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党史悟初心晋宁公路系我情 徐向荣 </div> <br> 晋宁区位于滇池南岸,这里风光秀丽,人杰地灵,交通便利,主要以山区、半山区为主。在历届县委、政府的带领下,经过多年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建制村公路均实现了村村通路面硬化道路,区域公路网现状已基本形成了以区政府所在地昆阳为中心,以国、省道干线公路为骨架、县道为支架,干枝相连,辅以乡村公路,基本实现了“县乡公路舒适、乡村公路通畅、村组公路通达”的交通环境。<br> 建国以来,晋宁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运输条件、运输能力、运输规模显著提高,交通运输对晋宁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状况已得到明显缓解。特别是近十年来,交通事业步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为晋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晋宁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按历程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77年)</div> 新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56年开展农业合作化,组织群众,掀起筑路高潮,全县先后改建了晋玉、安昆两条省管公路,新修建省管晋(宁)江(川)公路32公里。修建县区公路111.5公里,其中包括县区公路划出12.4公里归磷矿等单位自管自养。修建小桥4座,铺设沥青路面128.8公里,其中专用公路铺28.7公里。由于交通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通过山区、半山区的宝夕、古鸣、上六三条公路先后修通,为开发山区矿产资源,振兴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二阶段:(从1978年到1990年) </div>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农村商品经济观念发生的变化,原有的标准公路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愈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修建更多更高标准的公路成为当务之急。这一时期,按照全面规划、协调发展、加强养护、积极改善、科学管养、依法治路的方针,充分利用县乡人民政和人民群众“修路”“致富”的积极和热情,狠抓公路养护提高等级及新建、改建工作,积极改善了县区公路45.53公里,新建、改建县区公路149.7公里,累计投资251.4万元,但全区道路大部份是塘石路面。<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三阶段:(1991年到1998年) </div>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晋宁抢抓机遇,打实基础,加快发展。1991年12月,由市、县、乡三级投资97万元对晋新公路进行沥青路面改建,标志着我区公路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1992年至1993年投资306万元完成上六公路22.6公里沥青路面改造,1993年和1997年分两期投资1220万元完成宝夕公路49.99公里沥青路面改造,1997年至1998年投资580万元完成二鸣公路9.8公里沥青路面改造。至此,我区已实现了乡乡通沥青路的目标。<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四阶段:(1998年到2007年) </div> 这个阶段是各方面改革不断深化,向全面小康社会加快迈进的时期,是人民群众收入增加最快、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我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时期。1998至2002年,相继完成昆阳联络线、草广公路、进宝公路、晋新公路等四条涉及全县发展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累计总投资4061万元,同时投入363万元,分别对晋城富有至雨孜雾等14条计66.76公里的乡村公路进行改造修缮工作。2003-2007年共完成古二公路11.4公里、上六公路21.6公里、宝夕公路49公里大修改造工程,累计投资8744万元。<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五阶段(2007年至今)</div> 这一阶段,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大决策。为我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交通工作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为出发点,以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民创造安全便捷的出行条件为落脚点,主动适应新形势、贯彻新要求、研究新举措、落实新任务,科学安排、扎实推进,努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农村客运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br> 2007年至2012年,共计投入资金23897.67万元,修建建制村公路82条,总里程达331.721公里,建制村公路硬化率达100%,并且开通了城乡公交车,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出行难得问题。<br> 2013起,我区开始对自然村公路进行改造,至2020年,共计投入资金20766万元,修建自然村公路98条,总里程达150公里,自然村公路硬化率达100%。境内交通形成了以国省干线及主要县道为骨架,辅以乡村公路、村组公路和产业公路的路网结构,基本实现了“县乡公路舒适、乡村公路通畅、村组公路通达”。<br> 路兴百业兴。发达的农村公路不仅解决了群众的行路难问题,而且带动了当地高效农业的发展,为农副产品走向市场开辟了绿色通道。如今,在我县以种养、运输、销售为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已经形成。随着一条条农村公路的修通,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看上了闭路电视,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和抽水马桶,开上小轿车,在家里用上了互联网,过上了原本不敢奢望的城市生活。在百姓的眼里,一条条给他们带来希望的农村公路就是一条条致富的高速路,正实实在在改变着他们的生活。<br>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半生心血一世情怀。新中国成立以来,晋宁区交通运输局以坚忍不拔的意志,顽强拼搏的精神,刷新了一个又一个数字,树立了一座又一座丰碑,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已成为晋宁经济发展的有力助推器,随着昆玉高速公路立交桥改扩建工程的完成,又一次坚定了我的用青春呵护初心和使命信心和决心。</p><p class="ql-block"> 一是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交通工作的根本宗旨,以交通强国为初心和使命,坚持解放思想,以思想大解放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晋宁交通基础设施与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形成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则在于信息闭塞、思想观念落后。摆脱落后局面,必须解放思想。面对日益高涨的修路积极性,群众要求多修路、修好路、养好路的良好愿望和区乡财政严重困难,无法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公路建设养护的实际,如果单纯依靠政府行为,只有等待、少建或缓建。因此,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因循守旧,墨守陈规以及等靠要思想,要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的积极进取的思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恪尽职守,真抓实干,坚持办实事,不搞形式主义,不讲大话、空话、假话,积极想办法,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埋头苦干,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p> 二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经济建设是一切事业的基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晋宁交通相对落后,只有发展才是摆脱落后的唯一选择。多年来,我区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研究制定适合晋宁实际的经济发展思路,才能不断推进产业升级,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br> 三是始终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一交通建设工作的永恒主题。公路建设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其质量责任重如泰山。在公路建设中,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工程质量的各项要求,认真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质量监理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政府监督,社会监督,企业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严格执行公路基本建设程序,加强工程监督工作,坚持工程质量检查制度,加强工程现场旁站与巡查,加强对重要工程、重要工序转换的监督检查。确保了我区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的稳步提高。<br> 四是充分依靠调动基层组织、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公路建设养护工作充分依靠地方政府,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贯彻“人民公路人民修,修好公路为人民”和“民办公助、各方集资、群众投劳”的方针,乡镇党委、政府及各村委会把搞好公路建设养护工作作为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花大量精力为公路建设养护解决了许多具体困难和问题。<br> 回顾我区交通发展的历程,令人惊喜、摧人振奋。今天,我们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晋宁交通人将继续继承发扬老一辈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十足的干劲,百倍的信心为我区经济社会的跨跃式发展,为我区交通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