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iv>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div> 二:主要危险因素<div>1、吸烟,寒冷与潮湿的生活环境,慢性损伤和感染。</div><div>2、高血脂、高血压、免疫复合体可损伤内膜,此外,高血糖、肥胖、家族史、血流动力学因素也是其危险因素。</div> 三、分期及临床表现<div>第一期 局部缺血期<br>患肢麻木、发凉、怕冷, 检查发现患肢皮肤温度稍低,色泽较苍白,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br>第二期 营养障碍期<br><b>间歇性跛行</b>:行走一段路程后,出现单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以至跛行,休息片刻后,症状可以缓解或消失,可继续行走,再走一段时间后,上述过程再度出现。</div><div><b>静息痛</b>:当病变发展,患者下肢缺血加重,肢体在静止状态下也发生疼痛,且疼痛持续存在,一般经休息不能缓解,夜间可更加明显。<br>第三期 坏死期<br>症状继续加重,患肢趾(指)端发黑、干瘪、坏疽、溃疡形成<br></div> 四、术前护理<div>1.饮食 以低热量、低糖及低脂物为主,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食物,可预防动脉硬化。<br><br>2、疼痛护理①体位:睡觉或休息时取头高脚低位,避免久站、久坐或双膝交叉,影响血液循环②戒烟:消除烟碱对血管的收缩作用:;③改善循环:轻症病人可遵医嘱应用血管扩张剂,解除血管痉挛,改善肢体血供;④镇痛:疼痛剧烈者,遵医嘱应用镇痛药。<br><br>3.患肢护理①保暖:避免因寒冷刺激引起血管收缩,加重局部缺血、缺氧,但要避免局部热疗,一方面会烫伤,另一方面也会使局部组织温度骤然升高,加重缺血缺氧;②保持足部的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洗脚,勤剪指甲,皮肤痒的时候要避免用手抓痒使皮肤受伤;③运动:发生坏疽、溃疡时卧床休息,避免运动加重局部的缺血、缺氧;④抗感染:如感染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注重切口的换药。<br><br>4.功能锻炼 每日适当步行,进行Buerge r运动。在腿部发生溃疡及坏死,有动静血栓形成是不宜做此运动。否则会加重组织缺血、缺氧,或导致血栓脱落造成栓塞。</div><div><br><div><br></div></div> 五、术后护理<div>1、体位:平卧位,沙袋加压止血6-8小时,术侧肢体制动24小时,避免引起局部出现血肿或假性动脉瘤;,鼓励多饮水,每日2000ml以上。</div>2、患肢血运:①观察伤口渗血情况,伤口沙袋加压止血,若动脉重建术后肢体出现肿胀、烈疼痛、麻木、皮温降低,应及时报告医师。②患肢保暖,避免肢体暴露于寒冷环境中③观察术后肿胀情况,一般可在数周内消失。<br>3、药物护理:使用抗凝溶栓药物者,观察有无出血情况。<br><div>4、功能锻炼:鼓励病人早期在床上进行肌肉收缩和舒张交替运动<br></div> 六、健康教育<div>1、保护患肢:严格戒烟,保护肢体,选择宽松的棉质鞋袜并勤更换,切勿赤足行走,避免外伤;注意患肢保暖<br>2、饮食指导:选择低糖、低胆固醇及低脂食物,预防动脉病变;多摄取维生素,以维持血管平滑肌弹性<br>3、药物指导;旁路术后患者应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血脂及降压药,每1-2周复査凝血功能<br>4、定期复査;出院3-6个月后到门诊复査,以了解血管通畅情况<br><div><br></div></div> <p class="ql-block">地址:岳阳市中心医院创伤外科一病区(血管外科)科室电话:0730-8246726</p><p class="ql-block">出院后复查:门诊四楼11号诊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