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21小数卓越骨干班研修活动(1)</h3> <h3> 五月,繁花似锦,热情洋溢,是花开的季节,劳动的季节。但对于2021南京市小学数学卓越骨干教师培养班的全体学员来说,却是收获的季节,感动的季节。5月25日,全体骨干班学员在班主任许红梅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学习活动。</h3> <h3> 活动伊始,许老师进行了简约而不简单的致辞,对长小提供的学习场地和分享的课例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全体学员提出带着问题思考参与学习的要求。</h3> <h3> 随后,由喻桂江、王小波、丁爱平三位老师分别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课例。喻老师执教的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确定位置》,虽然用的是三年的学生,但思维碰撞出的火花丝毫没有因为年龄的减少而减少。喻老师从扫雷情境入手,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表达地雷的位置,学生们呈现出丰富而具有个性的表达方式,随后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发现继续探究的必要性,学生在一次次抽象概括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规则带来的自由。</h3> <h3> 第二节课是长江路小学王小波老师执教的《间隔排列》,王老师从简单的排列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感受间隔排列的特质,即两种物体,一个隔着一个排列。随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创造出不同形式的间隔排列作品,最为巧妙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探究两种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在自由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得出两端物体相同和不同时,两种物体的个数关系,深刻理解“一一对应”思想带来的研究价值。</h3> <h3> 第三节课是长江路小学丁爱平主任执教的《结合律的再认识》,丁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结合律,在出现加法和乘法之后,教师有意识想拿出减法和除法,可是遭到学生的强烈反对。此时教师抓住契机质问:“有没有人认为减法中也有结合律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用不同的的表征方式进行自主探究、验证,在一次次碰撞下,学生感悟到只有在一定规则限定下减法和除法中是没有结合律的。整节课学生学的开放、自由和自主,丁老师的严谨,求真和求实的态度感动了在座的每位老师。三节课后,许老师组织大家谈谈听课感受,学员们踊跃参加。</h3> <h3> 下午由周卫东校长给大家带来了精神层次的大礼包,首先周特带来了一节二年级《倍的认识》,周特真诚、睿智的课堂给在座的所有老师带来了无比感动,周特先引导学生说出对“倍”的初步认识,在学生已有起点基础上进行探究,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启发学生讲清楚知识背后的道理,学生用丰富且具有个性的表征方式诠释了自己对“倍”的理解。随后周特引导学生继续探究8和6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倍,怎样修改就有倍了?看似简单的学习任务,却是让学生思维发出拔节声音成为可能。学生创造出各种精彩的作品,在多样化作品中实现了对“倍”的深度理解。周特的课堂有深度,有高度,更有温度。</h3> <h3> 课后,周特给大家分享了“高观点”视域下的数学课堂新视角,这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讲座。周特从“高观点”、“低结构”、“中温度”说起,借助许多鲜活的案例支撑研究成果,他指出教学应该从长线设计,在有效的教学时间里处理高效的课堂质量。周特还提出,一节好课应该满足以下几个要素:1.起点要适当;2.空间要适度;3.素材要洗炼;4.目标有增值。</h3> <h3> 精彩的讲座总能给人带来深思,学员们主动与专家互动,有的表达收获和感谢之情,有的继续提出困惑,寻求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一天的学习活动已经结束,但带给学员们的启发和思考却才开始,相信大家在本次专家及优秀老师的智慧启迪下,定能迈进专业上的新高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