学生

正数

张老师

课堂

名师

数学

理解

张齐华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