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伟华</p><p class="ql-block"> 一直向往着塘栖的人文,倒也不只是仅仅为了心中的美食塘栖枇杷,多少次高速开车路过而不得下,于自己的内心总是一个欠账,欠的次数多了,心里也慢慢憧憬起来。</p><p class="ql-block"> 于是,上周五的下午,小满时节,偷得浮生半日闲,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轻车简从入塘栖,来到了那个日思夜念的地方,来看看这颗大运河畔的美丽明珠。</p><p class="ql-block"> 塘栖,古称唐栖,仁邑一镇耳,抵浔不出七十公里,因大运河而盛,有明以来,商贾云集,人文俱盛,是个典型的江南名镇,余杭大地上一颗亮丽明珠,康乾盛世之代表,为此,康熙、乾隆二帝多次来杭,设立行宫,驻跸此间,并赐碑为念。</p><p class="ql-block"> 以前没有公路,也没有高速,大运河就是主要交通要道,讲起这大运河,便思念张士诚囤兵筑南浔城,大开运河广运兵,当年张王曾令20万军民开挖五林港至杭州江涨桥运河,史称新运河,河长45里,宽20丈,历十年始成,“河开矣,桥筑矣,市聚矣”(《唐栖志》卷一《图说》),由此,塘栖镇市乃催生,入杭必经要道,水陆辐辏,商货鳞集,临河两岸,市肆萃焉。凡客商乘舟而过,皆可见其山水清旷,衡宇相接,如临其间,更益知其人文风俗之美。</p><p class="ql-block"> 运河即开,人文俱来,明代起有陈、卓、沈、吕等大姓迁此隐居,一时蔚为巨族,传有吕氏樾馆、卓氏传经堂、劳氏丹铅精舍、朱氏结一庐等,皆为藏书之富,一时南北称颂。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吟唱不断,远如王世贞、文徵明、祝允明、蓝瑛、徐霞客等,近如俞樾、吴昌硕、张大千、郁达夫、丰子恺、俞平伯等,无不结缘塘栖,或诗文结社、或邮简往返、或栖水小住,留下了无数有关塘栖的诗文。如俞平伯《一九五五年南归杂咏》诗云:浮家一舸苏杭道,纨绮年光笑耍多。重过长桥风景似,独将华发愧春波。</p><p class="ql-block"> 那天,是从圣堂漾路进的古镇景区,路之尽头右拐便入西石塘街,前行数步,即见杭州方回春堂国药馆,一派杭味扑面而来。再往前顿感视野开阔,见到一波塘水,塘水北岸耸立着一座六七十年代的红色水塔,时代感很强。再往前,发现有古石拱桥因施工被隔断,需往前走三条半弄绕行,步行百米始见又一小桥,名映月桥,站上映月桥前后一望方知此间乃塘水入镇之小河,两岸皆是枕水人家,同双林、南浔等古镇一样,也有入镇三桥相互守望。逐一一寻去,方知刚才看到的第一座邻近塘水的称花园桥、中间是映月桥、最最里面的叫月波桥,一派花好月圆的氛围。举目眺望塘水,欲寻广济桥而不得,知长桥在另一方向,只好又折回来,走方回春堂临水一侧,但见墙上有不少当地人文介绍,首见劳诚斋劳家,历任塘栖镇商会会长,看来是当年的塘栖首富了,光绪年间创办南德泰油坊起家,民国八年(1919)年又创办塘栖电灯公司,投资电话公司,还曾领衔地方保卫团,居然还是长兴广兴煤矿的股东,广兴煤矿受累齐卢之江浙战争,几近破产。据笔者了解,长兴的煤矿,包括广兴煤矿,都与南浔人张静江有关,1928年后,在其主政建设委员会时,推行国营之策,以充裕供应杭州及戚墅堰两电厂及上海各工厂用煤。也许这劳家的长兴广兴煤矿股份后来为老张国有化收去了,始得延缓财政困境。这劳家终是读书人家,劳氏丹铅精舍藏书楼乃其父劳经元所创。 </p><p class="ql-block"> 到了这方回春堂的临水长廊尽头,就见一座便桥,便桥上红灯笼高高挂起,煞是好看,这便桥应是新搭的观光桥,桥墩子皆为现代水泥墩子,桥面铺木板,就是那一色的红灯笼点缀了气氛,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韵味十足。站在便桥上眺望,不远处可以看到广济桥,江南水乡少见的七孔长桥,桥上行人颇多,这一段的运河水就是京杭古运河余杭区段(塘栖镇段),属省级河长保护。</p><p class="ql-block"> 走完这便桥,就是来到了水北风情特色街。桥堍处便是塘栖耶酥教堂,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为美北长老会的传教士金·乐德所创,私人向政府购买共约四亩多土地,在水北街建造该教堂,以利传教。教堂现为风雅塘楼,里面正展览着上一天刚刚开幕的当地吕幼纲书画家的作品,吕幼纲者,据说是明代栖镇宿耆吕需后裔也,我也不是特别懂画,只感觉作品大雅不俗。</p><p class="ql-block"> 出来便见御碑码头,河埠头台阶上坐着一对年轻的恋人,没去打扰。从这里往里面看,就是乾隆御碑,今筑亭护之,碑刻原文也难以看清,但介绍说明记载了1751年弘历帝南巡时,为表彰浙江受灾后未拖欠钱粮,而蠲免地丁税三十万两。此地边上还是水利通判厅,乃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由当时浙江督抚胡宗宪奏请朝廷设立,又名“添设府”,据说府内还有虎牢和水牢,想想封建时代的刑罚和看守所还挺可怕的。这水利通判厅房子已没了,但遗址尚在,意外的还发现了一块石碑,载明此处亦为卢宅原址。卢宅主人卢锦江,吴兴县人,为大纶丝厂公务主任,一见大纶丝厂几个字,便让我想起了南浔庞老爷,这大纶丝厂乃南浔庞元济老爷与杭州丁丙合作投资兴建,其职业经理人卢锦江竟然珍藏了乾隆御碑,庞老爷又以实业收藏传世,门生故旧,福泽无边,这实在是很有缘份的事情,卢公于1927年出任崇裕丝厂首任厂长,对发展当地蚕丝业贡献良多。至此,已发现塘栖二处和南浔张家、庞家四象家族的历史渊源。 </p><p class="ql-block"> 参观完这些古迹,漫步在水北街,仔细体会着这风情特色所在,抬头见一家叫拾柒叶家村的小店,可以有下午茶,也可以有小龙虾,亦可中西餐私房菜,以“与君初相识,似是故人来”作为招徕顾客之广告。边上就是杭州市余杭区收藏家协会塘栖分会,但无人值守,外墙上订一木牌,水北社区商户公约三字经,颇有特色。再边上就是塘栖书苑,但亦为无人之店,推门不得入内,好似要办卡,为古镇上第一座小型图书馆,号称藏书5000余册,但半册不得一览唉。再边上就是一家卖当地特产的小店,零零总总,艾草青团子、锅糍、芝麻大麻饼等等都有,塘栖的锅糍,就是南浔的风枵、蛋底,西边的吴兴也叫锅糍,还上了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节目,但我总感觉不如风枵来得好听。一袋袋扎好,悬空吊着,一问店家,告知18元一袋。再往前就是一家酒坊,有二块店牌,一为广泰丰,一为同福永,里面有十二年陈的黄酒,也有枇杷酒,因此时买了东西无法轻松前行,于是作罢。出了酒坊门,抬头望去乃水北粮站,前身为“广太丰”私人米厂,后公私合营为塘栖粮管所管辖粮站,就是小时候缴公粮的地方,据说二楼仍保留着一个大米斗,有多大不得而知,我想,为啥不放一楼展示呢?其实这粮站现今真正开着的却是杨庆和银楼。再边上就是一家叫栖水瑶的雅致小茶楼,也可以邀上二三好友去喝下午茶。然后就是过一坡度很缓和的小石桥,见一石库门,外书聚源昌,主营产品却是糖色藕粉,跟店主人买了一小瓶子枇杷膏,但却不是塘栖本地产的,来自福建漳州。再边上却是一家真正儿时岁月的店,小时候第一学校,外面是一辆二八大杠凤凰牌自行车,车后座上放着一只雪糕小木箱,让人可以一下子回忆起儿时味道,这家店倒没有进去看看。边上是一家叫聚源昌的老店,主打招牌却是臭豆腐,但一点也没臭豆腐的味道。边上有家小店在卖一种喜蛋,土鸡活珠子,不像茶叶蛋,标着十元一份,对于听上去很恐怖的食品,我是断断然不敢吃的,转身离去。</p><p class="ql-block"> 这一转身,便是广济桥,又名通济桥,类似南浔的通津桥,也称碧天桥,俗称长桥,全长78.8米,面宽5.2米,南北向横跨于京杭大运河,如长虹卧波,是目前古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至今已500多年历史,见证着一船又一船通往京城的漕运,我想,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长桥,保留下来实在不易啊,现在的人们应该好好保护。桥下第一店便是百年老店朱一堂,里面各色糕点皆有,十分丰富,挑了二袋小鸡蛋糕。这里实际上是各色小吃一条街,类似杭州清河坊,虽然不长,但令人印象深刻,杭派味道颇重。在这儿,你可以找到手工蚕蛹,甚至还有鲜肉月饼,离八月半还早着呢?青团子、茶糕、定胜糕,绿豆糕等等各地特产一应俱有,绝对可以满足你的胃口。无心久留,转了一圈便上桥去。</p><p class="ql-block"> 台阶很缓和,很舒适,桥面各色石材混铺,应是修补过了,有紫色的武康石,表面有麻孔,有纹路,下雨天可以防滑。缓步走去,想着些许心事,很快就走完了。来到了桥南,见有一杭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郭璞井,据说是东晋文学家郭璞某年路过塘栖,恰逢大旱,为拯饥救溺,其利用精通阴阳八卦之所长,行阴阳风水之理探勘方位,打通水井,其味甘冽冠于诸井,百姓感恩不已,故以郭璞井名之。康熙临栖时,曾用过此井水泡茶,称好井好水。郭璞井的对面是一古戏台,也没有在表演梁祝十八里相送之类。</p><p class="ql-block"> 时间不多,匆匆走过这广济路步行街,广济路也叫新马路,但塘栖人习惯叫马路,乃民国十八年,里人劳少麟镇长的德政工程,青石板铺路,碎石镶边,街成之际,一时商贩云集,生意兴隆,后塘栖晚市多集中于此。今辟为步行街,除了今人仿古造的牌楼印象颇深,另外就是二个铜塑雕像,一夫挑筐卖枇杷,一童背篓卖枇杷,这是我第一次来塘栖,初心为的虽是枇杷,却也信步各处走走,然则匆匆,没有好好细品这文化古镇,只知这枇杷,四五月时,金弹累累,各村皆是,筠筐千百,远贩苏沪,岭南荔枝无以过之。令人顿感:日啖枇杷三百颗,不辞长作塘栖人。</p><p class="ql-block"> 总归因了时间关系,尚无暇一访各处名人豪宅园林、书楼寺院,更来不及去超山走走,听说塘栖境内小山很 多,然诸山皆远,唯此超山独临峙镇南,今日来栖,没能一睹孱颜翠黛,春尽未得山中行,自然也无从体会吕需先贤的登临超山之意境:“振衣独立浑遗世,极目苍茫江水遥”。还是择日再来会此佳境,那时,再来好好品味“溪峦遮莫当时色,剩有春风到薜萝。”</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26日</p><p class="ql-block"> 写于天立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