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长】聚焦特色发展 实地“把脉问诊”——鞠文玲名校长工作室入校诊断指导暨工作室年度计划研讨活动

L

鞠文玲名校长工作室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深入分析学校教育教学现状,进一步提高学校育人质量和育人水平,3月17日,鞠文玲名校长工作室一行6人走进荣成市寻山完小进行现场调研,诊断组深入学校,通过参观校园、听取报告、交流研讨等方式,多维度、多视角了解学校的发展,诊断高质量育人问题,挖掘实施对策,破解教育难题。</p> No.1 参观·探秘校园文化 <p class="ql-block">活动伊始,在学校主要负责人陪同下,诊断组对寻山完小的办学环境、硬件设施、文化建设,师生面貌进行调研,通过参观校园,对学校的空间设计和传递的文化内涵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建设性的意见、建议。</p> No.2 汇报·聚焦学校特色 <p class="ql-block">接着,寻山完小主要领导以《追寻成长教育,打造学校特色》为题从学校的办学理念、整体架构、教育模式等多个层面进行了专题汇报,同时就学校发展的基本概况、学校特色发展的问题与困惑点进行了梳理。</p> No.3 诊断·着眼未来发展 <p class="ql-block">诊断组的成员通过分析、追问、研讨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了解了寻山完小的办学实际情况,对学校特色化的育人模式计划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就存在一些共性问题:特色学校的文化该如何定位?着力点在哪?该如何取舍?如何通过特色建设推进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如何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如何创新校本培训模式,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等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p> <p class="ql-block">第一,要明确学校定位及发展目标。如寻山完小既是一所有着优良传统的老校,又是一所具备成长特色的新校,需要明确学校发展定位,明确育人目标,加强顶层设计下的系统设计。第二,扎根目标,挖掘办学历史。以“寻”文化为支撑,通过追根溯源,提炼优势项目、提炼项目的精神内涵,从学生现有资源找亮点,开设“寻”体系课程,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第三,教师层面,还是要把落脚点落到“做”上。要多举措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设置教师成长路径,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关注课堂动态生成,变教师讲授为学生参与体验,打造凸显学生主体的活力课堂;更新培训理念,做出有成长的培训。第四,聚焦政策方针,着眼现代化创新。通过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育人导向让整个路径更清晰。</p> No.4 展望·成长特色建设 <p class="ql-block">最后,工作室主持人作了学习分享,对毫无保留、提出建议的各位校长致以谢意,同时从特色定位、整体架构、课程体系、队伍建设等多个维度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她指出,首先,汇报、研讨、答辩是教育改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为只有一步步的引领,我们才能够明确我们在做什么,要做成什么样子。其次,成长教育“寻”文化还需要再进一步提炼,通找理论、政策依据,寻求发展点,站在特色发展育人目标的视角,思考乡村优质小学的路径到底是什么,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学校的协同教育如何开展,学生的自信、创新、仁爱、互助等等,如何转化为师生的行为方式。最后,怎么把“寻”文化落脚到课堂中,确保课堂有抓手,并取得校园所有人的深度认可,还需要在各项工作中全面的渗透。</p>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校长素质提升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导师入校调研、现场观察等方式,挖掘学校育人“真”问题,生成解决策略,引导校长转变思维,寻找学校发展突破点与生长点,为学校定制“个性化”发展方案,共同探讨破解教育难题新思路,提质强校开启高质量育人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育人

学校

特色

完小

教育

工作室

寻山

发展

校长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