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渡江河万古流:忆我与重庆市作协30年

奔跑歌兑

<p class="ql-block">前几天到重庆市作协开会,见证了著名作家冉冉成为重庆市作协新一任主席,还见到许多新朋老友,大家嘘寒问暖,不禁回想起自己和重庆市作协30余年间的点点滴滴。</p> <p class="ql-block">对我而言,80年代初从中学投入社会生活的洪流,与其说是从大学开始,倒不如说是从文学开始。在文学的世界里,好比是万物复苏,百花百家争奇斗艳,古今中外应接不暇。特别是那一时期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影响下,横空出世了若干特别扎心的军事文学作品,让身为军医大学学员的我心潮澎湃。</p><p class="ql-block">十六七岁的年纪富于幻想,我也暗下决心要写写军旅,写写战斗,写写英雄。</p> <p class="ql-block">说实在的,当时脑子里最初、最高级的冲动,就是能够获得一抔被发表的铅字而已。</p><p class="ql-block">在当年没有电脑、也没有电邮,每篇稿件都是独一无二的手写本,投稿要用挂号信,最好附上退稿的邮资,因为要是杂志社不退还的话,这稿子就永远没了。</p><p class="ql-block">投稿的一个周期动辄要几个月,也就是从春(夏)等到秋(冬)的距离,见到杂志社的来信就像是见到出远门的冷不丁回来的情人一般。</p><p class="ql-block">当然了,我收到的大部分都是退稿信,有手写的,也有铅印制式的。要是收到一篇提出具体意见的,就会很激动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印象中特别令我遗憾的,是有一次收到用红笔编辑好的退稿,是通过初审、在终审时撤下的,显然是功亏一篑了。(多年后在某次聚餐聊天时偶然得知,这位极其负责的编辑就是面前的《解放军文艺》总编。)</span></p> <p class="ql-block">我最早的“豆腐块”发表在80年代的《文学青年》、《中国医学生》等杂志上,下图就是最初发表我的短小作品的杂志。</p> <p class="ql-block">令人难忘的是贾昭衡老师热情推荐我加入重庆市作协。他曾担任过军医大学校报的主编,对我的写作指导很多。</p> <p class="ql-block">有一次湖南文艺社《芙蓉》杂志的金国政老师来四川省作协采集作品,从成都来到重庆作协——那时重庆市作协还是省辖之下的一个市级单位。贾老师在他家里办“招待”:在水泥地板上牵了个简易煤气灶,摆上几盘菜,小板凳、老荫茶、烫火锅。就是那次,在飘着火锅香味的写作介绍之后,《芙蓉》杂志接收了我的青涩的稿件,经过修改,1992年,我的首部中篇小说《春归何处》变“铅”了——而且和莫怀戚这样的大神级人物同框了。</p> <p class="ql-block">加入作协,不仅有组织能够依靠,还可以在每个投稿信中自豪地写上我是重庆市作协会员,这样至少从心理感受上拥有了提高“被阅稿率”的可能性。</p><p class="ql-block">那时重庆市作协雄踞于大田湾贺龙元帅雕像之畔。人人都知道,重庆作家历来都是以写英雄故事而享誉天下的。重庆作协除了书卷气,更多的是英雄魂、尚武风、雄起之力。</p> <p class="ql-block">作协还经常组织一些讲座活动和大会。记得我第一次参加作协(文联)的大会是在90年代初,地点在大石坝蓝箭宾馆二楼会议大厅,熙熙攘攘的似千人有余,我头一次见到这么多作家在一起!想到“绣红旗”、“将军决战”、“美人泉华”俱在高朋满座之中,不禁心旌摇曳。</p><p class="ql-block">当年还没有提倡禁烟,会开得就像是个嘉年华、大party,会场里烟雾缭绕,茶觞交错,招呼四起,笑声不断,像我这样的新人也忙不迭的和周围陌生文友互留联络方式,大会上讲的什么反而还没怎么记住。</p><p class="ql-block">我有幸在那样一种氛围中与文学恋爱,和文学相关的一切都是云蒸霞蔚的升腾景象,平时满脑子都在被文学的诗情画意燃烧着,甚至走在路上心里想着创作的人物都会发展起来。</p><p class="ql-block">下图为当年我和重庆市作协黄济人主席、王青山书记合影。</p> <p class="ql-block">作为军人,没什么比革命战争的牺牲精神更高贵了。在我所涉猎的军旅文学领域,最让我兴奋不已的就是长征这一宏大革命历史命题,那一期间我几乎每周都要去图书馆或新华书店,收集、购进了数百册革命军事历史、红军长征史、长征回忆录、国民党被俘将领回忆录乃至当年国民政府档案文件汇编等资料。我先后发表了《红闪》、《空濛的凯旋》等两部中篇小说。记得在创作过程中,我在家里那间逼仄的写字小屋里,用图钉在顶部挂起了一面布料的五星红旗,几乎覆盖了半个墙面,每天在红旗下写至深夜并乐此不疲。后来,其中一篇获得了全军文艺新作品一等奖(1997),《昆仑》、《解放军文艺》优秀作品奖,并被《中华文学选刊》1997年第1期转载。</p> <p class="ql-block">2000年,《红岩》发表了我的中篇小说《诱变》,描写了军事留学人员在异国他乡学习与奋斗的故事,并收入了当年的《重庆文学年鉴》。</p><p class="ql-block">作品多一些了,重庆作协又推荐我加入了中国作协。</p> <p class="ql-block">每一个小说创作者都会有一个永远神往的、不惜头破血流的山峰,那就是长篇小说。而重庆市作协有一个特别好的做法,就是甘当长篇作品的孵化器。</p><p class="ql-block">本世纪初,作协得知我创作长篇小说后,不仅将我的作品列入扶植项目,当时的重庆市作协黄济人主席和王青山书记还专门安排了专家荟萃的改稿会。在修改过程中小说也从《秉爝行》这一生僻的书名改成了《赌下一颗子弹》。后来这部小说获得了“重庆文学奖”和“总后军事文学奖”,我也完成了在“30+”的年纪出版一部长篇小说的夙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为2005年在重庆市主办的文化展示活动上,与市领导合影(市长还拿着我的小说哦)。</p> <p class="ql-block">下面这张照片是我们几位作者和作协领导的合影,其中左2就是现任的作协冉冉主席。</p> <p class="ql-block">2009年在亲历抗震救灾之后,我完成了长篇小说《坼裂》,重庆市作协安排了“超豪华”的改稿会阵容——现在想来,一部小说初稿有幸由市作协的三任主席黄济人、陈川、冉冉同时斧正,堪称一段难得的文坛佳话——与会的还有市作协王明凯书记、周火岛副主席、创研部陈飞老师和多位作家、评论家。后经解放军文艺社出版,重庆市作协又在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审中给予推荐,最后入选前20提名作品,并再次获得重庆文学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也曾参加过作协安排的其他作者的改稿会,我会尽量给予作者利于吸收的 “缓释胶囊”式的批评。我知道作者那时正处在自己的逻辑惯性的激越状态中,不那么容易发现作品的问题。我深深记得李敬泽先生在评论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时形容说 “像是用坦克车压过去的”,当时我没怎么理解,后来小说出版了,才懂得那已经是永远无法修正的遗憾了,这让我在后来的创作中受益良多。</span></p> <p class="ql-block">作为获奖代表,我在重庆市文化工作会议上发言。</p> <p class="ql-block">2014年——我开始写小说的30余年后,《人民文学》发表了我的短篇小说《荣军院》,写了朝鲜战争中一位老兵的故事,并由《小说月报》转载。这也意味着我在中篇、长篇与短篇创作上,全面达成(或超出)了对自己的最高设想,无愧于年少时做过的文学梦,有资格“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了。</p><p class="ql-block">下图是著名的列日要塞和战争纪念碑,列日是座小山城,位于默兹河与乌尔特河汇合处,堪称“欧洲心脏”的小重庆。《荣军院》假设的发生地就在里。</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我的作品是一些新鲜的食材,那重庆作协就是一厨颇有力道且独具特色的火锅底料,经过它的烹调方能脍炙人口。可以说,重庆市作协对作者及作品的提携与奖掖,即是润物细无声的,又是火辣且回味隽永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青子衿,悠悠我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但为君故,沉吟至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绕树三匝,何枝可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今朝的书写超越了传统的书写,今朝的作家不同于以往的作家,那么我期望今朝的作协也将会是因势利导的新型作协</span>,因为作家好比是在秋水长天间翱翔的孤鹜,而作协是他们在落霞之下栖息的永远的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8px;">(作者为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原第三军医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