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京故宫,即紫禁城(满语:ᡩᠠᠪᡴᡡᡵᡳ ᡩᠣᡵᡤᡳ ᡥᠣᡨᠣᠨ,穆麟德:dabkūri dorgi hoton, 太清:dabkvri dorgi hoton),是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故宫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型建筑。北京故宫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198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故宫现为故宫博物院,藏品主要以明、清两代宫廷收藏为基础;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全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p> <p class="ql-block">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原相传为9994.5间,但现存房屋8707间。</p> <p class="ql-block">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成为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民国十四年国庆节(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开幕。北京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形容其结构的复杂。</p> <p class="ql-block">北京故宫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p> <p class="ql-block">午门是故宫的正门,也是紫禁城最大的门,每逢重大典礼以及重要节日,都会在这里陈设体现皇帝威严的仪仗。 穿过午门紫禁城的真容就出现在我们眼前。</p> <p class="ql-block">紫禁城内最大的宫门,也是外朝宫殿的正门叫太和门。</p> <p class="ql-block">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在乾清宫开院,在坤宁宫分设书画、古铜、陶瓷、景泰蓝雕漆等陈列室;1930年代,陆续在钟粹宫开书画陈列室、在景阳宫和承乾宫展览宋元明清瓷器,在斋宫则是玉器,永和宫则为钟表。故宫真正有了“陶瓷馆”,要到1952年,最初位于慈宁宫区,此后几经改陈、迁移,到2008年,在文华殿开设了经过改陈后的陶瓷馆。文华殿陶瓷馆从馆藏中遴选出400多件具有代表性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文华殿就在太和门以东,与西部的武英殿遥遥相对。连接文华殿与外朝中路的枢纽是协和门,也就是说文武百官从东华门进宫入外朝、或有人从文华殿进外朝,需走协和门,太和门是正门,不能随便走,皇帝大婚才走正门呢,而且太和门是明代御门听政之所。</p> <p class="ql-block">文华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一组建筑的统称,主殿呈工字形平面;前殿为文华殿,南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明间开6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门,</p> <p class="ql-block">文华殿在建筑布局上是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右翼,在功能上是外朝的补充。除了文华殿的经筵、文渊阁的藏书之外,文华殿的还有个跨院儿,咱们之前的文章介绍过,就是传心殿,这是老北京“九坛八庙”之一,是经筵典礼之前祭祀孔圣人的地方。文华殿在明末毁于李自成焚宫,清康熙二十二年重建。由于清朝不立太子(胤礽除外),所谓的东宫也就名存实亡了,从而彻底变成经筵之所。什么叫经筵?这是延续汉唐以来的一项制度,说白了就是为帝王讲论经史的御前讲席。</p> <p class="ql-block">故宫现存文渊阁主要功能是皇家藏书,其中《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印刷最精美的一部类书。主要由陈梦雷编纂,康熙帝第三子胤祉(诚亲王)也参与编修。故宫文渊阁现存《四库全书》和《古今图书集成》。</p> <p class="ql-block">外朝西路的武英殿与东路的文华殿是相对应的,建筑格局也大体相仿。崇祯八年,皇帝朱由检从乾清宫搬到武英殿居住,撤掉了许多排场,直到天下太平为止。当然,崇祯帝并未等到天下太平之日。李自成进驻紫禁城后,以武英殿为处理军政要务之所,并在武英殿匆忙登基称帝。后来多尔衮登临武英殿,开始了七年的摄政生活。康熙时期,武英殿成为宫廷修书印书之所,即皇家出版社和印刷厂。</p> <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陶瓷馆“重回”武英殿,展品数量大幅提升,所选文物数量由原来的400余件增加到1000余件,展品年代起始于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陶器,下限则延长至民国时期瓷器。</p> <p class="ql-block">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合称为“五大名窑”,而故宫博物院是目前收藏传世“五大名窑”瓷器数量最多、质量最精的国家级博物馆之一。</p> <p class="ql-block">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北京紫禁城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太和殿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多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长64.24米,宽37米,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是中国现存最大木构架建筑之一,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的御笔,现存的牌匾为复制品。原件在袁世凯称帝时被换下,已佚。</p> <p class="ql-block">中和殿,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现天花内构件上仍遗留有明代“中极殿”墨迹。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殿名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中和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面出廊,金砖铺地,建筑面积580㎡。屋顶为单檐四角攒尖,屋面覆黄色琉璃瓦,中为铜胎鎏金宝顶。殿四面开门,正面三交六椀槅扇门12扇,东、北、西三面槅扇门各4扇,门前石阶东西各一出,南北各三出,中间为浮雕云龙纹御路,踏跺、垂带浅刻卷草纹。门两边为青砖槛墙,上置琐窗。殿内外檐均饰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殿内设地屏宝座。</p><p class="ql-block"> 中和殿门窗的形制取自《大戴礼记》所述的“明堂”,避免了三座大殿的雷同。</p><p class="ql-block"> 明清两朝,太和殿举行各种大典前,皇帝先在中和殿小憩,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视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皇太后上徽号,皇帝在此阅视奏书。玉牒告成,恭进中和殿呈御览,同时要举行隆重的存放仪式。</p> <p class="ql-block">保和殿,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中和殿后,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谨身殿,嘉靖时遭火灾,重修后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改为保和殿。</p><p class="ql-block"> 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00㎡,高29.50m。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内外檐均为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六架天花梁彩画极其别致,与偏重丹红色的装修和陈设搭配协调,显得华贵富丽。殿内金砖铺地,坐北向南设雕镂金漆宝座。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安板门两扇,上加木质浮雕如意云龙浑金毗庐帽。建筑上采用了减柱造做法,将殿内前檐金柱减去六根,使空间宽敞。</p><p class="ql-block"> 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宴,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清顺治三年(1646年)至十三年(1656年),顺治帝福临曾居住保和殿,时称“位育宫”,大婚亦在此举行。康熙自即位至八年(1669年)亦居保和殿,时称“清宁宫”。二帝居保和殿时,皆以暂居而改称殿名。清代殿试自乾隆年始在此举行。</p> <p class="ql-block">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其后为御花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东六宫东侧是天穹宝殿等佛堂建筑,西六宫西侧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筑。外朝、内廷之外还有外东路、外西路两部分建筑。</p> <p class="ql-block">乾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北京市故宫内廷中路。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建筑占地面积约1400㎡。</p><p class="ql-block">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宝座,宝座上方悬“正大光明”匾。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前檐设仙楼。</p><p class="ql-block">殿前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作为明代14位皇帝的寝宫。明代乾清宫也曾作为皇帝守丧之处。清代康熙以前沿袭明制,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增强。</p> <p class="ql-block">交泰殿,是一处历史悠久的明清宫殿建筑,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殃及此殿,交泰殿重建。凡遇元旦,千秋(皇后生日)等重大节日,皇后在这里接受朝贺。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把象征皇权的二十五玺收存于此,遂为储印场所。现殿内宝座前两侧分别排列着用来储放皇帝宝玺的宝盝。宝座上方高悬康熙帝御笔“无为”匾,宝座后板屏上书乾隆帝御制《交泰殿铭》。殿内东次间设铜壶滴漏,乾隆年后不再使用。西次间设大自鸣钟,宫内时间以此为准。</p> <p class="ql-block">坤宁宫位于北京紫禁城交泰殿北,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交泰殿后面。坤宁宫宫名字出自《道德经》原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p><p class="ql-block">在古代皇后的地位跟皇帝相对,是天下女性中最尊贵的,皇帝是天,皇后就是地,皇帝是乾,皇后是坤,皇后也是天下间之唯一,皇后的寝宫取自道德经中的,“地得一以宁”这一句,故名坤宁宫,同理“天得一以清”,皇帝寝宫名乾清宫。所以坤宁宫与乾清宫分别为皇后与皇帝的寝宫。</p><p class="ql-block">坤宁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两次毁于火,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p><p class="ql-block">清沿明制于顺治二年(1645年)重修,顺治十二年(1655年)仿盛京沈阳清宁宫再次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延烧此殿前檐,嘉庆三年(1798年)重修。乾清宫代表阳性,坤宁宫代表阴性,以表示阴阳结合,天地合璧之意。</p> <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052653件之多,统称有文物100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文物系统文物收藏单位馆藏一级文物的总数已达109197件,现已全部在国家文物局建档备案。在全国保存一级文物的1330个收藏单位中,故宫博物院以8273件(套)高居榜首,并收有很多绝无仅有的国宝。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p> <p class="ql-block">法帖之宝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是故宫法帖的代表作品,也是目前存世最早的名人墨迹,内容为陆机向朋友问候疾病的书札。</p> <p class="ql-block">织绣之宝沈子蕃缂丝《梅鹊图》轴为故宫织绣的代表作品。图轴纵104cm,宽36cm。中国古代缂丝被认为是丝织工艺中最为高贵的品种,古人以“一寸缂丝一寸金”言缂丝作品之珍贵。</p> <p class="ql-block">珐琅之宝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为故宫珐琅的代表作品。元代出品,通高13.9cm,口径16cm,足径13.5cm,清宫旧藏。此器釉质莹润,有的部分釉质呈玻璃般的透明状,珐琅色泽浑厚谐调,富丽典雅。</p> <p class="ql-block">玉器之宝青玉云龙纹炉为故宫玉器的代表作品。宋代出品</p> <p class="ql-block">青铜之宝酗亚方樽为故宫青铜器的代表作品。青铜器的产生是古代中国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樽是盛酒器,流行于商早期至春秋战国时期。方樽传世较少。上世纪70年代在山东益都苏埠屯出土了几件带有亚铭文的青铜器,从挖掘的墓穴来看,规模都不小,加上众多带有亚铭记的器物,说明它们所代表的可能是一个大族。</p> <p class="ql-block">陶瓷之宝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为故宫陶瓷的代表作品。高20.8cm,口径6.1cm,足径9.1cm。景德镇有句话说“若要穷,烧郎红”,因为其烧制极为困难,数百窑亦难烧成一件。18世纪初,江西巡抚郎廷极奉康熙之命到景德镇主持御窑,试图烧制出失传数百年的祭红,虽未成功,却成功地烧制出另外一种更为鲜亮的红釉瓷器,人们把这种瓷器以他的姓氏命名。</p> <p class="ql-block">宫廷之宝乾隆款金瓯永固杯为故宫宫廷文物的代表作。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足高5厘米,口边刻有回纹。根据清“内务府活计档”记载,乾隆皇帝对此杯的制作十分重视,不仅调用内库黄金、珍珠、宝石等珍贵材料,而且精工细作,曾多次修改,直至皇帝满意为止。因此,该杯一直被清代皇帝视为珍贵的祖传法宝。</p> <p class="ql-block">钟表之宝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为故宫钟表的代表作。高185cm,面宽102cm,侧宽70cm。此钟共有7套机械系统,分别控制走时、报时、景箱内的活动装置等,技术水准相当高。根据记录,从乾隆八年接旨着手设计到十四年完工,历时五年多。</p> <p class="ql-block">故宫的御花园其实并不算大,它位于中轴线上,明代时,被叫作“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全园南北纵80m,东西宽140m,占地面积12000㎡。整个御花园采取了中轴对称的布局:以钦安殿为中心,两边对称地布置了各式建筑近20座,比如东路的堆秀山御景亭、璃藻堂、绛雪轩;西路的延辉阁、位育斋等等。而在这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四座亭子”—万春亭、浮碧亭、千秋亭、澄瑞亭。</p> <p class="ql-block">紫禁城垣四隅之上的角楼,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代重修。角楼是紫禁城城池的一部分,它与城垣、城门楼及护城河同属于皇宫的防卫设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