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甘谷县大像山学区党委赴礼辛镇和榜罗镇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甘谷大像山学区

<p class="ql-block">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革命火种的远征,长征是突破了国度、阶级和政治界线的人类精神的丰碑,她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是我们走向理想永不磨灭的信念。</p><p class="ql-block"> 八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大西北的甘谷和通渭留下了一段惊心动魄的烽火传奇。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之际,甘谷县大像山学区党委组织学区党委成员、各支部书记、副书记、党务专干及部分党员教师共40余人赴甘谷县礼辛镇红军长征纪念馆和通渭县榜罗镇红军长征纪念馆,开展“重温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的党史学习主题教育活动。就地重温长征路,追远尚思“落脚点”。</p> 遥想当年,一支满怀远大理想的队伍五次经过甘谷,将粒粒红色的种子播入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他们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启迪和引导着大批甘谷进步人士和青年学生走上了革命道路。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甘谷县礼辛镇中街红军广场</h3> <p class="ql-block">  在红军广场礼辛镇镇长马永刚讲解红色记忆:</p><p class="ql-block">  长征是历史的界碑,更是精神的丰碑。时间的沉淀让历史更加清晰明了,岁月的磨砺让长征精神更加光芒耀眼。 </p><p class="ql-block">  礼辛镇位于甘谷县西北部,是甘肃十大古镇之一,是著名的商贸古镇和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类型发源地之一。当年红军四次过礼辛镇,沿途壮大红军队伍,宣传抗战救国思想。受红军长征的影响,礼辛镇成为中共在陇右进行地下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故事。</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军四过礼辛概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h3> 走进礼辛镇长征纪念馆,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文字令人仿佛置身于枪林弹雨的战争岁月:英勇的中国工农红军,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辉煌篇章。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饱经沧桑的马灯和军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带大家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h3> <p class="ql-block"> 在纪念馆外,我们遇到了当地87岁高龄的退休教师李老师。李老师因为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所以对我们的到来极为亲切,很快就攀谈起来,他为我们讲述了他从事教育事业以来的点点滴滴。他对教师职业的热爱、高尚的职业道德、爱国爱党的家国情怀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br></p> 清溪河流淌着忠魂,红军桥诉说着曾经,巍然耸立的纪念碑是那些峥嵘岁月的见证。英雄的革命故事和凛然浩气,依然流传在这片土地上,历经八十多年依然激励后人不懈奋斗。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见证革命岁月的中街堡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通渭县榜罗镇会议纪念馆</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1935年9月27日,中共中央率领陕甘支队主力部队进驻通渭县榜罗镇。当晚,在榜罗镇中心学校校长办公室召开了由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王稼祥等中央领导同志出席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即榜罗镇会议)。会议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研究了红军长征落脚点的问题,确定了今后的战略方针。会议改变了俄界会议关于在接近苏联的地区创建根据地的既定方针,在哈达铺确定的“到陕北去”的基础上,正式做出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到陕甘革命根据地、保卫和扩大陕甘苏区、领导全国革命的战略决策。28日凌晨,红军陕甘支队在榜罗镇小学门前的打麦场上,召开了连以上1000多名军政干部参加的大会,毛泽东登台作报告。10月22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正式批准榜罗镇会议的决定,充分肯定了榜罗镇会议的正确决策。榜罗镇会议决定以陕甘革命根据地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不仅宣告红一方面军长征历程的即将结束,也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向革命领袖铜像敬献花篮</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榜罗会议为红军指明了前进方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今日通渭——书画之乡、红色传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榜罗镇小学校长室—1935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在此召开政治局会议</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通渭县榜罗会议纪念馆展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h3> <p class="ql-block">此情此景就好比<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毛泽东主席一九三三年所赋</span>《菩萨蛮·大柏地》</p><p class="ql-block">赤橙黄绿青蓝紫,</p><p class="ql-block">谁持彩练当空舞?</p><p class="ql-block">雨后复斜阳,</p><p class="ql-block">关山阵阵苍。</p><p class="ql-block">当年鏖战急,</p><p class="ql-block">弹洞前村壁。</p><p class="ql-block">装点此关山,</p><p class="ql-block">今朝更好看。</p> 一幅幅革命先辈的画像,一件件久经岁月的文物,一段段“会说话”的史料,无不镌刻着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老一辈革命家坚韧不拔、奋勇前进的革命精神。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让我们踏着红色足迹砥砺前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行百里者半九十,前进道路上越是接近成功越应该坚持不懈。青松百年、绿韵常住,建党芳华、彪炳史册。回首青史问初心,砥砺奋进再出发,八十多前年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凭着超凡的意志描绘了一次次绝处逢生革命红线,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信仰的力量。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以更饱满的精气神传承红色基因,顺应伟大召唤,重视“红旗下成长”,共育时代新人,共创教育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