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反串》</p><p class="ql-block">我出生在讲吴语的靖江农村,1957年夏天,12岁的我考取靖江县初级中学进城读书,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运动,所有的学校都开始搞勤工俭学,半天劳动,半天上课。我当时是班上少先队组织的宣传委员,主动紧跟潮流写了一个《勤工俭学就是好》的女声表演唱,还用锡剧《新大陆调》的音乐配曲演唱,我和另一个男同学打了三花脸在旁边唱着曲调插科打诨,这个节目居然被学校选中,在靖江县体育场召开的《勤工俭学万人誓师大会》上表演,那天到会讲话的有当时的共青团中央的副书记王伟,像他的名字一样,这是我平生见到的第一个大干部。那时我已经会拉胡琴,很快就被靖江师范艺术班录取去学音乐了。但我第一次上舞台“反串”表演的事在我一生中不断发生:我的专业是拉胡琴、作曲。但时不时地主动写起歌词来,1969年写的歌曲《欢呼九大胜利召开》(编词作曲)被《江苏广播电视报》登载。渐渐地由作曲而作词、作词而作诗、作诗而作文、一发而不可收,不断地“反串”起来……我自己想,不管是拉琴还是写文章,我都是在用手从事艺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手艺人”。但现在在公开场合常背诵自己的文学作品,用我顽固的带有吴语口音的“靖江普通话”反串成了一个卖嘴皮子的江湖艺人。这是三天前在南京莫愁湖雨花石展览会上的“朗诵”视频:</p><p class="ql-block">《我是雨花石一颗》</p><p class="ql-block"> 王家干</p><p class="ql-block">脱胎于水,</p><p class="ql-block">受孕于火;</p><p class="ql-block">经千秋陶冶,</p><p class="ql-block">万古折磨;</p><p class="ql-block">保留的是精华,</p><p class="ql-block">丢弃的是糟粕,</p><p class="ql-block">我是雨花石一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圆润并非圆滑,</p><p class="ql-block">美丽也不仅仅在外壳,</p><p class="ql-block">毋须抛光打蜡,</p><p class="ql-block">反对刻意雕琢;</p><p class="ql-block">我是后天发现的精品,</p><p class="ql-block">不是主题先行的力作;</p><p class="ql-block">何必靠天价抬高身份,</p><p class="ql-block">乐意与平民百姓共度欢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求甚低,</p><p class="ql-block">索取不多;</p><p class="ql-block">清水少许,</p><p class="ql-block">小碗一个。</p><p class="ql-block">我有“放电”的目光,</p><p class="ql-block">恋人的手指紧按着我的脉搏;</p><p class="ql-block">热血在体内奔涌,</p><p class="ql-block">心中燃烧着红红的火!</p><p class="ql-block">无论春夏秋冬,</p><p class="ql-block">时刻准备献您鲜花朵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永不凋谢,</p><p class="ql-block">永不褪色,</p><p class="ql-block">永不屈服,</p><p class="ql-block">永不怯懦,</p><p class="ql-block">笑对有情人,</p><p class="ql-block">默默吟唱挚爱的歌!</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王家干,男,1945年8月出生,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会员、国家二胡考级考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群众文化副研究馆员。他自幼喜爱艺术,10岁习琴,13岁被特招入艺术师范,16岁至专业文艺团体,由主胡而指挥,由指挥而作曲,由作曲而作词,由作词而作诗,由作诗而作文。曾任靖江县歌舞团、六合县文工团乐队队长兼指挥、六合师专音乐老师、六合县文化馆常务副馆长、六合区文艺创作室主任等职。</p><p class="ql-block">王家干一生以“手艺人”自居。自称“不甘寂寞的小人物,不肯盲从的老百姓”。“不信天命信拼命”是其座右铭。信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坚持“不吹牛、不拍马、不落井下石、不墙倒众人推”。极力“与人为善、成人之美”,但也“嫉恶如仇、针锋相对”。追日追月追真谛,觅琴觅弦觅知音。有感而发创作,很少无病呻吟,且为文始终坚持四个标准:民众欢迎、行家认定、总编放行、自己过瘾。曾在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有《弦外集》、《中外诗歌精选》、《现代诗歌精选》。参与过《江苏二胡考级教材》和《放歌南京》等书的编辑。长篇传纪文学作品《芬芳人生》(经典《茉莉花》收集加工者何仿传)在南京出版社付印出版。也曾应中国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邀请,于2004年率领12名民歌手进京录制了20多个江苏民歌专题节目,在央视的多个频道中向世界播放过。退休后被南京《都市文化报》和《周末新江北报》聘用主编文化副刊。先后参加南京钟山民乐团和南京市文化馆的群星民乐团,演奏二胡、高胡、板胡、中胡及自己改良的三根弦的胡琴。1983年率先发起举办雨花石展览而担任过南京雨花石协会副会长二十载,现仍任其顾问。70岁后依然在全国的征文和南京市的器乐创作和比赛中得创作奖和演出奖。其中《灵岩石说》获中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二等奖、《妹打号子哥等待》获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二等奖和创作奖。</p><p class="ql-block">王家干2007年被南京民乐团邀请,任其在英特网《西祠胡同》的《金陵乐谈》的版主,并兼任《雨花石文化园》的首席顾问和名誉版主。曾被西祠胡同《六合人家》评为十佳网友。2017年获江苏省百名健康文化老人称号,2019年获江苏省最美文艺志愿者称号。百度里输入“王家干”可看到江苏电视台教育频道为他摄制的电视专题片《跨界奇人王家干》(上下集)和他演奏的很多视频及大量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