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儿童是唯一的太阳</b></h1><div style="text-align: right;">——读《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心得体会</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润泽</div> <h1>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现代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之一,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并称为西方教育史上的三座里程碑。我校三位学者陈樱、曹静、周晓燕曾对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学术影响力展开分析,得出近百年来,我国涌现出一批有活跃的诠释创造力和充沛的思想活力的教育学学者,他们对杜威教育思想中国化的诠释的努力与贡献推动了富有深度和广度的本土化研究的观点。细细品读《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收获颇丰,其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在杜威的世界中,儿童是唯一的太阳,几乎杜威所有的观点都围绕这点展开,下面是我读本书的心得体会:</h1> <h1><b><br></b></h1><h1><b>一、发展学生的内在驱动力</b><br> </h1><div><br></div><h1> 杜威所强调的教育是建立在民主主义的民主社会上的教育,在杜威眼里,建立在民主社会上的教育具有无比先进和无比优越的特点。在杜威看来,教育要让学生生活中经验的数量得以扩充,以经验指导生活的能力增强。意思是,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原有的经验出发来扩展学生的经验,就像植物生长一样,从种子到萌发,再到长出根、茎、叶、花、果实,教育不能被错误的理解为教师告诉和学生被告诉的关系,因此,需要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和原有的经验认知。<br> 其中一个比喻非常形象——“牵着不想喝水的马到河边强迫马匹喝水”,这就是日常教学中容易出现的教师强制灌输给学生相应知识的现象,其间并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并不是主动的学习,而是被迫的学习。因此,杜威提出要在儿童现实生活中进行教育,儿童在此过程中能够感觉到学习的需要和兴趣,进而真正的实现教育的意义。<br>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是非常重要的,拿小学数学五年级的运算律课程为例,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仅仅是让学生发现在运算时能够交换位置,能够结合某两个数,让某两个数先算,并没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运算律的必要性,并不能非常好的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导致学生知道怎么做,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事实上,运算律的学习最主要的原因是让运算更加简便,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让学生反复体会到运算律所带来的简便。这也要求我们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更加深入,对学生的了解更加深入,围绕着学生在教材和学生之间搭建相关的桥梁。</h1> <h1><b><br></b></h1><h1><b>二、教育无目的的教育目的</b></h1><h1><br> 杜威所强调的教育无目的论,并不是说教育过程中没有任何的目的,让学生随意发展,肆意学习,杜威这里所说的教育无目的,其实指的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教育本身,而不是教育之外所附加的其他任何东西,教育并不是为了达到某种外在需求的手段,而是为了进一步获得更多、更好教育的内在要求。<br>在这一点上,杜威批判了以发展天性为教育目的的卢梭,都认为卢梭一味地让孩子率性发展,忽略了社会的需求,其自然主义的教育目的是过于片面的。再者,杜威又批判了把实现社会效能作为教育目的的教育家,如果教育目的只是为了符合迎合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忽视了儿童本身的个体差异与特点,也是错误与片面的。<br> 有学者说,在杜威心中教育是有目的的,也就是“民主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杜威把适应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归宿点。认为杜威的教育目的论是对脱离儿童而由成人决定教育目的的旧教育的纠正,不是为了儿童放弃社会的需求,也不是为了社会的需求,忽视了儿童的发展需要,所以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并不是放弃了教育目的。</h1> <h1><b><br></b></h1><h1><b>三、课堂教学的连续性原则和交互作用原则</b><br><br></h1><h1> 杜威认为,经验存在连续性原则和交互作用原则两个原则。<br> 连续经验原则意味着每种经验都从过去经验中采取了某种东西,同时又以某种方式改变未来经验的性质,意思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当下所学的知识,与其之前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对未来的知识学习有影响。杜威的连续性原则将传统教育与杜威所形容的教育区分开来,在传统教育中,没有将学生的经验与未来的学习连结起来,而事实上,学生的发展是连续的,任何一个时刻的发展都与其前期的发展有关,也对未来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br> 而经验的交互作用原则主要是赋予经验客观条件和内部条件这两种因素以相同的权利,任何正常的经验都是这两种条件的相互作用,意思是学生经验的产生是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在内部与外部交互的过程中产生经验,如果过分注重外部经验的客观条件,忽视了经验的内部条件,会导致结果的失败,反之,如果过于注重经验的内部条件,而忽视了外在教师的引导、教授也会让教育失去平衡。<br> 杜威的两个原则对我们日常教学有着很大的启示,在课堂上经常能够听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不够仔细、不够用心,然而,这种评价是忽视了学生天性的反应,也是教师教学观念的映射。在这类教师的眼中,只要学生足够用心、足够仔细,成为仔细、用心的学生,就能够把学习学好,忽视了外在教学和内在条件的交互作用,并且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成果是长期经验的连续性发展造成的,与其前期的知识经验也有较大的关系,并不是当下的一点改变,就能够扭转的。</h1> <h1> 在我看来,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很多观点都是围绕这以学生(儿童)为中心展开的,在杜威的眼里儿童就是唯一的太阳。我想,对我来说,儿童也应该是唯一的太阳。</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