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母亲

周明乾

<p class="ql-block">  人老了,儿子有了自己的家,老婆与娘家的兄弟姊妹们联系越来越频繁,父母过世后,独生的自己就成了孤家寡人,因此时不时就想起小时候记忆里的父母亲来。</p><p class="ql-block"> 最早的印象中,我们一家三口去二龙山看电影,父亲背着我。是第一次看电影,放映的是越剧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当祝英台的轿子经过梁山伯的坟墓时,坟头突然开了口子,祝英台纵身一跃,跳进了坟头,口子又合拢了,觉得莫名其妙。当时大概四岁五岁。还有一次是到二龙山看戏,散场后,父亲买一个西瓜,父亲背着我,我两手绕在父亲的脖子前面抱着西瓜,走着走着,一不小心,西瓜掉地上摔碎了,父亲没有责怪,笑着与我蹲在地上吃起来。</p><p class="ql-block"> 那时没有电磨,碾米磨面都是人力推。我家的屋后有个石磨,隔几天就要早起磨面一次。我腿短走在里圈,父亲给我讲故事,讲秦腔,讲字谜。有天讲秦腔《辕门斩子》,一句一句唱“我杨家投宋来”一段,边唱边解释,我当时就唱会了。有一次我和父亲推面,母亲罗面,突然从面柜上面的柳树上掉下一个毛毛虫来,葱绿色,直径一公分多,长约十公分,肉嘟嘟的,可爱极了,放在小手上,把玩了好一会。以后再也没有见过如此漂亮的小昆虫了。</p> <p class="ql-block">父亲遗像</p> <p class="ql-block">  1959年吃食堂之前,父亲听到消息,赶忙在我们睡觉的小房炕中间淘一个洞,将一口小缸放进去,把我家仅有的一些小麦等粮食装里面,上面盖上盖子,铺上炕草,再压上席子,用以备荒。没过几天,大队来人,将家里里里外外搜一个遍,还用细而长的木棍在草垛里一顿乱插,看藏粮食没有。后来每当看抗日剧,遇到日本鬼子进村扫荡的镜头,脑际里就闪出队里人搜粮的情景,这是后话。当时如果哪一晚饿得睡不着,就在夜深人静之时,拿被子挡住窗户,悄悄取出半碗粮食,放到锅里焙熟,三人坐在炕上偷吃。</p><p class="ql-block"> 食堂里每顿打多半碗糁饭,三个人咋吃?母亲先煮半锅菜,然后将糁饭放进去捣碎,再盛到碗里。我是家里的独苗,又在长身体,自然就成了重点保护对象,每次饭打来,父母都要我先吃两口没掺菜的饭,父亲说是为了让我记住纯粮食的味道……每当想起这一情景,不由得眼眶湿润,眼泪打转。当人子的不论多么孝顺,也不能报答父母恩情于万一。</p><p class="ql-block"> 大家都挖野菜,那有那么多,有时挖不到,我就偷集体的菠菜。当时学苏联,我们当地被规划为蔬菜区,只许种菜,不许种粮。仓廪实而知礼节,让饿肚子的人守本分,那就是骗人的鬼话。那年为了挖野菜充饥,报名后就没去过学校,期末考试不及格,一年级留级了。</p> <p class="ql-block">母亲遗像</p> <p class="ql-block">  后来政策松动了,父亲约了红湾的大姨夫和庄上人到宁夏银川去换大米,去时带青城特产黄烟,换上大米后,像铁道游击队一样逃票扒火车,如果被抓住了,就说我叫康文章,家里断粮了,出来换大米,没钱买车票,你看咋办?这一套说辞是当时换大米的青城人统一的。那时的人都有同情心,加之没有身份证 ,不辨真假,登了名字,让他们坐到白银。下车后,再到工人家属院一斤大米换两斤玉米面。那时就知道了,城里人吃大米白面,农村人吃玉米粗粮,长大了要到城里去生活。</p><p class="ql-block"> 宁夏铁路局登记了好多青城人康文章逃票扒火车的案子,就将此信息反馈给甘肃省有关部门,上面一查,原来康文章是青城乡乡党委书记。康我见过,小学程度,为政极左,不穿皮鞋穿麻鞋,整天赶着乡上干部搞“三同”。</p> <p class="ql-block">椿树台子</p> <p class="ql-block">  离家21华里的夹道沟口,有个叫椿树台子的地方,那是我家古代的山庄,我家虽住在黄河岸边,本地却没有耕地,地全在山区里面的椿树台子。原先我家住在山里,同治年间大旱没水吃,才在东滩买地盖房子居住。土改之后椿树台子成了生产队养羊的地方,父亲曾被派去牧羊好几年。他利用牧羊的间隙挖一些黑柴,有次我随他用架子车去拉,走到平坦的地方,我就代替父亲拉一会。在一个叫大沟泉子的地方,沟里泉水结了冰,一不小心,载倒在地,指头上擦掉一块皮,鲜血直流,父亲赶忙从棉袄里撕出棉花,烧成灰敷到伤口上止血。</p><p class="ql-block"> 二年级有段时间厌学,不想去学校,母亲拿着棒子赶,有天母亲生气了,由于离得远,母亲顺手抄起擀面杖抛过来,我随手从身边拿起簸箕挡在胸前当盾牌,没想到擀面杖旋转,越过簸箕头上被打一个包……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母亲望子成龙的坚定信念,就没有儿子的学业及幸福人生。</p> <p class="ql-block">上坟</p> <p class="ql-block">  以前我每年只在清明节去墓地上坟一次,其它节日只在门口路上烧纸,现在我一年去坟头三次----清明节、中元节和寒衣节。父母在世时,我觉得死亡只是自然规律,没什么了不起,而现在越来越觉得父母过世得太早,没有享受儿子的福分,子欲孝而时不待啊。父母一生都在省吃俭用为我们着想,而现在我们顿顿吃香喝辣,父母却孤零零躺在荒凉的山沟里。2017年给父母立碑时上面刻了四句话:“冬去春来又清明,寂寞山林雨蒙蒙。常思生前尽孝少,每逢祭扫泪沾襟。”就是这种心情的写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