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研究过程中,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会有很大的收获,自教育部支教教师来到学校,对学校教师开展了课题研究培训以来,学校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5月17日至24日期间,学校数学、语文、美术三个课题组均进行了课题研讨课活动,教育部支教教师李新林、黄海英、刘红芳积极参与了观课、说课、议课活动。 5月17日上午第二节,数学课题组俞洁老师执教了一年级《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一课,5月24日上午第二节,张沐春老师执教了《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一课。这两位教师参加工作都不到一年,在课题研究中主动学习,积极承担研讨课。两位教师课后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俞洁老师对自己的“失败”,还掉下了伤心的眼泪。其实,我能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强烈的自尊心,同时,也为两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感到高兴,教学研究光说不行,只有行动起来,在专家的引领下,同事的帮助下,大胆摸索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俞洁老师教学中,创设了小林和小红写字的情境,但学生并没有提出教师预设的加法算式,而提出了“小林比小红多写了几个字?”的减法问题,偏离了探究的课题,实际上这就是教师对情境图呈现的逻辑关系没有恰当处理,对一年级孩子,不要一下子出现太多的数学信息,要注意数学信息逻辑顺序,引导学生去读懂情境图的含义,这样才能有效的找到探究方向,提高课题教学效率。张沐春老师在课中很紧张,没有听清学生的回答,就去讲解算理算法。学生对35-2的计算并不陌生,课上我们不要去回避学生的计算结果,应该组织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算的,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在课堂纪律方面,两位教师应该多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你越不让他动,他越想动。课堂上,要给孩子动的机会,比如,让学生多伸手指一指黑板,将数学知识概括一下,让学生用拍手游戏的形式学习。这样的数学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堂。 5月18日上午第一节,语文课题组罗碧花老师执教了三年级《海底世界》一课,上午第三节,余四堆老师执教了《海底世界》第二课时,5月20日下午第三节,罗安琴老师执教了三年级《昆虫记》一课。三位教师精心准备,课堂别开生面,精彩纷呈。余四堆老师普通话虽然不是特别标准,但余老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示范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用视频演示海底世界,帮助学生探究理解海底的光线、声音,领略海底的奇异风光。这节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5月17日至18日,美术课题组结合美术学科送教援培活动开展了课题研究研讨课,和继林老师执教了四年级《第6课 色彩的渐变》一课,和道梅老师执教了三年级《第19课 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一课。两位教师结合当地民族文化元素,让学生在傈僳族的簸箕里进行绘画和创造,通过艺术创作和课堂实践,积极探索竹编手工艺与绘画相结合,形成了完美的手工艺和绘画相融合的具有民族性独创性的作品,推动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课题研究的有序开展,让我们的教师从教学的实施者转变为教育行动的研究者,不断改进教学,不断专业成长,开启教师的幸福生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 所属基地:陕西师范大学<br data-filtered="filtered">所属工作室:教育部领航名师尹侠工作室<br data-filtered="filtered">支教学校:福贡县省定民族完小<br data-filtered="filtered">帮扶教师所在学校:贵州省安顺市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