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西南联大纪录电影《九零后》观影+交流活动(北京专场)🎻电影:</b>西南联大纪录电影《九零后》<b>🕺🏻签到时间:</b>2021年5月22日 周六 16点30分 签到<b>🎬放映时间:</b>2021年5月22日 周六 17点 开场<b>📍地点:</b>朝阳区东大桥路9号北京芳草地购物中心卢米埃影城(地铁6号线东大桥站出)<b>💰费用:</b>免费<b>👪人数:</b>80人👋<b>报名方式:</b>请您登陆中读APP,点击知识-知识会员,找到报名入口,即可按照提示报名,先到先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报名须知:限量80席,影院座位先到先得,本权益仅限三连中读知识年卡会员领取,最终解释权归三联中读所有。请安排好时间,电影开场后,不可入场,如未到场,即不可参加三联中读后续线下活动。观影场地在北京,仅限北京地区用户参加。<br></br>西南联大——这所在抗日战争中为了躲避战火,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的临时大学,在短短八年办学里,<strong>就培养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元勋和100多位两院院士。</strong> 上排左起:汪曾祺、杨振宁、邓稼先下排左起:何兆武、王希季、许渊冲<h3>这里的师生身上有太多的故事——</h3></br><h3>陈寅恪、傅斯年、钱穆等大师,在这里给大一新生讲课;</h3></br><h3>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在这里教出了两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和李政道;</h3></br><h3>汪曾祺在这里师从闻一多、沈从文,后来成了文学大家,被称作“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h3></br><h3>在教室里朗读大一英文课本的许国璋、许渊冲、巫宁坤,后来成了著名的英语教育家、翻译家……</h3></br> 联大校舍、教室然而,联大的校舍极其简陋,教室是矮矮的土墙,屋顶只能勉强用铁皮盖着凑合。在这样的条件下,一到下雨天,屋顶上的雨声能盖过老师的讲课声。<br></br>至于学生住的宿舍,就更“凄惨”了,都是四十人一间的大茅草房,床铺上时不时就会爬出几只臭虫,学生在床铺的缝隙间抓臭虫、放到瓶子里“下崽儿”……这样简陋、穷困的一所大学,怎么能够培养出这么多人才呢?<strong>答案也许就藏在一部电影中。</strong> 徐蓓,豆瓣9分纪录片《西南联大》的导演,曾用五集的长度讲述西南联大“八音合奏,终和且平”的历史故事,解读这所大学所具有的永恒魅力和精神力量。<strong>这一次,她别出心裁地将焦点放在“人”身上。</strong>因为“只有人的故事和细节,是具有经久不息的魅力。以更好的视听环境去呈现西南联大,最好的角度是人。”。 徐蓓,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硕士,纪录片导演作品有《西南联大》《大后方》《城门几丈高》等在这部即将在5月29日正式上映的电影里,<strong>每个演员都是“九零后”——他们的平均年龄超过了96岁</strong>: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许渊冲、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让子弹飞》原著者马识途、著名翻译家杨苡、著名翻译家巫宁坤……《九零后》中的每一个演员,扮演的都是他们自己。所以,这可谓是拥有“璀璨明星阵容”和“最年长演员团队”的影片了。 16位为当代世界和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九零后”联大学子,向观众亲口讲述有关西南联大的故事,回首在母校的求学时光,回忆他们的老师和好友,直接地还原了西南联大这所中国最传奇大学的本貌。对这些“九零后”老人来说,西南联大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鲜活如初的青春记忆。 《九零后》剧照<strong>所以在导演徐蓓看来,《九零后》是一部青春片。</strong>“那一代人的青春,因为受了战争的影响,是特殊年代的青春,甚至是沉重的、要付出生命的青春。然而,苦难的岁月丝毫不影响他们青春的亮丽,甚至他们的青春有更高的质量和更长远的生命力。” 许渊冲先生比如,刚满百岁的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提起故去的老同学,依然充满孩子气的胜负欲,“我法文90分,他才考70几分”。片中许老每次出场,这些孩子气又幽默的言论总是能引起现场观众的笑声。在导演徐蓓看来,他就是一个让人觉得特别有趣的人,<strong>“一个在100岁的时候,依然狂狷的像个孩子。”</strong> 巫宁坤先生剧组每次去采访他,聊到他的同学尤其是同行的时候,许渊冲永远都会说出他们一大堆问题,比如巫宁坤先生英文很好,可是法文就不行了。当徐蓓问许渊冲同学当中究竟有没有人能让他服气时,许老马上回答道,有啊,杨振宁! 杨振宁先生在西南联大的学生证杨振宁,许渊冲的同窗好友。也许你会想,一个物理系,一个外文系,为什么会成为同桌呢?其实是因为,<strong>联大的大一学生都需要选修的一门课程,叫作大一英文,这门课程是全校通选,不分院系</strong>,所以各个学院的人都有可能分到同一个班。 杨振宁先生当时许渊冲和杨振宁同在1班,而他们的授课老师有叶公超、钱锺书等博古通今、中英俱佳的大师。在许渊冲的《西南联大求学日记》中,他这样描述杨振宁在叶公超的大一英文课堂上的表现:[1939年1月4日,星期三] 叶先生讲课时说中文多,说英文少;问得多,讲得少;从不表扬,时常批评。他讲《荒凉的春天》时,杨振宁问他:“有的过去分词前用 be, 为什么不表示被动?”叶先生不但没有回答,反而问他 Gone are the days 为什么用 are 不用 have? 新学期伊始,1000多名西南联大的大一新生,都像杨振宁和许渊冲这样,在教室里上大一英文课。他们所使用的课本,叫作《大一英文教本》,后被出版为《西南联大英文课》。根据西南联大注册学生人数可以推算,8年来大约有8000名学生上过大一英文,也学习过《西南联大英文课》这本书。 这本书由时任西南联大外文系主任陈福田教授所编,书里收录了毛姆、赛珍珠、林语堂、胡适、兰姆、梭罗、爱伦·坡等中外名家的共43篇英文课文,经当代一众学者的翻译后,<strong>成了这本《西南联大英文课》,豆瓣评分高达9.5,累计销量超过20万册。</strong>原书里的43篇文章,提炼成8个更加清晰的主题,编成8本轻巧便携的小册子,包含文学、教育、家国、科技、名人等方面,几乎组成了一个人看待世界的全部方式。中译邀请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6所高校的8位教授,为每篇文章进行导读讲解,帮助读者了解文章背景。8个分册的轻读礼盒,庄重文艺,适合收藏。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大师辈出的西南联大,还是如今的英语课堂,<strong>深入学习《西南联大英文课》,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strong>基于此,三联中读与中译出版社联合,将8位导读老师邀请到中读平台,制作了音频课程<strong>《西南联大英文课——像杨振宁、许渊冲那样学英语》</strong><strong>活动价:188元</strong><strong> </strong>原价:379元活动时间:5月19日-5月31日<strong>▼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西南联大英文课》+实体礼盒</strong> 西南联大的教材内容,以时代和大师的智慧为传承,在课程中以更系统和精讲的方式呈现出来,可听可看,为你呈现更高品质、别具一格的英文课堂。不同于现在外语教育的工具性甚至功利性,这门课程更加重视对学生品性的塑造、通识教育的普及,培养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家国情怀。<strong>学习了这门课程,你就能知道,为什么杨振宁和许渊冲的英文为什么会这么好了。</strong>当然,西南联大的教育,不仅让他们提高了语言能力和知识水平,也成就了他们纯净而有趣的灵魂。就像是《九零后》的导演徐蓓说的那样:“(许渊冲)他就是有趣,内心很丰盈,特别pure,跟邓稼先一样,他们那一代人,16位都有这个共同的特点。” 不管是英文课,还是纪录片,西南联大经由这些文字、声音与影像的传递,不再是历史上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变得真实可感:它艰苦而残酷,浪漫又恣意,迷人而恢弘。一所学校,一座城,一门课,一部电影,都与一群可爱的人有关。许渊冲、杨振宁、杨苡、潘际銮、王希季、马识途……这群“九零后”在烽火岁月中求学问道,“泡在”陈寅恪、金岳霖、钱锺书的课堂上;战火烧到联大,跑警报、睡战壕成了家常便饭;大三、大四的学生纷纷报名参军,外文系学生被分在各个部队担当翻译官,甚至直面死亡与鲜血…… 回忆在联大求学的日子,他们心头有火,眼中有光。导演徐蓓说,“当我们后来再去采访老人的时候,有三位已经离开了人世,更多的人在医院里。我意识到很多人都是最后一次对着镜头讲自己的经历。他们需要、也值得拥有一个仪式——用最好的音响,在最好的环境里关上灯,不发弹幕,静静地听他们的故事。”<br></br> 目前,《九零后》正在各大城市进行点映,并将于5月29日全国公映。现在,我们特地在北京组织了一场电影院的包场赠票活动,想要邀请你,来听一听来自这群可爱的“九零后”讲述的故事。(报名方式见文章首段)<strong>这是他们关于西南联大的记忆,也会成为我们对于西南联大的记忆。</strong><strong>活动价:188元</strong><strong> </strong>原价:379元活动时间:5月19日-5月31日<strong>▼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西南联大英文课》+实体礼盒</strong> <strong>▼点击【阅读原文】,订阅《西南联大英文课》</strong>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vMWEtVMu7xqILT2EwTkOH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