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1.鼋头渚风景区</h1> <h1> 2.惠山古镇</h1> <font color="#ed2308">鼋头渚风景区</font> 鼋头渚风景区位于无锡市西南,太湖西北岸,距火车站16公里。鼋头渚风景区为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三面环水,由宝界山、鹿顶山、南犊山及其中犊山和三山岛等组成。因巨石突入湖中形似神龟昂首而得名。鼋头渚风景区是一个近代园林,建于1918年的鼋头渚公园,曾是蒋介石的私家园林,堪称“无锡第一景”。鼋头渚几经修建、合并,直至八十年代,园林游览面积达到130公顷。鼋头渚独占太湖最美的一角,是观赏太湖最为理想的游览胜地。鼋头渚风光山清水秀,浑然天成,为太湖风景的精华所在,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郭沫若先生评价说“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 太湖仙岛原名三山,俗称乌龟山。位于梅梁湖中,距鼋头渚2.6公里。仙岛实由四个小岛组成,头尾二岛名“东鸭、西鸭“,主岛名“三峰”,另一小岛无名。太湖仙岛,展示着古老的道教文化和神话色彩,分洞天福地和天都仙府等景区。 建于1986年的“鼋门楼”。 在“鼋渚明珠”内观看介绍鼋头渚风土人情的3D片。 去神仙岛 欣赏太湖美景 在渡轮上远眺三山(岛) 七桅帆船 神仙岛上的会仙桥 轮渡码头 太湖仙岛大牌坊 汉白玉浮雕影壁”玉帝巡天回銮图“ 天门 摘星亭 天街 (天街上商店鳞次栉比,古色古香。) 银河(传说是王母娘娘洗浴处) 灵霄宫 (灵霄宫七层四角,高38米,塑有玉帝神像。) 西华殿 道教文化(天开洞府) 佛教文化 太上老君 “太湖佳绝处”牌坊 (原是“横云山庄”牌楼,建于1931年。“太湖佳绝处”是郭沫若先生手迹。牌坊后面一照壁,是原园主在1934年得之于北京地安门外<u><font color="#ed2308">烟袋斜街</font></u>,据说还是圆明园中古物。) 长春花漪 (鼋头渚公园原蒋介石私家园林,这里是整个鼋头渚春天最美的地方,身在此处如同置身花海一般) 长春桥 (长春桥建于1936年,位于涵万轩和绛雪轩的一泓水池中,桥的前后筑湖堤将太湖水分隔。桥呈拱形如同北京颐和园的玉带桥,桥洞映日成浑圆形。) 涵万轩水榭 (涵万轩内悬挂“湖山罨画”一额,系乾隆手笔。) 横云山庄(这里倚山临湖,亭台廊榭,小桥流水,一派江南水乡古典园林风貌。) 广福寺(1925年秋,由量如和尚向乡绅杨翰西募化山地十亩重建而成。取“广土众民登福地洞天”之意,名“广福寺”。) 徐霞客铜像(纪念徐霞客诞辰420周年和首游太湖鼋头渚400周年,由雕塑家吴为山设计,山西宇达集团浇铸。铜像高3.6米,重4吨多。) 鼋头渚石刻高2米,“鼋头渚”三字是清光绪年间无锡举人秦敦世书写的。 “鼋渚春涛”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在1906年书写的。 刘春霖与园主杨翰西是同科进士,他在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殿试中独占鳌头,但1905年就废除了科举制,他便成了中国最后一位状元。 鼋头渚“震泽神鼋”铜像 神鼋寓意团圆,福余。神鼋由雕塑家庆宝持按神话传说设计制作(鼋是龙和鳖所生的长子,呈龙头龟身凤爪鹰尾。),上镌有朱复戟教授篆刻的题名:“震泽神鼋”。 鼋头渚灯塔(灯塔高13.1米。灯塔下,伸进太湖的巨大岩石便是鼋头渚的源头。) 鼋头渚源头 摩崖石刻 (这里奇峰怪石半环着一个天然的大水湾,在绝壁悬崖上刻有“横云”和“包孕吴越”六个字,由清末无锡县令廖纶书写的。山坡上建有“霞绮亭”,方形,临崖兀立。) 藕花深处 (藕花深处是鼋头渚最幽静的地方。建于1931年,得名于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句。在湖水辉映下,蜿蜒小溪,曲桥清流,别有情趣。因方亭位于荷花丛中,故亭上悬“藕花深处”匾额。亭北是清芬屿,四面环水,屿上有宫殿式祠宇五间,原是杨家祠堂,堂额“清芬”,为画家李苦禅在1981年重书。) 堂前水中曲桥边立一湖石,犹如面拂轻纱,身披禅衣,翩翩起舞的少女。对面有“净香水榭”和“牡丹坞”。这里建筑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曲桥通幽,环境雅静,是个典型的古典园林区。 文革时期在“藕花深处”方亭左面建了座小桥 ,虽然避免游客走回头路,但“深处”的意境没有了。本来“深处”表示到头了,无法再前行,现在通了,也就不“深”了,完全破坏了原来的“深处”之意境。目前,为了客流量,也只能牺牲意境了。 这鼋头渚牌楼建于1973年,是鼋头渚风景区老大门。门楼背上刻有“山辉川媚”4个大字,点出鼋头渚这里“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辽阔”的风景特色。 <font color="#ed2308">惠山古镇</font> 惠山古镇景区以江南第一山,锡山晴日、胜地名泉而闻名于世。历代文人雅士来惠山品泉凭吊,寻古探幽;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七巡惠山,留下无数瑰丽诗篇和轶事佳话。惠山古镇有古街、故园、古诗、古泉、古书院、古诗社和众多的古祠堂,传统文化资源丰厚。 “江南第一山”为乾隆手书。 寄畅园是始建于明代的古典园林建筑。1952年园主后人秦良工将园献给国家。寄畅园以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古拙的树,竹影婆娑,苍凉廓落,巧妙的景,洗练的建筑,在江南园林中别具一格。北京颐和园内的<font color="#ed2308">谐趣园</font>,圆明园内的<font color="#ed2308">廓然大公(双鹤斋)</font>,都是仿寄畅园而建。寄畅园是无锡唯一的明代古典园林。 二泉书园建于公元1516年,尘封四百多年后又重新修复开放,从残存的海天石屋及听松坊书院遗址来看,当时规模很大。朗朗的读书声现在听不到了,只有那棵老银杏和那些重见天日的珍贵碑刻似乎还在向人们诉说着昨天的故事。 惠山寺始建于南北朝,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惠山寺从唐朝会昌至清朝同治的千余年间,五次遭劫,五次重建。乾隆皇帝曾到惠山寺利佛并留下大量诗篇。1863年李鸿章在惠山寺废墟上建昭忠祠。 华孝子祠是南朝古迹,为纪念东晋无锡孝子华宝所建。屡经历史磨砺,华孝子祠建筑已破旧不堪,后由华宝孝子后裔,旅美爱国华侨华仲夏先生等兄弟捐资百万元修缮完成。(华宝8岁时,其父随大将刘裕北伐,远戌长安。临别时,其父嘱咐华宝“须待我防期满回家,再为你行成年礼和聚亲”。不想其父战死长安。华宝奉父一言,终身不冠不聚,头上扎着双髻。凡亲戚朋友提到他的父亲,便嚎啕大哭。70岁时以弟华宽子为嗣。于是以孝闻名于世。) “天下第二泉”入口 “天下第二泉”由元代翰林学士、大书法家赵孟𫖯书写。 惠山泉原名漪澜泉,唐大历末年由无锡县令敬澄开凿修建。唐代茶圣陆羽,品了惠山泉后,留下“庐山康王泉第一,惠山石泉第二”,经乾隆御封为“天下第二泉”,从此惠山泉就以“天下第二泉”的美名享誉四海。惠山泉分上、中、下三池,下池呈长方形,实为鱼池。下池壁雕刻一具螭首,俗称石龙头,中池水则通过石龙头下注到大池中,终年喷流不息。螭首喷泉构成了“螭吻飞泉”胜景。池前建有供茶人品茗的漪澜堂。 万卷楼 尤文简公祠旧址,祠主尤袤(1127-1202年)无锡人,“南宋四大诗人”之一。尤袤晚年,以抄书为乐,积至三万卷,藏于万卷楼。 惠山古镇的历史文化街区由秀嶂街、秦园街和寺塘泾河两侧的上下河塘围合而成,傍及听松坊街区,面积0.3平方公里。这里自然环境优美,古祠堂群密集分布,无锡老街坊风貌保存完好。 感谢分享我们的快乐! <h5>照片拍摄于2021年5月11日,数据资料采自网络。</h5> <h5>摄影:张正邦、陈国坤、孙艳纯、张祖泉、岳海明</h5> <h5>制作:岳海明2021年6月4日于上海</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