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江姐(原名江竹筠)女,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人士,她生于1920年8月20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1949年11月14日。江姐在重庆渣滓洞监狱中受到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江姐的十指,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和川东地区地下党组织。</p><p class="ql-block">江姐是彭咏梧(川东地委副书记和川东游击队政委、重庆市委领导人从事《挺进报》宣传.组织.联络等工作)的妻子,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p class="ql-block">江姐精神,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贡文化的组成部分。江姐精神主要体现在:坚定理想信念,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不畏强权,英勇不屈的竭诚牺牲精神;团结奋斗,共同抗敌的慨然担当精神,以及真挚暖人的母爱精神。</p><p class="ql-block">自贡市市委市政府向国内外发布江姐精神: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炽热深沉的家国情怀、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永不叛党的政治品格。</p><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3日中国自贡江姐老兵志愿服务队在江姐的故乡(四川自贡)合法光荣诞生。自贡江姐老兵志愿服务总队下设志愿宣讲支队、特殊技能支队、关爱帮扶支队、应急救援后勤保障支队、水上救援支队5个专业服务队伍,现有志愿者385名。</p><p class="ql-block">总队下一步思路:江姐老兵志愿服务队在自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管理指导下运用自贡红色资源,弘扬江姐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推动志愿服务队在应急救援、帮扶救助、社会治理、拥军支前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打造自贡江姐老兵志愿服务品牌,为全市实施“四大战略”、建设“两市两城”贡献退役军人力量。</p> <p class="ql-block">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入党。1943年,中共地下党彭咏梧来到重庆,需要掩护,组织指派江竹筠接受这个令她惊诧而又羞涩不已的任务———给彭咏梧做“妻子”兼助手。1947年,在“反内战、反饥饿、反压迫”的学生运动高潮中,受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的指派,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p><p class="ql-block">在丈夫彭咏梧的直接领导下,江姐还担任了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11948年6月14日,在丈夫牺牲后,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江姐的十指,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渣滓洞监狱,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赓续“江姐故里”血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省委书记彭清华强调,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时代价值,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到自贡现场调研并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打造工作。</p><p class="ql-block">出生于自贡的江竹筠是新中国成立作出杰出贡献的百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江姐精神品格犹如傲雪红梅,为自贡树起了一座巨大的精神丰碑;“江姐故里”已成为自贡最靓丽的城市名片。</p><p class="ql-block">为保护和利用好江姐故里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在省委、省政府和省级有关部门支持下,自贡携手华西集团高标准打造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致力于打造全国知名“红色教育基地”,让更多人受到江姐精神品格的洗礼和感召。“我们还将深化与四川大学、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单位合作,把江姐革命一生的资料收集好、挖掘好、整理好,并把它呈现出来,让更多人受到红色精神的洗礼和感召。</p><p class="ql-block">上文来自自贡网微信号公众号2021月9月29日</p> <p class="ql-block">四川省自贡市提炼的“江姐精神品格"己正式发布: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炽热深沉的家国情怀,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永不叛党的政治品格。</p> <p class="ql-block">江竹筠</p><p class="ql-block">江竹筠(1920-1949),曾用名江志炜,四川人,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p><p class="ql-block">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重庆军统渣滓洞监狱,受尽酷刑仍坚不吐实,1949年11月14日被敌人杀害并毁尸灭迹。江姐是对她的爱称,另有同名歌剧、评剧、越剧以及电视连续剧等。</p><p class="ql-block">中文名</p><p class="ql-block">江竹筠</p><p class="ql-block">出生地</p><p class="ql-block">四川省自贡市</p><p class="ql-block">毕业院校</p><p class="ql-block">四川大学农学院</p><p class="ql-block">国籍</p><p class="ql-block">中国</p><p class="ql-block">逝世日期</p><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14日</p><p class="ql-block">人物简介</p><p class="ql-block">江姐,原名江竹筠,曾用名江志炜、江雪琴,出生四川自贡市。</p><p class="ql-block">江姐</p><p class="ql-block">1944年夏,江竹筠经组织安排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入党后,按党组织的要求,与共产党员彭咏梧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员学习的辅导中心;</p><p class="ql-block">1946年底至1947年初,参加领导重庆学生抗暴运动,并为市委机关报《挺进报》做了大量工作。</p><p class="ql-block">1947年,在“反内战,反饥饿、反压迫”的学生运动高潮中,受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的指派,1947年冬随彭咏梧到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担任下川东地区地工委和川东临委的联络员。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p><p class="ql-block">1947年,彭咏梧任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领导武装斗争。江姐以川东临委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和丈夫一起奔赴斗争最前线。1948年,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p><p class="ql-block">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在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把竹签钉进她的十指。</p><p class="ql-block">国民党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找到“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关怀难友,参与领导狱中斗争,被亲切地称为“江姐”。</p><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江姐’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p> <h2>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革命事迹</span></h2><p class="ql-block">江竹筠同志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a href="https://m.baike.so.com/doc/4930634-5150583.html"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0, 42, 208);">孤儿院</a>,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a href="https://m.baike.so.com/doc/1184930-1253444.html"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0, 42, 208);">毛泽东</a>《新民主主义论》和<a href="https://m.baike.so.com/doc/1305062-1379871.html"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0, 42, 208);">刘少奇</a>《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baike.so.com/gallery/list?eid=6093308&sid=6306416&ghid=first&pic_idx=3&anchor=content_img_3"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0, 42, 208);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a></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85, 85, 85);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江姐、彭咏梧及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a href="https://m.baike.so.com/doc/3558869-3742795.html"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0, 42, 208);">共产党</a>。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抗暴运动。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p><p class="ql-block">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p><p class="ql-block">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a href="https://m.baike.so.com/doc/4021630-4218964.html"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0, 42, 208);">涂孝文</a>,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夹竹棍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盐酸毁尸灭迹,时年29岁。</p><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14日,她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p><h2>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人物遗书</span></h2><h3>遗书内容</h3><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baike.so.com/gallery/list?eid=6093308&sid=6306416&ghid=first&pic_idx=4&anchor=content_img_4"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0, 42, 208);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a></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85, 85, 85);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江姐遗书</span></p><p class="ql-block">江姐在临刑之前还写下了一封托孤遗书,是写给安弟(江姐的表弟谭竹安)当时江姐是用筷子磨成竹签做笔,用棉花灰制成墨水,写下这封遗书,“信里满载着江姐作为一名母亲,对儿子浓浓的思念之情。”而这封遗书保存在重庆三峡博物馆。</p><p class="ql-block">2007年11月14日,在江姐牺牲58周年这天,这封人称“红色遗书”的文物终于向世人揭开尘封已久的秘密,信中大概说道:“我们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狱日起(上一年6月),我就下了两年坐牢的决心,现在时局变化的情况,年底有出牢的可能……我们在牢里也不白坐,我们一直是不断的在学习……我们到底还是虎口里的人,生死未定……假若不幸的话,云儿(指江竹筠、彭咏梧两烈士的孩子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骄(娇)养,粗服淡饭足矣……”</p><p class="ql-block">江姐的这封遗书展示了江姐鲜为人知的柔情一面。</p><p class="ql-block">这封遗书是江姐写给表弟谭竹安的,约十二厘米左右,纸面粗糙,因年代久远,已开始泛黄。“这是江姐就义前最后的一封信件。”三峡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江姐既是一位革命者,同时也是一位普通女性,一个孩子的母亲。她在信中屡次提到儿子彭云。工作人员说,人们都认为革命战士是钢铁铸成,其实英雄也有温柔的一面,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除了革命事业外,最牵挂的就是自己的孩子,“遗书字迹相当潦草,不时出现涂改墨迹,可见当时江姐心中对孩子的牵挂之情。”</p><h3>书写遗书,送出监狱</h3><p class="ql-block">江姐唯一的孩子—<a href="https://m.baike.so.com/doc/5661282-5873936.html"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0, 42, 208);">彭云</a>在阴森恐怖的渣滓洞监狱里,江姐是怎样悄悄写下遗书,又是怎样把遗书送出监狱的?三峡博物馆有关人士揭开了谜底。</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baike.so.com/gallery/list?eid=6093308&sid=6306416&ghid=first&pic_idx=5&anchor=content_img_5"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0, 42, 208);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a></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85, 85, 85);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彭云</span></p><p class="ql-block">当时,江姐住在渣滓洞监狱女二号牢房,工作人员说,在遇难前两个月,江姐给表弟谭竹安写下了这封遗书。当时,监狱中对犯人的控制十分严密,江姐根本无法弄到笔墨写信。后来江姐偷偷藏起一根竹筷,在看守不注意的时候,把竹筷一端磨尖当笔,然后拆开棉被,把一些棉花烧成灰,调些清水,就成了墨水。用自制的笔墨,江姐在一张草纸上写下了此信。遗书写好后,江姐通过一个看守,悄悄把信带出了监狱,辗转交给了她的表弟谭竹安。解放后,谭竹安将这封宝贵的遗书交给了博物馆并保存至今。</p><h2>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人物评价</span></h2><p class="ql-block">江竹筠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时,她和<a href="https://m.baike.so.com/doc/5578940-5792309.html"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0, 42, 208);">渣滓洞</a>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代表解放的旗帜——尽管她们知道自己已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p><p class="ql-block">在<a href="https://m.baike.so.com/doc/4994185-5218209.html"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0, 42, 208);">四川大学</a>期间,江竹筠学会了俄语,并阅读来自苏联的书籍和报刊。1944年夏天回到重庆时,她参加了中苏友协招待会,会上放映了苏联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娅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狱中她受酷刑后,难友们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当年的革命需要这种<a href="https://m.baike.so.com/doc/194021-205045.html"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0, 42, 208);">时代精神</a>,而后人在为理想而奋斗时,同样能够从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p><p class="ql-block">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假夫妻,终于结成了真伴侣。唯一的爱子寄养在别人家里;为了革命工作,她做了<a href="https://m.baike.so.com/doc/5403336-5641028.html"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0, 42, 208);">绝育手术</a>。</p><p class="ql-block">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心如刀绞,为防止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在江竹筠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更是一个<a href="https://m.baike.so.com/doc/6761679-6976325.html"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0, 42, 208);">好妻子</a>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她是江竹筠</p><p class="ql-block">1920年出生于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p><p class="ql-block">是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p><p class="ql-block">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p><p class="ql-block">也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p><p class="ql-block">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p><p class="ql-block">她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28岁时丈夫遇害</p><p class="ql-block">强忍悲痛接替丈夫工作</p><p class="ql-block">半年后,由于叛徒出卖</p><p class="ql-block">她不幸被捕</p><p class="ql-block">国民党军统特务对她用尽酷刑</p><p class="ql-block">甚至将竹签钉进她的十指</p><p class="ql-block">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p><p class="ql-block">她始终坚贞不屈</p><p class="ql-block">“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p><p class="ql-block">因牵挂年幼的孩子</p><p class="ql-block">她用筷子磨成竹签作笔</p><p class="ql-block">用棉花灰制成墨水</p><p class="ql-block">给代她养育儿子的谭竹安</p><p class="ql-block">写下托孤信</p><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14日</p><p class="ql-block">江竹筠被杀害于渣滓洞监狱</p><p class="ql-block">为共产主义理想</p><p class="ql-block">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p><p class="ql-block">巾帼不让须眉</p><p class="ql-block">革命精神永流传</p><p class="ql-block">江姐的事迹激励和影响着自贡人</p><p class="ql-block">江姐村的后人就是其中一个缩影自贡网巾帼英雄_江姐链接</p><p class="ql-block">https://mp.weixin.qq.com/s/0eb3G_LcF9St5sJU06IAjQ</p> <p class="ql-block">江姐,这位优秀的女共产党员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为了新中国的胜利,她硬是被折磨致死也没有吐露一丁点有关我党的情报。</p><p class="ql-block">人们常常亲切地称她为江姐,好像有许多人都不太清楚这位革命英雄的本名——江竹筠。</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不再过多地回忆江姐曾经的奉献,而是讲一讲江姐对于后世的影响,以及她的后世对于祖国建设的贡献。</p><p class="ql-block">江姐与彭咏梧的结合</p><p class="ql-block">江姐出生的那个年代,中国就已经处在战乱与纷火之中了,作为平民百姓家的女儿,江姐家的条件也是如大多数老百姓一般清贫。</p><p class="ql-block">大家也都知道,江姐就是地地道道的火辣川妹子,所以无论生活的苦涩和时局的动荡,江姐心中,都始终保有一份对新希望的憧憬。</p><p class="ql-block">小时候为了贴补家用,小小年纪的她就已经学会了给有钱人家打杂干活。那个年代的人们,光是能谋得一口饱饭吃,就已经耗尽了全部的精力了。</p><p class="ql-block">但江姐的生活并不只是简单地干活、挣钱、吃饭,小小年纪的她就十分明白教育学习的重要性,平日里空闲的时候,她就总喜欢找一些书来看,努力学习和了解更深更广的文化和世界。</p><p class="ql-block">就这样,江姐在自己的坚持和摸索打拼下长到了,并且在自己19岁的时候还考上了重庆的中国公学。</p><p class="ql-block">而这一次入学,也就开启了她与中国共产党密不可分的缘分。加入党组织以后,她本人本来的意愿其实是想要到革命的红色摇篮延安去近身感受那里的革命氛围。但组织给她的任务是扎根重庆,继续学习和潜伏。</p><p class="ql-block">江姐无条件服从组织的安排,潜心在重庆帮助党组织开展好地下工作,同时还学习了会计专业,还负责了党委机关相关党报的发行工作。</p><p class="ql-block">后来,组织为江姐安排了一位工作伙伴,也就是这位工作伙伴,给江姐以后的人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他就是江姐的丈夫彭咏梧。</p><p class="ql-block">彭咏梧是当时重庆市委地下工作的第一委员,组织安排江竹筠担任彭咏梧的助手。为了方便二人日常的工作,他们被安排成为了“夫妻”。</p><p class="ql-block">平日里对外工作之时,二人就以夫妻名义示人。江姐为此也是做出了绝大的个人贡献,因为当时的江姐正是处于二十多岁的花季,就这样把消息放出去成为了有妇之夫,她也确实是为革命发展的需要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p><p class="ql-block">二人的工作配合随着年岁的累积越来越默契,当然,感情,也在每日亲密无间的合作中迅速升温了。但是江姐知道,当时的彭咏梧在老家已经有了自己的妻儿,她始终警醒自己不能越界。</p><p class="ql-block">可是不久彭咏梧的家乡就传来了敌人轰炸,妻儿失踪的噩耗。可是江、彭二人的工作仍然要继续开展,索性,为了方便二人的工作顺利,组织上就批准二人结为了正式的夫妻。</p><p class="ql-block">二人感情稳定,工作进展顺利,婚后江姐还为彭咏梧生下了一子——彭云。但就在二人享受着一家三口的团圆日子时,却有信来报,彭咏梧的原配妻子和儿子还活着。</p><p class="ql-block">江姐为自己的选择后悔不已,她选择主动退出这种纠葛。但不幸的是,就在革命即将迎来胜利的前方,江竹筠却不幸被捕了,她没能看到新兴的新中国的红日,就倒在了敌人的酷刑之下。</p><p class="ql-block">江姐的优秀后人</p><p class="ql-block">江姐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江姐的精神永存于每个中国人心间。那么当时江姐为彭咏梧生下的儿子彭云由谁抚养呢?</p><p class="ql-block">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彭咏梧的原配妻子谭正伦的深明大义,当时,江姐和彭咏梧因为要被派离重庆工作,年幼体弱的彭云无人照看。无奈,她只能想到了谭正伦。</p><p class="ql-block">起初,谭正伦对于这个非己出的儿子却也有些芥蒂,当看着年幼体弱的彭云的身材比同龄人都要瘦小得多,一定是江姐平时忙于革命工作而无暇照料好孩子。谭正伦就下定决心不能辜负江姐的期望,把彭云照顾得比对自己儿子还要上心。</p><p class="ql-block">在她的悉心培养下,彭云成长得十分茁壮优秀,不仅考上了当时全国的顶尖大学,后来更是凭借优异成绩被公派到了美国留学深造,而且还成为了马里兰大学的终生教授,享有终身荣誉。</p><p class="ql-block">谭正伦见证着这个半路得来的儿子的成长,内心十分的喜悦和欣慰,她没有辜负革命烈士的托付,还把他培养得十分优秀。</p><p class="ql-block">彭壮壮——江姐之孙</p><p class="ql-block">彭云担任了马里兰大学的教授之后,居家就搬迁到了美国。而他和夫人的儿子——彭壮壮,也继承了优秀的学习基因,从小学习成绩就名列前茅,自然地,他的学习天分也是在校园里展露无遗了。</p><p class="ql-block">长江后浪推前浪,彭壮壮有如此之多的优秀先辈的指引,他在自己的学习道路上也是一往无前。到美国入学以后,他不仅成为了第一个成功拿到美国“西屋奖”的中学生,还成功考取了哈佛大学。</p><p class="ql-block">2001年,更是成功拿到了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博士的学位,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数学天才。但面对此时美国各大公司的高薪聘请,彭壮壮毅然决定回到祖国发展。</p><p class="ql-block">彭壮壮说,他知道自己的根始终在中国,他知道自己的奶奶。当他去年有机会回到重庆重游奶奶的革命故地之时,听着身边人提起“江姐”这个称呼时不由得散发出的那种敬重之情,让他更加深刻的明白,他从来无法割舍自己的祖国,无法割舍传承这份革命血脉。</p><p class="ql-block">回国祖国发展以后,彭壮壮还主动还开始寻找奶奶曾经的革命故友,她也因此认识了奶奶当年的挚友何理立。他时常去看望老人,听她讲述那个年代最纯真的革命情和革命细节,也正是在和何理立老人的密切来往中,彭壮壮和老人的孙女仲琦。</p><p class="ql-block">二人在日常的交谈见面中暗生情愫,最终也顺利地步入了幸福的婚姻殿堂。此时的彭壮壮可以说是事业爱情双丰收,每当提起自己的革命血脉,他都十分的骄傲与感激。骄傲于自己是江姐的后人,也感激自己在回国寻根的路上也收获了自己的幸福。</p><p class="ql-block">彭壮壮时刻以奶奶的革命精神激励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作为江姐的后人,他时刻警醒着自己的任重道远!</p> <p class="ql-block">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位于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姐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国防教育基地和省红色旅游景区。2021年7月,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彭清华书记、黄强省长的亲自指导下,在华西集团等的鼎力相助下,实施了江姐故居提升改造,总规划面积990亩,目前已完成占地465亩,其中核心区面积277亩,已完成展示江姐生平事迹和表演江姐歌剧的江姐文化艺术中心(其中江姐生平事迹展展陈面积约1850平方米,江姐剧院建筑面积7700平方米,拥有625个座位)、11.14米高汉白玉材质江姐雕像的红梅雕像广场、还原江姐真实家庭生活环境的故居提升改造,以及相关配套建设。</p><p class="ql-block">项目自西向东以红梅雕像广场、江竹筠故居和江姐文化艺术中心为轴线规划串联,设计了3条红色主题旅游线路。为弘扬江姐精神品格,2021年6月开展了江姐精神品格学习教育周,8月20日举办了纪念江竹筠烈士诞辰101周年系列活动,11月14日举办了“赓续红色血脉,缅怀革命英烈江姐”纪念活动。自2021年11月建成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4月21日上午,由自贡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安逸走四川 好玩来自贡”2022中省主流媒体采风活动正式启动。</p><p class="ql-block">上午10点过,人民日报四川分社、新华社四川分社、中央广电总台四川总站、中国新闻社四川分社、光明日报四川记者站等10余家中央、省级新闻媒体记者来到此行的第一站——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p><p class="ql-block">媒体采风团抵达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时,恰逢大安区凉高山小学四年级学生在此接受爱国主义教育。</p><p class="ql-block">采风团记者对孩子们进行了采访,学生陈语萱告诉记者:“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没有江姐这样的革命英烈无私奉献,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来到江姐艺术中心,媒体采风团听取了相关介绍。目前,该中心演艺厅拥有625个座位,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正式投用后将陆续创作推出各类红色教育歌舞剧,将以现场演绎的方式,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悟这份世代流传的革命精神。</p><p class="ql-block">媒体采风团参观了还原江姐当年真实家庭生活环境的江姐故居,随后拾阶而上,来到红梅广场瞻仰江姐雕像。</p><p class="ql-block">睹物思人,想江姐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炽热深沉的家国情怀、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和永不叛党的政治品格,大家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第二次来到自贡,我们参观了江姐红色教育基地,给我们的感受就是其打造得非常完善……”新华社四川分社记者唐文豪表示,整个自贡之行内容涵盖非常丰富,不管是从旅游、文旅开发,到红色资源的开发,然后再到自贡整个工业的一个展现,都非常全面到位。</p> <p class="ql-block">从半山的平台到山顶的江姐塑像,中间共有290级台阶,象征着江姐在29岁的人生最好时光为革命牺牲。从山脚下远远就能望见,洁白高大的江姐塑像,矗立在蓝天白云之下,好像在深情地凝视着家乡的山水,也像在惊喜地赞叹着祖国的发展。“我深深地爱着你呀,这片深情的土地……”只有这样的歌曲,才能形容这座塑像带来的感情氛围。塑像上,一朵朵祥云随风舒展,融入周边的丽日晴天,更让人感悟到江姐革命精神的高尚。“魂魄托日月,肝胆映山河。”这副古代对联所描写的意境,正是江姐塑像给人的强烈艺术感受。</p><p class="ql-block">沿阶而上,有一块“红云”在不停地移动。在绿色山峰和青翠草木的衬托下,“红云”显得异常美丽,这是中石油某单位组织的共青团员致敬江姐革命精神的活动。骄阳似火,汗如雨落,却没有人抱怨,气氛里充满着庄严圣洁。</p><p class="ql-block">“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红梅是这样的习性,江姐是这样的品格。今天络绎不绝的参观人群,就是革命先辈用生命唤醒的“百花”;今天万众踊跃的伟大复兴,就是全国人民用奋斗争取的“新春”。</p><p class="ql-block">教育基地里,展览着很多革命文物,讲述着很多革命故事,抒发着很多革命情怀,弘扬着很多革命理想。有很多梅花的造型,在向烈士致敬;有很多赞美的文章,在与烈士共情;有很多相关题材的图书,在为烈士传扬美名;还有更多参观者的目光,在对信仰表达虔诚。</p><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正红(朱红),认为这是正义的颜色,所以古人打了胜仗要“红旗报捷”,意味正义取得了胜利。红灯笼照出吉祥,中国结增添喜庆,凤冠霞帔寓意和美,春联福字象征好运,生男要藏状元红,生女要藏女儿红……中国红里,蕴含着无数光明美好的品质,这正是革命者的生命底色。</p><p class="ql-block">江姐姓江,品质正红,让人想起岳飞的《满江红》,让人想起精忠报国。“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江姐牺牲的时候年仅29岁,差一点到30岁。她加入革命队伍,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为了千千万万劳动者的翻身解放。她走过的革命道路可能不止八千里,彩云追月的景象可以陪衬她的高尚情怀。</p><p class="ql-block">近日,国家出台规定,要求从今年9月起,中小学要开设义务劳动课。江姐故里教育基地的相关单位已经开始思考谋划,要把红色教育和劳动课结合起来,让这里成为千万学生的红色教育基地和劳动实践基地。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江姐故里有大量的山地,有广阔的空间,有丰富的资源,可以设计出多种红色教育和劳动教育相结合的研学方式。</p><p class="ql-block">“江姐为劳动人民的解放而牺牲,纪念江姐最好的方式就是体验劳动。”一位游客表示,无数革命烈士的牺牲,换来了今天国家的强大和人民的幸福。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孩子不用参加劳动了,这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把红色教育和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孩子们通过参加劳动,更能感受到革命先辈的伟大,更能体会到父母亲人的恩情,更能领悟到劳动贡献的高尚,会有利于他们一生的全面发展。</p><p class="ql-block">红色历史川流不息,革命精神代代相传。江姐精神属于千秋华夏,属于万里中国。努力赓续红色血脉,华夏文明薪火相传。江姐精神鼓舞着人们坚定理想信念,建设幸福家园。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炽热深沉的家国情怀、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永不叛党的政治品格,这是江姐革命精神的内核,永远发出理想主义的光芒。江姐故里传扬着这种精神,塑造出更多的红岩品格,培养出更多的红梅花朵</p> <p class="ql-block">小说《红岩》、电影《烈火中永生》和歌剧《江姐》,使得“江雪琴”也就是“江姐”广为人知,成为信仰坚定、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中国共产党人形象代表。艺术形象的“江姐”让人敬佩,而党史上真实的“江姐”同样让人敬仰。</p><p class="ql-block">“江姐”的原型之一 ——江竹筠</p><p class="ql-block">“江姐”的历史原型主要是两位女烈士,一位是江竹筠,一位是李青林。</p><p class="ql-block">江竹筠原名江竹君,1920年出生于今天的四川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江竹筠是她被捕后用的名字。</p><p class="ql-block">1939年,江竹筠考入爱国科学家、教育家何鲁办的中国公学附属中学读高中。这一年的夏天,19岁的江竹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中国公学停办,转入重庆中华职校学习会计专业,并担任该校地下党组织负责人。1941年秋,被中共川东特委指派担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单线联系沙坪坝一些高校的党员和新市区的女党员。</p><p class="ql-block">从假夫妻到真伴侣。1943年,还没有男朋友、23岁的江竹筠接到了一个特殊任务,就是与中共重庆市委第一委员彭咏梧假扮夫妻,当时地下工作术语叫“住机关”。</p><p class="ql-block">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重庆市委第一委员彭咏梧在市委负责组织、宣传工作,领导重庆学运和《挺进报》,他的掩护职业是中央信托局中级职员。当时他住单身集体宿舍,对地下工作造成不便。1943年,信托局要给已婚的中高级职员分房子,如果彭咏梧能分到一套自己独立的住房,对保存地下党员的组织资料、开展秘密工作将十分有利。于是,市委安排他与江竹筠假扮夫妻。就这样,江竹筠摇身一变成了“彭太太”。出门在外,他们是一对恩爱的小“夫妻”。在家里,她协助彭委员整理资料,开展秘密工作。</p><p class="ql-block">1944年的春天,江竹筠和挚友何理立到《新华日报》营业部买苏联小说《虹》,被国民党特务跟踪,想了许多办法才甩掉了“尾巴”。为了重庆地下党市委机关的安全,江竹筠转移到成都,考入四川大学,暂时离开了“丈夫”彭咏梧。</p><p class="ql-block">1945年暑假,江竹筠回到重庆,假夫妻变成变成了真伴侣,他们结婚了,之后回到成都继续上学。1946年,他们的儿子彭云出生了。为了应对今后危险的地下斗争环境,她剖腹产子的同时也做了绝育手术。</p><p class="ql-block">江竹筠一家(资料图片)</p><p class="ql-block">娇小身躯蕴藏着坚毅的力量。1946年7月,江竹筠带着三个月大的儿子彭云回到重庆,协助彭咏梧负责地下宣传和学运工作,成为市委一名重要的联络员。1947年秋,丈夫彭咏梧担任中共川东临委委员、下川东地工委副书记,江竹筠则担任川东临委与下川东工委的联络员。</p><p class="ql-block">1948年1月16日,彭咏梧率游击队突围时壮烈捐躯。为核实丈夫牺牲的情况,江竹筠来到奉节县竹园镇,看到城门上挂着一排木笼,人头已经腐烂无法辨认,而布告上写着彭咏梧的名字。她强忍悲愤,快速离开了城门。半年后的6月14日,由于叛徒出卖,江竹筠在四川万县被捕,之后被关在重庆渣滓洞看守所。</p><p class="ql-block">江竹筠身材娇小,身高在1.5米左右。为了让她说出中共的秘密,国民党特务施以酷刑,皮鞭抽、夹竹筷子、上老虎凳,多次昏死过去又多次被凉水浇醒,但她始终恪守党的秘密工作纪律,不承认自己是中共地下党员:“我不是地下党的。死,我也不能说我是地下党的。”</p><p class="ql-block">作为重犯,江竹筠平时要上脚镣。但她的脚很小,可以从脚镣的铁圈中抽出来,然后用被子盖上双脚,稍微缓解一下痛楚。一旦看守来了,她再把脚钻进去。</p><p class="ql-block">江竹筠坚贞不屈的表现,一扫地下党遭受大破坏给监狱同志带来的沉闷气氛,极大地激励了难友,赢得了难友的敬佩,于是大家就叫她“江姐”。难友何雪松还创作了一首诗——《灵魂颂——献给小江》:“你是丹娘的化身……小江啊!小江!虽然我们没有什么安慰你!你在那边呻吟,我们在这边痛心。请将息你的创伤吧!我们将沉痛地熬过黑暗,迎接那霞光满天的早晨!”</p><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江竹筠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年仅29岁。</p><p class="ql-block">“江姐”的另一个原型——李青林</p><p class="ql-block">李青林1913年生于四川泸州,比江竹筠大7岁,原名李方琼,1939年入党,公开身份是泸县小市陈公祠小学教员。</p><p class="ql-block">地下工作期间,李青林认识了中共《新华日报》采编部的邵子南,工作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47年2月28日,当他们准备结婚的当天,国民党特务、军警包围了重庆《新华日报》社驻地,已经买回喜糖的李青林,只能眼看着准新郎邵子南被迫撤回延安。从此两人天人永诀。</p><p class="ql-block">1947年8月,李青林担任中共万县县委副书记,公开身份是清泉乡第六保校教员。1948年6月15日,被叛徒出卖被捕。</p><p class="ql-block">李青林被捕后和江竹筠一样,严格恪守党的地下工作纪律,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国民党特务给她上老虎凳,致使膝盖骨折断。《红岩》中描写的军统特务给“江姐”手指钉竹签的酷刑,就发生在她的身上。</p><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14日,李青林和江竹筠同时牺牲,年仅36岁。</p><p class="ql-block">重庆解放后的第四天,从渣滓洞脱险的同志到电台岚垭寻找江竹筠、李青林等烈士的遗骸。在一间平房屋子中间,有一个四方形的大坑,清除上面一层薄薄的覆土,很快呈现烈士的遗骸。由于面目已经腐烂,只能从长长的黑头发上,辨别出江竹筠、李青林。有人为李青林的遗像撰写一副挽联,歌颂她壮美的一生:</p><p class="ql-block">求自由惨遭屠杀可歌可泣可称民族英雄,</p><p class="ql-block">为主义壮烈牺牲不屈不挠不愧女中豪杰。</p><p class="ql-block">男囚室难友“绣”红旗</p><p class="ql-block">“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绣呀么绣红旗。”小说和电影中“江姐”带着姐妹们绣红旗的场景,催人泪下,感人至深。而真实的历史则是男同志“绣”红旗。</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7日,关押在白公馆看守所的罗广斌,放风时从拥有每天读报特权的国民党将军黄显声那里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10月1日在北京成立了,国旗是五星红旗,代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p><p class="ql-block">夜深了,在罗广斌的提议下,男囚室的难友决定制作一面五星红旗,将来要打着这面五星红旗冲出牢门。罗广斌扯下被捕时带进来的红花被面,陈然拿出一件旧的白布衬衣做五星。当时难友们不知道五角星是黄颜色的,认为星星的光是白色的,认为五角星也是白色的。另外,难友也不知道五星红旗上五颗星的排列法,经过议论,一致认为一颗在中间、其余四颗在四角。</p><p class="ql-block">囚室内不可能有剪刀,大家就用之前秘密磨好一个小铁片,你一下我一下,完成了五颗星的“裁剪”。没有针线,就用剩米饭将五颗星星粘在红绸子被面上。激动过后,罗广斌、陈然把红旗平整地叠好,藏在牢房的楼板里面。重庆解放后的第3天,罗广斌、郭德贤等脱险同志回到白公馆,撬开楼层的木板,取出了这面五星红旗。</p><p class="ql-block">女人无叛徒</p><p class="ql-block">在整个红岩故事中,由于叛徒出卖,中共重庆地下党组织遭到极大破坏,前后有133人被捕。其中被杀害的有58人,下落不明的38人,释放和“11.27大屠杀”中脱险的25人,自首变节后仍被敌人杀害的4人,叛变后参加特务组织的8人。在这133人,共有二十多名女性(其中有三名幼女),连成一串闪光的名字:江竹筠、李青林、胡其芬、邓惠中、杨汉秀、左绍英、彭灿碧、曾紫霞、皮晓云、牛小吾、熊咏辉、张露萍……</p><p class="ql-block">请注意,自首变节者中没有一个女的。所以,整个红岩故事中“女人无叛徒”。因为她们信奉“一个人的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事到临头,倘若有一天我们失去了自由,那我们就应准备为真理而死吧!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追求。”</p><p class="ql-block">红岩故事永流传</p><p class="ql-block">当年,关在白公馆和渣滓洞的共产党员,面对地下党领导人变节、投降给党造成的巨大破坏,希望向党说说心里话。白公馆秘密支部经过认真研究后,认为罗广斌最有可能活着出狱,因为他的哥哥是国民党军第十六兵团司令官,家里条件好。于是,所有资料都向罗广斌那集中,并要求他“自新悔过”,获得出狱机会。</p><p class="ql-block">罗广斌最后服从了组织的决定,狱中党组织还专门用书面形式为他写了狱中表现组织结论及假叛变出狱的说明。后来,由于敌人大屠杀提前了,罗广斌“自新悔过”的假叛变计划没能实现。幸运的是,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的最后时刻,他策反了监狱看守杨钦典,与另外十几位同志成功脱险。</p><p class="ql-block">罗广斌出狱后没多久,就把自己关在家里,整天不出门,一直埋头在写材料,至于写什么连家里人都不知道,他也从来没有告诉过谁,连后来跟他一起创作小说《红岩》的同志也不知道。五六十年之后,这份1949年12月罗广斌向党组织秘密上交的、题为《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才公开披露。</p><p class="ql-block">《报告》全文约两万字,共有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案情发展”、第二部分“叛徒群像”、第三部分“狱中情形”、第四部分“脱险人物”、第七部分“狱中意见”,其中《报告》五、六部分现已遗失。而第七部分“狱中意见”,就是现在广为人知的“狱中八条”:</p><p class="ql-block">(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p><p class="ql-block">(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p><p class="ql-block">(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p><p class="ql-block">(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p><p class="ql-block">(五)切勿轻视敌人;</p><p class="ql-block">(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p><p class="ql-block">(七)严格整党整风;</p><p class="ql-block">(八)严惩叛徒、特务。</p><p class="ql-block">“江姐”, 一个闪亮的名字,一个为信仰而牺牲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代表,无论艺术形象还是历史真实,都永远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骄傲。</p> <p class="ql-block">重庆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原是国民党军统局设立的“白公馆”“渣滓洞”两座集中营的旧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此面对敌人的酷刑和屠刀,始终对党忠诚,宁死不屈,顽强斗争,谱写了壮烈的英雄诗篇。</p><p class="ql-block">江竹筠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p><p class="ql-block">1939年夏天,江竹筠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入党后,江竹筠决定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党。她团结进步学生,秘密开展党的工作,扎根、隐蔽于群众之中,很快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地下工作者。</p><p class="ql-block">1943年,因地下工作需要,江竹筠接受党的指派和彭咏梧假扮夫妻。在革命工作中,两人逐渐建立起深厚感情,于1945年结婚。</p><p class="ql-block">此后,江竹筠协助彭咏梧工作,负责处理党内事务和内外联络工作,并以川东临时委员会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随丈夫一起奔赴川东武装斗争第一线。</p><p class="ql-block">1948年1月,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为了安全,组织上劝江竹筠留在重庆。但江竹筠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p><p class="ql-block">6月14日,由于叛徒出卖,江竹筠不幸被捕,被关押在渣滓洞监狱。</p><p class="ql-block">西南特务头子徐远举得知江竹筠是彭咏梧的妻子和助手后,专门审讯江竹筠,妄图从她的身上打开暴动地区和万县(现重庆市万州区)乡村组织的缺口。</p><p class="ql-block">江竹筠对徐远举的审问一概答以“不认识”“不知道”,随后干脆不予回答。徐远举遂下令当班的刽子手把竹筷子拿来,用力夹她的手指。</p><p class="ql-block">江竹筠晕厥后,刽子手又用凉水浇醒她,继续施刑。徐远举见她不肯透露一点消息,便下令加刑,可依旧毫无收获。</p><p class="ql-block">过了几天,徐远举又令二处法官张界和二处侦讯组组长陆坚如审讯江竹筠。他们施用更加残酷的刑法,江竹筠晕厥过去,又醒过来……</p><p class="ql-block">在狱中,江竹筠虽被折磨得人都变了形,但她却始终牢记入党时的誓言和党的教育,下定决心,要誓死保护党的组织。</p><p class="ql-block">“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砍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p><p class="ql-block">“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在老虎凳、辣椒水等酷刑面前,江竹筠始终坚贞不屈,她用对党的绝对忠诚保卫了党的地下组织和大批同志。</p><p class="ql-block">江竹筠在狱中的斗争经历大大激励了整个渣滓洞监狱的难友,大家的革命意志因此变得更加坚定。</p><p class="ql-block">1949年1月17日,是彭咏梧牺牲周年纪念日,渣滓洞各囚室的狱友们采用各种形式对江竹筠表示了慰问。作为回报,她起草了一份讨论大纲,内容分为三部分:被捕前的总结、被捕后的案情应付、狱中的学习。这对提高狱中同志的斗争意志和思想认识起到很大的作用,也成为日后“狱中八条”形成的基础。</p><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解放前夕,江竹筠被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p><p class="ql-block">江竹筠虽然牺牲了,但她和革命烈士们留下的精神却在烈火中得到永生。</p><p class="ql-block">脱险出狱的罗广斌把江竹筠等狱中同志对党组织的讨论和总结写入《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中,并上报给中共重庆市委。</p><p class="ql-block">“狱中八条”是这份报告的核心和精华。凝聚着共产主义战士鲜血和智慧的“狱中八条”,时刻在提醒全党:要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p> <p class="ql-block">彭族的好军嫂,半边天的楷模,忠诚党爱国而献出宝贵的生命,她是彭家人的骄傲也是国家的骄傲。我们学习她的英雄事烈,更好的宣传她,是让彭族的女士们,彭族的爱人们更好学习她的优秀品质和精神把彭建设得更好,小为家庭的富裕,大为国家的富强而为民族复兴鸿梦实现贡献自我光和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