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党恩精忠报国 洒热血建功疆场——缅怀战斗英雄父亲刘源林

雨打芭蕉

<p class="ql-block">——父亲刘源林(1956年)</p> <p class="ql-block">  摆在我面前的,是一份尘封半个多世纪的档案——《审查干部批准结论》(复印件),字迹已经泛蓝,但内容依稀可见:</p> <p class="ql-block">——海航政治部干审档案节选(1956年)</p> <p class="ql-block">  “具刘本人讲及查其历史资料发现,该同志自1947年2月至1951年共立大功三次,十一次小功,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在四年的时间内竟立大小功16次之多,且这些功绩,均无证件可查,故组织上对其功绩问题发生怀疑,现经向其原部队志愿军第二团政治处调查核实,刘源林曾在1947年被选为战斗英雄,并出席过团庆功大会两次。其具体立功情况为47年沙家店战斗记五小功,47年榆林战斗记一大功,西华池战斗记二小功,在陕西清涧评功记三大功一小功,1951年9月因训练成绩好,记一等功一次。调查与本人所讲大功次数完全相符,故该同志过去多次立功是真实的,没有虚报功绩的行为。</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p><p class="ql-block"> 第一航空学校政治部印(盖章)</p><p class="ql-block"> 1956年 8月 1日” </p><p class="ql-block"> 听母亲说,父亲194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了解放战争,先后参加过延安保卫战等25次战斗,打仗很勇敢,屡立战功。但由于战争年代条件艰苦,父亲的立功证在行军打仗中被雨淋湿都揉坏了。1952年,父亲从陆军一军一师调到海军一航校任职不久,原部队即开赴朝鲜执行任务,直到55年回国,父亲的立功问题才得以核实。这就是上面这份干审结论的来龙去脉。</p> <p class="ql-block">  ——父亲与母亲合影(1955年)</p> <p class="ql-block">  常言道,三等功流汗,二等功流血,一等功搏命,不死也是伤残,这说明了军人荣誉的极其珍贵。但如果一个战士,在短短的三四年里,先后立功16次,其中四次荣立大功,一次二等功,并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这在浴血沙场的将士中也属凤毛麟角!</p><p class="ql-block"> 我在这份档案中还发现了一个细节:父亲有三次大功竟然集中在1947年!一年之中三立大功,堪称奇迹!</p> <p class="ql-block">——华北解放纪念章(左),解放奖章(中),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纪念章(右)</p> <p class="ql-block">  我无法平静。我带着“疑云”,反复查阅着父亲的有关档案,疯狂地寻找“答案”。父亲于1952年写的一份《历史思想自传》引起了我的注意,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做了如下记载:</p> <p class="ql-block">——父亲《自传》节选</p> <p class="ql-block">——父亲《自传》节选</p> <p class="ql-block">  ——“1946年6月,部队开始打大同,我连奉命攻打北关,我任爆破组长,跟着突击连执行任务,有时被敌人炮弹炸起的土埋起来,就钻出来继续前进,捆、绑、爆炸等.我都做在前面,都是第一名去执行任务。战后被评为一小功。又经集宁、珑南集战斗,也表现了勇敢,同年8月部队在山西整休时,我升为副班长”。 </p><p class="ql-block"> ——“1947年第一次战斗攻打西华池,我班为突击班,首先消灭了城墙根敌人的暗堡,用人梯登上西华池城墙的制高点,压制了敌人的火力,保证了战斗的顺利消灭敌人。战后被评为一大功。” </p><p class="ql-block"> ——“当年4月份,我部在攻打潘(蟠)龙时,我班奉命固守前沿阵地(距敌人约一百公尺),我阵地有四门迫击炮、一门山炮配合部队作战。当时炮兵正在防空洞里吃饭,敌人约一个营的兵力向我班阵地反扑,情况紧急,报告也来不及了,我指挥全班打退了敌人的两次反扑,巩固了阵地,保证了我炮兵部队的安全。战后又评为一大功。” </p><p class="ql-block"> ——“攻打清涧时我是排长,我排是突击排,先用坑道爆破炸坏了敌人的外壕,全排冲上敌人的碉堡,使我部顺利的消灭了敌人。因战斗勇敢,指挥另(灵)活,47年底在旅庆功大会上评为一大功,发给立功证书一张。” </p><p class="ql-block"> ——“1948年3月,在陕西西府战役、冰洲战役中我负重伤(脚和腿),因情况紧急,部队要转移,我被寄托在石门关一老乡家里。敌人在这里反复扫荡了三次,老乡把我抬到森林的石洞中,藏了四十一天,我才能站起来。伤好后,就化装成老百姓,越过敌人封锁线,直到七月份才找到部队。又在(被)部队送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大约在十月初,在陕西城县壶堤山找到(原)部队,同时被提升为副连长。” </p><p class="ql-block"> ——“1951年因射击成绩优良立二等功一次。” </p><p class="ql-block"> ——“1951年7月因领导和管理教育全连五大技术学习成绩好立一等功一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读着这份用鲜血凝成的《自传》,我无比震撼!西华池战役、蟠龙战役、清涧战役、西府战役,延安保卫战的四次重大战役,都留下了父亲的足迹。透过纸背,我仿佛看到了父亲以血肉之躯,手持炸药包,冒着枪林弹雨,顶着炮弹呼啸,舍生忘死,冲锋陷阵,坚守阵地,英勇杀敌......这些在电影大片中才能看到的战争场景,却是父亲当年戎马生涯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爆破组长!突击班长!突击排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用枪炮和生命为后续部队杀出一条血路的“敢死队”啊!</p><p class="ql-block"> 父亲为什么那么拼?他难道就不怕死吗?人生能有一回搏命足以,为什么回回都有你?!</p><p class="ql-block"> 我不甘心,我要继续寻找那个“答案”! </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六年十月,在保卫党中央的号召下,部队开直(至)延安,开始了大练兵。当副班长时,对党有了些认识。但只知共产党是为我们穷苦人民办事的,别的方面则不清楚。有时看到党员们开会,个人很羡慕,心想,要是个共产党员才光荣吧。延安练兵中,指导员整天讲共产党是为广大劳苦人民求解放的,是为人民彻底翻身的。指导员还说:要参加了党,就要革命到底,把一切献给人民,不论打战练兵,都要不顾生死地去完成任务,起模范作用。这时心想,我也是劳动人民出身呀,打仗也没怕过死,反正是确定在革命队伍里干到底了,因此就下决心争取入党,在练兵中一切都做到前边。在(47年)二月份,我向指导员提出了入党的要求,经邓有才、王德清同志介绍参加了党。虽然入了党,但对党章党纲是不了解的,就知道共产党员要起模范作用。”</p><p class="ql-block"> ——“我从小就帮别人放牛扛长工,在那黑暗的旧社会里,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样穷苦。经过党和上级的教育,才认识到我们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部队,为穷苦老百姓彻底翻身再不受压迫,自己才下定决心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p><p class="ql-block"> 共产党员要起模范作用,要把一切献给人民,不怕牺牲,革命到底!</p><p class="ql-block"> 我想,我找到了“答案”。</p><p class="ql-block"> 1947年2月,从父亲入党那天起,“共产党员”四个字,便刻进了父亲的骨髓,成为他矢志不渝的信仰,舍生忘死的动力,至高无上的荣誉!他要做“为中国苦难的人民打仗的人”!</p><p class="ql-block"> 因为是一名共产党员,他用身上的14个弹孔,践行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言!一次次身先士卒,一场场生死较量,一回回疆场搏命,出生入死,义无反顾!</p><p class="ql-block"> 因为是一名共产党员,他认定党,忠于党,追随党。他在西府战役中身负重伤,生命垂危,被老乡抬进山洞救治40余天。能站立行走后,第一件事就是穿越敌人封锁线寻找部队,历经艰辛回到党的怀抱!</p><p class="ql-block"> 因为是一名共产党员,他誓死保卫党中央,保卫延安,为了建立新中国,从一个苦大仇深的放牛娃、长工,成长为一名精忠报国的战斗英雄、革命军人!</p><p class="ql-block"> 赫赫战功,惊世骇俗。然而,之后的故事,更让人唏嘘不已。</p><p class="ql-block"> 人们很难想象,今天回顾的这些功绩,竟一直被父亲藏在心底30年,直到他去世后才公诸于世!</p><p class="ql-block"> 1977年2月,父亲因病离世。组织上在准备悼词时,查阅档案,才发现刘源林曾经是战斗英雄,战功显赫!班子顿时陷入沉默。一位局领导含着泪水对我说:孩子,我们对不起老局长,他从未向组织提起过此事,更没有享受过任何的特殊照顾。</p><p class="ql-block"> 更令人吃惊的是,与父亲相濡以沫23年的战友、妻子,竟对此事也全然不知。当组织上告诉母亲时,母亲一下子怔住了:“老刘从没有说过他是战斗英雄这件事,他怎么能连我都不讲呢?!”</p><p class="ql-block"> 她拼命地回忆,不停地反省是否自己疏忽了父亲的某次讲述。“他从没说起过,没有,我一点印象都没有。”</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从未提及过立功受奖之事。只有当孩子们好奇地数着他身上的累累伤疤问他时,他才会告诉我们,哪个是炮弹皮炸的,哪个是枪子儿打的。他曾指着腿脚上的伤疤说,那次受伤很重,在山洞里发高烧昏迷不醒,是老乡用筷子撬开他的牙齿往嘴里灌米汤救活的。告诫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老百姓。</p><p class="ql-block"> 母亲曾经多次试图让父亲给孩子们讲讲打仗的故事,都被他婉言回绝了。父亲说,比起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们,我已经很幸运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二十来岁,不理解父亲为何“三缄其口”。由于他的“不配合”,我无法完成母亲交给我的为父亲写回忆录的任务,一直心存愧疚。</p><p class="ql-block"> 直到去年,当我看到央视报道隐姓埋名六十年的战斗英雄张富清老人的事迹,豁然醒悟!</p><p class="ql-block"> 当记者问张老为何深藏功与名?张老如此回答:“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有好多都牺牲了,他们才是英雄,他们才是功臣!我有啥好显摆的......”</p><p class="ql-block"> 这不正是父亲深藏功名的内心独白吗!</p><p class="ql-block"> 藏起功与名,立起天与地。在父亲的心里,早已把“战斗英雄”的荣誉与光环,献给了为国捐躯的战友!他的使命,就是毕其余生,去完成战友们的未竟心愿,为祖国富强,为百姓安康,低调做人,踏实做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p><p class="ql-block"> “忠厚老实为人不奸诈,鞠躬尽瘁对党最忠诚!”</p> <p class="ql-block">  四十四年前,这幅挂在父亲追悼会上的挽联,是人们对父亲一生的最高褒奖。 </p><p class="ql-block"> “爸,我们想您了!您在天堂还好吗?”</p><p class="ql-block"> “孩子,无论你们在哪,当风从耳边吹过,云从头顶飘过,那便是我来看你们。看你们过得比我当年想象的还要好,看这盛世如我所愿,这盛世里,有你有我。只要你们记得我,我就活着。”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1年5月26日</p> <p class="ql-block">——铁肩担使命 荣誉铸军魂</p> <p class="ql-block">——父母合影(1954年)</p> <p class="ql-block">——父亲时任海军一航一团山海关机场场站长(1960年)</p> <p class="ql-block">——现实版的《父母爱情》(1962年)</p> <p class="ql-block">——阳刚帅气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慈祥暖心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北京参加学习班(1968年)</p> <p class="ql-block">——1964年的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1971年的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父母最后的一张合影(1976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