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峨眉山——第一次接触这个名称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文革色彩浓郁的初中历史课本里,记得课本中介绍“峨眉山”时是这样讲的: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一直躲在峨眉山上的反动头子老蒋,从山上跳下来摘桃子,抢夺胜利果实。峨眉山这座名山从此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2008年五一黄金周第一次来到峨眉山,在人山人海中徒步上山未到达金顶留下遗憾,时隔十几年第二次来到峨眉山,圆了登峨眉金顶的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这些流传千年的民谣谚语,大家应该是都耳熟能详了,在成都大平原可能感悟不到,但来到四川盆地的周边山区就能切身体会到了。这次天府之国十三天行,基本上没有见到太阳,每天不是薄雾迷漫就是阴雨绵绵,登峨眉山就赶上了阴雨大雾天,坐景区大巴走了四十多分钟才到达峨眉山脚下。游客来来往往,人山人海,可以用人挤人、人插人来形容。有道是“五岳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我看应该再加一段“峨眉归来不看人”。登山的路上,在迷漫薄雾中到处都是涌动的人群,一路雾中潜行,不能远观,只有近影,前后左右一片五颜六色的塑料布,导游提醒的路途中可能遇见猴子打劫,也成为了一种传说。人挨人、人挤人,人都难以下脚了,猴子那么小那有他们落脚的地,大雾迷漫细雨绵绵,猴子怕冷又怕挨游人手中的木棍登山杖打,估计是不敢出来了,只看到一只小松鼠在道边的树下被雨淋的瑟瑟发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坐着一次能载一百人的空中览车来到了峨眉金顶,雨是基本停了,但浓雾并未散去,正印了那句“雨天登山只看树,登到山顶都是雾”,虽说雨天失去了光影之美,却添了几许意境美朦胧美,让人飘飘欲仙。在去往金顶的最后一百多级石阶上,遇见了此生非常难忘的一幕,五六个体重百斤上下、年龄五十左右、衣衫褴褛的男女,正背着超过自身体重一倍多的河沙喊着号子登山,他们在石阶上小憩时,我过去问了一下,背上的河沙大约二百斤,是运往金顶的工地,用于对金顶庙宇的维修,背一趟才十元钱,十块钱只够在锦里宽窄巷子吃一串羊肉串。唉!基层老百姓养家糊口不容易啊!六十多度的陡台阶空身爬都废劲气喘,估计让登山的大部分游客背,走不了十个台阶就得累瘫,有的背上二百斤重的河沙可能连站都站不起来,更别说登台阶了。看到这一幕,同行的几位毫不犹豫地把身上的零钱全部送给了他们,以宽慰自己的心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金顶回荡的钟声一声一声传进耳朵,四十八米高通体鎏金的四面十方普贤菩萨在云雾中时隐时现,云雾仿佛为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袈裟。当人们围着普贤菩萨转圈朝圣的一刻,我心里默默地先为背沙上山百姓祷告:“救苦救难的普贤菩萨啊,请您在普渡众生时先普渡一下基层的百姓吧,您能鎏金加身,手持三百多斤足金如意,不仅有大款大咖的功劳,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佛像前的香炉烟雾缭绕,善男信女们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虔诚地在祷告跪拜。其实,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认为:“佛”什么都不缺,不在乎你的一炷香,但在意你的一颗心,“佛”不是让我们冷漠无情,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让我们对世间万物花鸟鱼虫都含情,所以多情最是“佛心”。济公活佛还“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呢,不在心中把佛祖留,咋能排到十八罗汉的第十七位呢,济公转世后排五百罗汉的第五百零一位,是因为排五百罗汉时他去晚了,被佛祖挂在房梁上惩罚,各大寺庙供奉五百罗汉的罗汉堂,房梁上都有济公,所以说“喝酒还是很误事的”,“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相信这个道理大家还是懂得,哈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佛是万事皆空,道是无为而治,儒是仁义礼智信,基督是神我同在,人生苦短,活出精彩,豁达逍遥自在,平安平淡平常平和,淡定从容才最为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跑题了,跑题了,言归正传。导游在发给大家的小耳机里喋喋不休地对峨眉金顶做着介绍,信号不好讲解时断时续,没记住多少,回来后查了下资料,对峨眉山才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峨眉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千百年来,峨眉山这个“佛门圣地”便以“普贤道场”之名,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蜚声中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峨眉山自春秋战国以后,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在过去漫长的时间中,峨眉山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佛教文化瑰宝,也遗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物。景区内现存寺庙30处,建筑面积约10万多平方米。其中的飞来殿,万年寺无梁砖殿均为国家一二级保护品,佛教文物品类繁多,其中高5.8米,7方14层,内外铸全本《华严经》文和佛像4700余尊的华严铜塔、万年寺明代铜铸佛像,以及明代暹罗国王所赠《贝叶经》等都是精品。峨眉山有文物古迹点164处,寺庙及博物馆的藏品6890多件,其中属于国家定级保护的文物850多件,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作为“佛门圣地”的峨眉山,千百年来得以闻名,除了佛法的宣扬,佛徒信众的礼拜,历来与名人学士、墨客骚人的咏赞、记述和传播有着密切关系。诗人李白、苏东坡留下不少赞美峨眉山的诗篇。在二峨山(古绥山)下不远处的沙湾镇,有现代文豪郭沫若的故居。郭沫若写下了不少峨眉的诗篇,堪称峨眉诗人,曾书写“天下名山”题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金顶是峨眉山的象征,金佛是峨眉山的标志。金顶是峨眉山景点和寺庙的汇集,48米高的四面十方普贤金像矗立在金顶。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宗教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构成了峨眉山历史文化的主体,所有的建筑、造像、法器以及礼仪、音乐、绘画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浓郁气息。山上多古迹、寺庙,有报国寺、伏虎寺、洗象池、龙门洞、舍身崖、峨眉佛光等胜迹。金顶为峨眉山主峰,海拔3077米,是峨眉游山的终点,名胜云集。华藏寺高耸于岩顶,建于唐朝,屋顶为锡瓦所盖,元代时又被称为“银顶”。寺侧有卧云庵,内有饭堂和客房可供游客食宿。在金顶可观看峨眉四大奇观——日出、云海、佛光、圣灯。金顶与千佛顶、万佛顶相邻,万佛顶上亦有建筑,且有观光索道连接金顶与接引殿(于2007年后停止对外开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佛家又把“银色世界”作为峨眉山的代称,如同五台山叫“金色世界”,普陀山叫“琉璃世界”,九华山叫“幽冥世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