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仅把排名当做教育的目的,只会让孩子失去自我。</p><p class="ql-block">而教育本应该让人获得新生的力量和勇气。</p> ① <p class="ql-block">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访谈。</p><p class="ql-block">接受采访的人叫杜青云,一个高考状元。</p><p class="ql-block">他15岁就考上了北大,是当之无愧的天才学霸。</p><p class="ql-block">因为缺乏主见,在家人的建议下,就报了北大的光华管理学院。</p><p class="ql-block">可是,一个从湘西山村来的孩子,和一群家境优越的同学相处,总是格格不入。</p><p class="ql-block">他既没有优越的家境,也不懂人际交往,渐渐的大家开始排挤他,针对他,让他觉得非常无助和孤独。</p> <p class="ql-block">他想换宿舍,老师拒绝;他想转专业,可是不能转;他想退学,父亲不同意……</p><p class="ql-block">他一直努力完成父母的期望,内心却难以承受这些期待和压力。</p><p class="ql-block">这一切的不顺心,积压在心里,让他日渐崩溃,甚至一度想要自杀。</p><p class="ql-block">图片</p> <p class="ql-block">访谈里,他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就算考第一,也只是规则下的胜利者。</p><p class="ql-block">虽然这确实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它不是一个人的全部。”</p><p class="ql-block">这番话,也让我想到俞敏洪曾说的:</p><p class="ql-block">“如果孩子的生命里只有学习、考试,哪怕考到北大、清华都没有用。”</p><p class="ql-block">规则的教育,确实能让孩子按部就班地考个好成绩。</p><p class="ql-block">但也容易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符合社会运行的机器,失去一个人本来可以拥有的无数可能性。</p> ② <p class="ql-block">规则教育下的悲剧</p><p class="ql-block">早两年有一个流浪汉在网上爆红。</p><p class="ql-block">他叫沈巍。</p><p class="ql-block">原本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一线城市审计局职工。</p><p class="ql-block">他博学、工作稳定、有社会地位,是许多父母眼里孩子成功的模样。</p><p class="ql-block">可是,他最终却选择当个流浪汉。</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他喜欢画画,也非常爱读文史类书籍,还想读中文或国际政治专业。</p><p class="ql-block">但父亲深恶痛绝,极力反对。</p><p class="ql-block">最后在父亲的要求下,他选了审计,毕业以后进了审计局。</p><p class="ql-block">然而,选了一条自己并不喜欢的路,让他难以适应。</p><p class="ql-block">毕业没几年,他就离开了家,离开了工作单位,开始一个人在外流浪的生活。</p><p class="ql-block">不考虑孩子的需求,一股脑按照“优秀”的模板去塑造孩子,其实就是在剥夺孩子成为佼佼者的机会。</p><p class="ql-block">无独有偶,知乎上有一个网友,讲了这样一件事。</p><p class="ql-block">小的时候,他特别喜欢机器人。</p><p class="ql-block">平时在学校,都会忍不住在书本上画出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并且会用废纸箱、饮料瓶、易拉罐等等搭建模型。</p><p class="ql-block">初中的时候,学了物理,他开始用自己学到的物理知识,让他设计的机器人动起来。</p><p class="ql-block">这个过程,失败过很多次,但是他还是一直坚持着。</p><p class="ql-block">可中考失利后,父母却强硬地阻止他再做这些“影响学习”的事。</p><p class="ql-block">高一的时候,他偷偷参加了学校的机器人社团,和学长们组队参加全国比赛,拿了一个二等奖。</p><p class="ql-block">父母没有表扬他,而是直接不让他在学校住宿,让他每天都回家,严厉地监督着他的学习。</p><p class="ql-block">妈妈说:</p><p class="ql-block">“如果你能将这份精力放一半到学校学习上,中考也不至于考不上重点高中!”</p><p class="ql-block">高中整整三年,他不得不按部就班的学习,随着大流,埋头苦读。</p><p class="ql-block">而那份热情和天赋,也在高中三年被消磨殆尽。</p><p class="ql-block">高考他如父母所愿考上了211大学,读金融专业。</p><p class="ql-block">他成为金融大鳄了吗?</p><p class="ql-block">并没有,他现在已经毕业六年,却只是一个普通的银行职员。</p><p class="ql-block">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鲜少有人能干出一番事业,更多的反而是迷失自我。</p><p class="ql-block">就像郑腾飞,她是北京大学的学霸,还是麻省理工的博士。</p><p class="ql-block">高中前,她把时间都花在了如何获得分数上面,没有考虑过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p><p class="ql-block">等考上了大学,又对专业缺乏兴趣,熬到了毕业,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只能继续读书,直到博士毕业。</p><p class="ql-block">她说:</p><p class="ql-block">“有卓越成就的人,无不热爱自己的事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热爱,才是克服艰难坚持下去的动力,同时也带来成就感和幸福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我已年近三十,竟答不出喜欢什么。这种茫然令我绝望。”</p><p class="ql-block">如果一个孩子把做题当成自己的全部,那么分数换来的,也不过是短暂的安全感。</p><p class="ql-block">等到脱离了分数,以后出到社会,他只会更加的茫然无措。</p><p class="ql-block"><br></p> ③ <p class="ql-block">规则教育</p><p class="ql-block">扼杀了孩子的潜能</p><p class="ql-block">尹建莉老师曾在书里讲过一件事。</p><p class="ql-block">有一次,老师让孩子画一幅在野外玩耍的画,如果画好了,可以挂在学校大厅展览。</p><p class="ql-block">女儿对此非常积极,画得非常投入,连吃饭都没心思。</p><p class="ql-block">孩子画了一幅用色非常大胆的画,红色的太阳,白色的天空,蓝色的白云,绿色的草地上还有几个小朋友手拉着手,旁边还有一条粉色的河流。</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孩子拿着画开开心心回到学校,可是放学妈妈去接女儿,女儿却闷闷不乐,因为她的画落选了。</p><p class="ql-block">女儿神色黯然地说:</p><p class="ql-block">“老师说小河是蓝色的,不能画成粉色的。还有,白云也不能画成蓝色的。我画错了。”</p><p class="ql-block">其实,有问题的不是粉色河流,而是河流必须是蓝色的。</p><p class="ql-block">正是这些刻板教育,毁掉自己孩子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这恰恰是孩子最宝贵的天赋。</p><p class="ql-block">中国科技大学前任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曾说过这样一番话:</p><p class="ql-block">“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100分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p><p class="ql-block">要争这100分,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相当于土地要施10遍化肥,最后学生的创造力都被磨灭了。”</p><p class="ql-block">教育中的思维定式困住的不仅仅是孩子天生的能力,还有孩子无数的可能性。</p><p class="ql-block">在规则的教育训练下,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育,向分数看齐导致的高分低能等,让本来可以成为某一个领域专家的孩子,被规训成了一个普通的人。</p><p class="ql-block">有一项针对60多个国家、30多个行业的1500名CEO的抽样调查显示:</p><p class="ql-block">创造力,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能力。</p><p class="ql-block">真正决定还是能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从来都不是只依靠一个亮眼的考试分数。</p><p class="ql-block">美国心理学家E·保罗·托伦斯曾组织过一次大规模的儿童创造力测试。</p><p class="ql-block">他找来了400多名儿童参加这项测试,测试内容由一些相对简单的语言和图画测试构成。</p><p class="ql-block">从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和精致性等几个方面,评价每个孩子的创造力。</p><p class="ql-block">此后的几十年,托伦斯也一直跟踪当年被测试的孩子的成长过程,并且记录下他们获得的每一项成就。</p><p class="ql-block">结果发现:</p><p class="ql-block">创造力测试得分越高的孩子,日后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机会越大。</p><p class="ql-block">还有学者分析了托伦斯测试的数据,得出结论:</p><p class="ql-block">就预测一个人的未来成就而言,创造力指标的准确度比IQ要高出3倍。</p><p class="ql-block">创造力,才是孩子走上社会时最好的能力。</p><p class="ql-block">大人只培养孩子的考试能力,忽视了创造力的力量,等于是压缩了孩子的成长空间。</p> ④ <p class="ql-block">兴趣</p><p class="ql-block">才是让孩子成功的真正秘诀</p><p class="ql-block">记得《三傻大闹宝莱坞》里有个人叫法汉。</p><p class="ql-block">从他出生开始,父亲就希望他以后能当一个工程师。</p><p class="ql-block">长大以后的他,也按照父亲的想法,在大学里学习了工程。</p><p class="ql-block">在大学,他一直很努力,但是学习总是倒数,因为他压根就不喜欢工程学。</p><p class="ql-block">他最喜欢的是摄影,最想当的是摄影师。</p><p class="ql-block">然而父亲觉得,摄影没前途,所以坚决阻止他学习摄影。</p><p class="ql-block">但是法汉还是鼓起勇气,说服了父亲,最后如愿以偿成为一个非常厉害的摄影师。</p> <p class="ql-block">杨振宁曾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p><p class="ql-block">没有兴趣的支持,就算是学霸,也不一定能成才。</p><p class="ql-block">但是拥有兴趣,却能让一个普通的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闪闪发光。</p><p class="ql-block">保持对一件事物的兴趣,就像拥有一个永动机,让人永远保持高度的探知欲,永远充满干劲。</p><p class="ql-block">纪录片《小小少年》里,有两个孩子:张宇晨和陶启泽。</p> <p class="ql-block">他们从小就对机器人非常感兴趣,两人从六年级就开始合作做机器人,一直到高三。</p><p class="ql-block">而且,他们两个正是通过这个兴趣,考进了人大附中。</p><p class="ql-block">在别的孩子上补习班、忙着做对升学“有用”的事情,比如数学竞赛、物理竞赛等等时,他们还是一直沉醉在做机器人里。</p><p class="ql-block">别人高三的时候,不是在刷题,就是背书,紧张地为高考准备着。</p><p class="ql-block">只有他们却还是坚持着自己所热爱的机器人研发。</p><p class="ql-block">为了做机器人,他们自己获得的知识,都已经达到研究生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他们为了参加国际比赛,不断地为自己设计的机器人进行调试、改造……</p><p class="ql-block">虽然比赛过程中状况不断,但是他们一直认真坚持到比赛结束。</p><p class="ql-block">最后,他们制造的机器人获得了控制创新奖。</p><p class="ql-block">在高考以后,张宇晨被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录取,陶启泽被佐治亚理工学院录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别人眼中“跟学习”毫无关系的兴趣,却成就了两个孩子。</p><p class="ql-block">作家张洁曾说:</p><p class="ql-block">“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天才的闪光。”</p><p class="ql-block">兴趣,才是成就一个孩子的最佳动力。</p><p class="ql-block">如果一个孩子喜欢做一件事,并且愿意花上大量时间去研究,去学习,不需要父母的监督和强迫就能坚持,往往到最后,孩子也会因为这个“喜欢”而成就自己。</p> ⑤ <p class="ql-block">童话大王郑渊洁曾说:</p><p class="ql-block">“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用50种教育方式去教育一个孩子,而不是用一种教育方式去教育50个孩子。”</p><p class="ql-block">规则的教育,追求的是稳妥,但是不规则的教育,才有可能养育出改变世界的人才。</p><p class="ql-block">如果我们还像以前一样,只对孩子进行着“分数教育”、“跟风教育”,无疑是断了孩子通向罗马的无数条路,只留下一眼就能看到终点的人生。</p><p class="ql-block">有一句话说,上帝为每个孩子都准备了一个树枝。</p><p class="ql-block">每个孩子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位置,不必非要按照同一个目标去教育自己的孩子。</p><p class="ql-block">让孩子找到自己的树枝,孩子才可能一飞冲天。</p><p class="ql-block">所以请千万不要把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变成了流水线工程。</p> <p class="ql-block">好的妈妈,永远不停下成长的脚步。</p><p class="ql-block">关于养育孩子的干货,这里都有;</p><p class="ql-block">关于经营家庭的苦甜,我们都懂。</p><p class="ql-block">妈妈抱团,和千万妈妈一起成长。</p><p class="ql-block">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加微信</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