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动态|市侨爱会、留联会、赤岸侨联联合举办“寻访红色印记,追寻信仰的味道”红色之旅活动

Oak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披荆斩棘,历经风雨,铸就今日辉煌。<br><br> 5月25日,为了更好地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在这百年华诞之际,市侨爱会、留联会、赤岸侨联联合举办“寻访红色印记,追寻信仰的味道”红色之旅活动,本次活动来到了位于义乌赤岸镇的冯雪峰故居,一同携手去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聆听那些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义乌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侨联主席龚剑锋,市委统战部部务会议成员、市侨联专职副主席冯水平,市留联会会长吕师凯,市侨爱会执行会长何昌明,赤岸镇侨联毛赛妮及各个协会、赤岸侨联骨干成员,共30余人参与活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参观故居,追寻红色足迹</b></h3> 冯雪峰故居坐落于义乌市赤岸镇神坛村,故居门口两侧苍松翠柏,守护着革命先烈的这片热土。左侧有一块石碑,是老革命家的亲笔题词“回忆雪峰”。走入屋内,有一个雪峰同志的半身铜像,室内摆设虽然陈旧,但是充满了革命的气息。这里是冯雪峰先生长大的地方,详尽地介绍了冯雪峰革命先烈的主要生平事迹,体现了后人对革命先辈崇高的敬仰之情。<br><br> 瞻仰完冯雪峰的铜像,大家有序落座,聆听冯秀花讲解员讲解冯雪峰先生故居的由来和冯雪峰先生的故事。<br><br> 1903年6月2日,现代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社会活动家冯雪峰在赤岸神坛村出生、成长。他本是普通的山里孩子,天性质朴,却曾是“神秘”的中共地下党领导,建立起上海到延安的秘密通道,连接起毛泽东与鲁迅的桥梁,是经受过集中营酷刑、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不断经历各种考验的革命家和党的社会活动家,为革命奉献了自己的全部。一百多年后,“雪峰精神”在神坛村代代流传,冯雪峰故居更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成为后人瞻仰与党史学习的红色胜地。<br><br> 冯雪峰先辈是在1927年,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在中国共产党最低迷、最艰难时期毫不畏惧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冯雪峰先辈的革命生涯历经磨难,却百折不挠。他的故事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现在安定和平的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离乡百年,魂牵梦绕归故里</b></h3> 爬过几个台阶,我们来到冯雪峰之墓,在故居边的一个山岙内。墓地很小,一块草坪上放着三块石头,成一“品”字,意其人品高尚。2003年,在冯雪峰诞辰100周年时,其骨灰从北京移回义乌赤岸镇神坛村。他墓碑上“冯雪峰墓”四个字,就是由前任国务院总理朱鎔基题写的。<br><br> 通过瞻仰革命先辈的故居,我们更加深刻得感受到了革命先烈高昂的斗志,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明白了什么叫做红色精神,看到了信仰的力量,对义乌红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不能忘记历史,要珍惜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

冯雪峰

赤岸

侨联

故居

先辈

革命先烈

红色

神坛

义乌

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