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摄影(3)~春之韵

彭苏福

<p class="ql-block">2021年1月6日新冠肺炎突袭我所在的城市,封城,居家隔离,核酸检测。1月28月长达22天的居家隔离终于解封了。2月14日大年初三,恰逢情人节,也是我《好摄之友》群创建以来第一次外拍到植物园拍那“新冠疫情未了时,一花独俏报春来。</p> <p class="ql-block">新冠疫情未了时,一花独俏报春来。</p><p class="ql-block">梅开枝头蓑翁春江独钓。</p> <p class="ql-block">一花独俏报春来,春光无限美。孤舟蓑笠翁,独钓春江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冠疫情奈我何,桃花依旧笑春风。阳春三月正盛时,蓑翁陶醉春江钓。</p><p class="ql-block">在东环公园一角,有株桩型独特少见的蟠桃树,阳春三月花开满枝,煞是好看。此树此景动我心,但,背景过于杂乱,再大的光圈镜头也无济于事将背景虚化,用背景布屏蔽背景的杂乱,拍幅具有禅意片子工程庞大可想而知。不拍,这可是一个难寻的好题材。拍,当然一定要拍,遇到难见好题材不拍也不是我的风格。</p><p class="ql-block">前几日受小梅同学之邀,早晨6:30到世纪公园拍牡丹花,正拍着无意间发现在我身后3~4米左右的地方,有只小花猫坐在草地上,摆出各种姿势好像在等我们拍它,于是我跟同行的同学说:“赶紧拍,”只听快门啪啪地响起,那古灵精怪的小花猫朝我们"喵喵”叫了两声,仿佛在说″谢谢”悠闲的离去,小花猫走了,我跟同行的同学说:“我们在找一株花型好的牡丹花,回去后将小花猫P到牡丹花下,好一幅"花开富贵"的片子。</p><p class="ql-block">总之平日多积攒的一点素材,积攒的素材多了,想法自然也就会更多,创作空间也会更大,久而久之你就会练就出一双与众不同的“摄影眼和摄影思维”。</p><p class="ql-block">这棵挑树也是如此,到家后迫不及待进行创作,我先将挑树的片子拖进ps,然后按Ctrl十J键,建一个新图层,也就是图层1,在图层1添加矢量蒙版,关闭背景图层,在矢量蒙版用黑色柔边画笔工具,把所要的部分一点一点地擦去,不小心擦过了,不要紧,用白色画笔具擦回来,当然抠图方法很多,我还是喜欢用蒙板处理片子。</p><p class="ql-block">经过一番檫涂,矢量蒙板前的图层1就没用了,你可以随心所欲对它进行你想要的背景处理。</p><p class="ql-block">我想营造一幅江雾中的场景,于是,以白色为基本色调,用自制的云朵柔性画笔工具,用白色调随心所欲的点画一通,之后再加一点浅灰色调,给雾增加层次和立体感。最后用滤镜~模糊~高斯模糊对背景进行模糊处理,点开背景锁定图层,再将大年初三在植物园拍的窗帘画蓑翁独钓图拖进Ps,对该图进行色阶追色后,用裁剪工具将多佘部分裁剪掉,按CtrⅠ十T将图横向翻转180度,然后再按shⅰft十Alt按鼠左键把图缩小,按ctrⅠ键点击回车,将饱和度减60左右去色,去色后点击添加图层蒙板,在新建的图层蒙板缩览图用黑色柔性画笔,将不要的部分檫掉,再点击蒙板前的图层1,点击滤镜~模糊~表面模糊处理,这样处理后的片会有墨水溢出现象更有国画味,最后新建一个空白图层,用自制的云儿的柔边画笔工具,前景色为淡淡的灰色和白色在桃树,桃花,蓑翁小船处进行点画添加雾气,最后通过滤镜~模糊~高斯模糊最大化。最终制作完成这幅。</p><p class="ql-block">《新冠疫情奈我何,桃花依旧笑春风。阳春三月正盛时,蓑翁陶醉春江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松梅竹兰严寒″四君子”</p><p class="ql-block">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梅竹图”,只有画中才能看到具有诗情画意的画面,真正用相机拍到实景难。当然双重曝光或PS就能做到非常完美的″梅竹片"。但,我不想这样做,不想这样做又到那儿寻觅这么何适的场景呢?众所周知这两种不同属性的植物生长在一起,场景之乱,不言而喻。殊不知,要想拍好难上难!寻觅几天,眼看花期要过了,如果再找不到就要等到来年再寻找,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终于找到了!真是无巧不成书,在绿州公园一角的施工工地白色的彩钢板旁围墙旁,杂乱小竹子簇拥着一棵花满枝头的榆叶梅,只因处在施工工地旁很少被人问津,早已变成了失德大爷,大妈们的露天五谷轮回之所。又恰好阴天,白色彩钢板光比均匀显的很干静,后期时只需把接缝抹掉,然后新建一个空白图层,用柔性云朵画笔,吸取彩钢板的白色在多余的竹叶处进行涂抹,最后点击滤镜~模糊~高斯模糊,将高斯模糊半径加到250、0最大像素,这样做会使添加上的雾变薄竹叶也会若影若现,非常自然的和背景融合在一起。</p><p class="ql-block">摄影就是这样,许多场景可遇不可求,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遇见就拍才不会留下遗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冠疫情未了时,竹梅迎春雾为舞。</p> <p class="ql-block">繁花满枝红叶李。</p><p class="ql-block">正常拍摄,场景太乱可以利用后期表面模糊给整个场景营造几分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繁花满枝红叶李。</p> <p class="ql-block">繁花满枝红叶李,也可以旋转镜头拍出“时光隧道"之感觉。</p> <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28日,清晨5:30左右天空黄沙满天,象“雾霾"般笼罩城市上空,戴着口罩都能闻到尘土的味道,因是提前通知,不知第二天会是沙尘天,一早六~七位同学如约而至~东环公园。</p><p class="ql-block">今天的拍摄主题是傲骨花型酷似梅花的“贴梗海棠”,这儿的“贴梗海棠”树型不高,高的不过1m,低的仅有70~80Cm左右,五瓣红色的小花挂满枝头,非常好看。摄界大多数人拍都喜欢用″大长近"虚化背景拍一枝独秀,或拍“大头贴”也有人称之为特写,而我们今天主题拍整株铮铮傲骨具有“图画"韵味的“贴梗海棠,”用柔光布屏蔽背景的杂乱,用塑料袋虚化周边,营造雾境之感觉。</p><p class="ql-block">但凡每次外拍,我拍片最少,这五张片是同学们让给他们拍样片,我总是玩笑地说他(她)们,“你们也太赖皮啦吧?”。大多数时间都是帮同学们,选型打板,整个拍摄过成都在轻松欢快中进行,时间飞逝很快三个多小时过去了沙尘天也渐渐消退,外拍活动结束时同学们乐至未尽,流连忘返。晚上群里异常热闹,同学们纷纷献出自已的作品发到群里分享给大家赏析,看了同学们在这么恶劣最不适合外拍的天气,一幅幅走心之作如此精美不凡,拍出了红梅迎风斗沙的那种氛围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当然这样的片子无需后期处理。</p> <p class="ql-block">任凭狂魔舞翩跹,我自独俏春风里。</p> <p class="ql-block">紫荆花影。</p> <p class="ql-block">春之竹影高风亮节。</p><p class="ql-block">竹是许多画家和摄影师都想画和拍的素材,画家寥寥几笔就能画出一幅雅韵十足的作品,而对摄影师而言想拍出理想效果的片子,就难上加难了。其实就摄影而言,拍竹难,难就难在无法完美的将前景后景分离开,更无法虚化背景,突出主题,许多摄影师只能用“多重曝光″来表现竹子的高风亮节之刚毅,当然还有靠PS后期处理啦。</p><p class="ql-block">特效摄影就能完美的用相机“画”出极简“中国画”之韵味的片子。</p><p class="ql-block">清代,扬州“八怪"代表人,诗、书、画“三绝"文学家~郑板桥。</p><p class="ql-block">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p><p class="ql-block">他的旷世七言绝句《竹石》云:</p><p class="ql-block">咬定青山不放松,</p><p class="ql-block">立根原在破岩中。</p><p class="ql-block">千磨万击还坚劲,</p><p class="ql-block">任尔东西南北风。</p><p class="ql-block">这首诗也是我搞摄影创作的座右铭,坚定走自己的风格,岂管他人怎么说。</p> <p class="ql-block">新冠疫情未了时,翘首迎春干枝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百花还未放,总是压春枝芽。</p> <p class="ql-block">这几张傲骨桩型非常漂亮的干枝梅,树冠约两米高,花枝不多,简洁干净。以天空做背景(最好是雾天)最适合禅意片,天空做背景,光比反差太大,要合理地增加曝光补偿,不然很容易拍出剪影片。</p><p class="ql-block">仰天几乎垂直(⊥)拍摄,有翻转屏的相机操作起来要简单的多,却坑苦了没有翻转屏机子的同学们,为拍好干枝梅他们仰天躺在初春冰冷潮湿的地面上艰难的拍摄创作。</p><p class="ql-block">每每看到许多摄影人用“蚂蚁视角"超低机位爬拍时,每每看到“井蛙观天"超低机位不得不躺地仰拍时,我都会为他们的执着敬业而钦佩</p><p class="ql-block">准确的说并非他们自愿执着敬业,而是实属无奈。相机翻转屏技术20年前就有了,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现在许多高端相机却没有了最基本的人性化设计呢?</p><p class="ql-block">其实翻转屏摄影妙用很多,着实很方便实用,如2m高机位"鸟瞰”俯拍,无翻转屏的相机只能是望而却步,作罢不拍遣憾地错过拍摄良机美景。</p><p class="ql-block">在摄届也有许多人认为传统的一孔取景方为霸道摄影,才能真正彰显摄影师的风范的标准动作,他们狭隘地认为,用屏幕取景拍摄人们会笑他不够专业,不是专业摄影师,他们错误地认为相机屏幕,只是用来翻看照片貭量的窗囗罢了,说透了就是孤陋寡间,食古不化,是曲解相机功能的偏面的认知。</p><p class="ql-block">其实屏幕取景拍照,无论什么品牌的相机都设置有非常实用方便功能又有几人知晓?“直方图”及“放大对焦"。在拍片时直方图很直观的反应出所拍场景黑场白场光比情况,以便你按自已的的想法随时调整曝光补偿,拍出低调,中调,高调风格的片子。</p><p class="ql-block">“放大对焦"功能可将所拍物体放大十倍或二十倍,更方便精准对焦的操作,我在日常拍摄时会将镜头自动对焦关闭,改为手动对焦确保更精准地拍摄质量。</p><p class="ql-block">在长期的拍摄中我不经意发现,我现用的镜头,自动对焦最近拍摄距离为40cm左右,而手动对焦最近拍摄距离缩小了一半为20cm左右,综上我们不难看出,自动对焦和手动差异有多大?事实胜于雄辩手动对焦更为精准是毋庸置疑的。</p><p class="ql-block">我们学习摄影就必须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多看国画的简洁构图,多看素描中的明暗关系,多看油画冷暖色调的互补关系。要对你的相机各功能了熟于心,方能驾轻就熟。不要再傻傻问别人光圈多少?快门速度多少?感光度多少?</p><p class="ql-block">我刚开始摄影时和许多初学者一样,在网上看别人片子时,注重看片子的“三大要素”,结果我发现自已″被骗”掉到"坑里”啦!按电脑上片子参数拍的片子,根本拍不出所看片的效果,片子拍的不是过曝就是欠曝。从那时起再也不被“三大要素"束缚,看别人的片子时都会扪心自问,自已差在哪里还有什么地方要改进。</p><p class="ql-block">前二年我在某摄影网,看到一人的作品风格我非常心动喜欢,只要他一出片我就给他送上几个大拇指,连续一个多月给他点赞,可是那人可能是腕太大,对我不予理采,在心灰意冷之时,那人突然开始回关于我,成为我的“铁丝”,每当我发片后,他第一时间将我的片子转发到他的朋友圈。</p><p class="ql-block">无论什么品牌的相机,机子屏幕上看刚拍的片子都非常满意,可是一但上电脑总是感觉色彩暗淡,画面总是灰蒙蒙的,RAW(肉)格式的片子更是如此不堪入目。是你过于相信依赖相机的结果,相机本身并没有问题。</p><p class="ql-block">相机的明暗关系筒单笼统,有别于素描,素描是根据人眼的视觉感知物体的立体感,而物体的立体感是由明暗关系决定的,素描对明喑关系更细化,分三大面五大调子,高光,亮灰,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而相机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的明暗关系相对简单多了,只有三大面,黑,灰,白。从黑到白的过渡,中间调子也就18度中性灰,相机是就按18度中牲灰为基准调子设置好的程序,也就是说无论你拍什么样的场景,无论白场还是黑场,曝光补偿数置为0,相机系统都会自动认定18度中性灰,拍出的片子都是以灰度居多。商家为了更好平衡黑场白场光比关系的调整,用曝光补偿进行调整,也就是摄界常说的“白加黑减”。</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好的镜头是“人眼”,最好的记录影像工具是相机,相机是成人玩的玩具,既然是玩具就要人们玩它,而不是相机玩人们。如果你总是认定相机曝光补偿在O位是标准设置,那么你拍出的白场或黑场都是灰色调的,这就是我们在电脑上看自已拍的片总是有灰蒙蒙的原因之所在。</p><p class="ql-block">肉格式的片子更是灰的不能看,仅看片子90%以上的人都会觉的太一般了。真的还不如手机拍的好,在摄界许多人认为这种灰蒙蒙是雾,后期追色时必除之。殊不知,就在灰蒙蒙的灰雾之中大有乾坤,大量的像素和色调信息都藏在这灰雾之中,之所以很多摄影大师们都喜欢用RAw(肉)格式存储照片原因之所在。</p><p class="ql-block">所以说但凡数码相机而言,无论使用JPEG格式还是RAW(肉)格式存储照片,不管你以什么目的爱上摄影,买了相机拍照,只要你入了摄影的这个圈,PS是你必修课,要学会追色,追色时RGB调整完后,还应点击RGB进入红,绿,蓝三通道看单色有没有缺色现象,追色时没有定式,一切都靠自已的视觉感知为准,PS必学,但,不要过份依赖PS,过份的依赖PS,势必导致你对相机的操控能力,将会变得越来越糟糕,摄界有一种说法″三分拍,七分修。"而我个人认为,“七分拍,三分修″,方能体现出″王道”摄影的真正内涵之所在,才能感受到摄影创作的真正乐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了就到这里下次再见!</p><p class="ql-block">于2021年5月2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