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微讲座@督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font-size: 22px;">做三有教师,创高考佳绩</b></p><p class="ql-block"> 最近网上有一个很火的视频,是全国著名优秀校长、著名语文教育家、特级教师程红兵的一个微讲座,只有几分钟。讲的是我们教师要做“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的“三有教师”,我想,这种理念在我们高三的教学中同样适用。</p><p class="ql-block"><b>一、目中有人</b></p><p class="ql-block"> 就是我们在课堂上,要善于察言观色,十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他们的心态是平静的、平和的、坚定的、自信的,还是不安的、焦虑的、迟疑的、绝望的,在我们的课堂里有多少学生参与了,他们有没有收获。目中有人,就是目中有学生。我们的课堂不能只有高考试题,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水平,无视学生学习水平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结果可能是我们心中有高考,却得不到高考。</p><p class="ql-block"> 我们学校将学生分了多个层次,每个层级的班级,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不一样的。我们不仅要树立夺取高分的胜利,还有名校的目标,还有本科升学率的目标。针对不同目标的学生,我们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每一次小考的试卷、每一次的试卷讲评,我是不是考虑了这些因素而在不同层次的班级有所不同?</p><p class="ql-block">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该反思,我对自己的评价,该是目中有人还是目中无人呢?</p><p class="ql-block"><b>二、心中有数</b></p><p class="ql-block"> 心中有数,就是我们要在不同的时空中(课堂内外)对学生进行观察、交流,认识学生,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对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学习状态、高考的目标,心中有数。我们精心设计的问题,哪些学生能够解决,哪些学生不能解决,哪些学生必须解决,这个问题适合谁来解决,我们是心中有数还是心中无数?</p><p class="ql-block"> 每一次作业或者考试,学生暴露出了什么问题,什么类型的错误,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能不能解决,如何解决,我们跟学生一起反思和研究了没有?特别是那些优秀学生,暴露出来的错误不多,我们应该特别珍惜,不放过他们丢失的每一分。我们提出珍惜错误,就是为了去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消灭错误。</p><p class="ql-block"> 对此,我们高度关注、心中有数了吗?</p><p class="ql-block"><b>三、手中有法</b></p><p class="ql-block"> 面对自己的学生树立的理想目标,当前的心理状态,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错误,我们确定有办法解决,并且付诸行动了吗?</p><p class="ql-block"> 关注学生的理想目标和心理状态,就要经常观察学生,跟学生做朋友,多跟学生交流,及时帮助学生排解心中的苦闷或者焦虑,让学生信任自己,喜欢自己。拍拍肩膀,简单的问候和交流,甚至是一句玩笑话,都能在学生的心里产生意想不到的感动,“老师认识我,关心我,喜欢我”,从而融洽了师生情感,这对我们的教学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最近,也经常有学生走进督导室,主动跟我们交流,谈人生目标,谈心中的焦虑、怀疑,这是好事,我们非常欢迎,热情接待,我们也已经有一批学生朋友了。</p><p class="ql-block"> 关注学生的错误,除了要求学生有一个“错误本”记录听课和考试中的错误外,我们教师也应该有一个作业批改记录本,登记、分析学生的这些典型错误,纳入自己的从教档案,帮助了学生,也给自己积累了经验,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发现了学生的错误,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策略,对有些优秀学生在考试中的失分,我们一分也不能放过,务必面对面、一对一去帮助学生解决,对那些名校、本科的临界生的错误,课堂内外关注、整改到位。所谓教学反馈,就是通过课堂、作业和考试,精心设计问题,去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错误,这是“查”;查出了问题,就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或者错误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知道了形成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手到病除,这是“析”;分析清楚了犯错的原因,知识上的问题补知识,方法上的问题补方法,习惯方面的问题改习惯,这是“补”;补了不算完,问题究竟是不是真的获得了圆满的解决?必须要通过3次以上的验收,用相近的题,或者对试题进行变式训练,看学生是不是真正过关了,这是解决问题的最后一关“验”。这就是课堂教学反馈控制的四个基本环节“查、析、补、验”。</p><p class="ql-block"> 这些要求,不是哪一个地区的经验,而是国内通用的教学常规和评价标准,大家可以对照自评,我是不是“三有老师”。</p><p class="ql-block"> 与大家共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