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党史学习教育的正能量以磅礴之势涤荡着思想,激励着人心,凝聚着力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是党的初心使命。带领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始终是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回顾百年历史,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谋复兴,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让人民过上了好日子,切切实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增强了对党、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与自豪感。尤其是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幸福指数与日俱增,中国的强大是真正的强大,中国人民的幸福是真正的幸福,这种体会更加明显且深刻。作为一名中国人,由衷感到骄傲和自豪。从千里之外的家乡,我也感受到了这种骄傲和自豪。</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位于泰山东麓的龙廷镇太公峪村,传说因姜太公曾在此钓鱼而得名,历史文化悠久。这里是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10月,在这里成立了县抗日民主政府,标志着这里的抗日根据地正式形成,党领导人民群众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党政军民血肉相连、生死相依,最终取得胜利,谱写了一曲民族生存万众一心、鱼水情深、矢志不渝、团结抗日的爱国赞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熟稳定的群众基础和坚实可靠的组织保障,成为莱芜战役、泰蒙战役等重要战役的指挥所。1947年2月和4月,陈毅、粟裕、谭震林等曾多次在这里指挥战斗,歼敌10万余人,取得了战略决胜,当地人民高举革命大旗,同仇敌忾,付出了重大牺牲,为争取人民解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解放后,这里大修水利,兴办教育,发展农林,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尤其是现在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振兴,还建立了党性教育基地、党群服务中心以及村史馆,成为山青、水秀、林茂、田整、湖净、石奇、风清、气正、景美,历史文化悠久,红色文化浓厚,生态文化文明的美丽乡村。</p> <p class="ql-block"> 前段时间五一放假回到老家,见到了镇里的书记镇长等领导,<span style="font-size: 18px;">放假也顾不上休息,</span>他们是乡村振兴的实践者、躬行人,是用满腔热情和热血,立志把事业、青春和人生论文写在乡村土地上的优秀党员干部,忠心为党,忠诚为民。与他们拉呱,全面详细了解到家乡美好的乡村规划。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听着乡亲父老对党的政策的赞叹,闻着老娘亲手做的飘扬着小时候味道的农家饭菜的乡土气息,不由得思绪澎湃。上学和工作后离开老家30多年了,这些年里每次回到老家,就有“充电”的感觉,尤其是当在外面浮躁、迷茫了、抑或受了委屈,回到老家到山上走一走,田里看一看,与父母促膝谈谈心说说话,或者与儿时的小伙伴聊一聊,马上就有了“我是谁”的回归。从哪来,到哪去,该做啥,不该做啥,觉得心里敞亮了,不再疑惑和犹豫,而是重新有了底气和勇气。这或许就是文化根脉传承的乡土情怀,或许就是革命老区养育的斗争传统,或许就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岁月情结,精神总是最伟大的动力。有言道,不负人民,是一种政治情怀。不负家乡,是一种乡土情怀。不负父母,是一种游子情怀。一个人往往正是因情怀在成长中不断成熟,在成熟中不断走向成才和成功。家乡<span style="font-size: 18px;">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带着根和魂,他们远离家乡却又时刻思念着家乡,想着努力为家乡争光。</span></p> <p class="ql-block"> 与书记和镇长的交流很让我感动,要干好,还要干的更好,心里时刻想着老百姓。要发展特色经济,也要建设红色文化。围绕打造“绿色+红色”主题乡镇,镇里挖掘当地资源建立了四处红色教育基地,有县委第一次党代会旧址纪念馆、遭遇战烈士陵园、党性教育基地和革命史纪念馆,今年已经累计接待党史学习教育3万余人次,在当地及方圆百里有了名气。人生难舍是故土,岁月难忘是历史。这里有神秘古老的传说故事,有文化丰厚的历史遗存,有原始生态的绿水青山,有成就辉煌的红色革命,有战天斗地的创业探索,有翻天覆地的生活变化,有充满活力的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父老乡亲体会最深的、向我念叨最多的,还是党的政策好,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过上了越来越好的日子。从事金融工作多年,当年的农行龙廷营业所也是我最早参加工作的起点。现在村里街上有一个“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的网点让我驻足好久,这里能为老百姓办理定期活期存款、自助转账汇款、小额兑付、查询业务、补登存折、口头挂失,还能办理代收暖气费、物业费、话费等。老百姓日子好了,钱多了,金融意识也有了,金融网点的门楣标识倒影在清澈见底的河里,形成了一道独立独特的风景,让我感觉到清明上河图再好也不如这道风景好,这道风景映射着时代的光芒,人民的光辉,党的光荣。进入新时代,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小康生活,以往的任何时代和年代都比不过。</p> <p class="ql-block"> 记忆的闸门打开,回忆的思绪就收不住。记得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师带我们去龙溪庄遭遇战烈士陵园,听一位老人讲当年42名运送电台的抗日队伍与大扫荡的日寇惨烈悲壮的战斗故事。当时因寡不敌众,41名同志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仅有一名译电员幸免,激战时他的手枪子弹全部打光,钻进了牺牲者的尸堆里,鬼子用刺刀向尸体插去,试探有无人活着,穿瞎了他一只眼,他忍痛屏气一动不动,成了唯一的幸存者。还记得八一建军节老师带我们去革命烈士、军属家慰问进行革命教育的情形。记得小学一年级我获得的第一张“三好学生”奖状上写着“在一九七九年度紧跟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被评为三好学生,特发此状,以资鼓励”,这张奖状我至今认真保存着。幼年的学习教育让我接受了最初的革命熏陶,使我朦胧的记下了初心和使命,以后更理解了初心和使命的伟大与光荣。我至今还珍藏的物品还有小、中、高考的录取通知书,当选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龙廷乡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的通知书,自己的入党申请书,工作后发表的第一篇文章、第一张先进工作者证书,当选全市“优秀团员”、省分行“青年岗位能手”的证书。保存不仅仅是为了留念和纪念,之所以用心保存着,因为这些历史的符号有着初心的印记,记录着求知、思考、探索、梦想的每一步,使我更加明白今天学党史的意义与启迪,感受到思想伟力、信仰定力和理想动力。尤其是这些最初的记忆符号上,往往镌刻着“太公峪小学”、“太公联中”的落款,这上面有着革命的颜色,有着一个曾经的少年对理想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万众一心是初心,初心是最无穷的奋进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整个历程正如国歌中所唱的: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万众一心跟党走,党的百年历史已经证明和正在证明且必将证明,这个目标必定实现,家乡父老的日子越过越好必定实现。</p> <p class="ql-block"> 我不会写诗。但每次回老家都会诗兴有余。大山深处是老家,五一回家看爹妈,乡村振兴变化大,绿水青山景如画。最美味道家乡味,至亲乡情父母情,丛丛青色别游子,千里之外盼归程。万众一心是初心,初心在,一切都在,一切都会更好。乡村振兴,我也看到了革命老区人民的一片光明,锦绣前程。</p> <p class="ql-block">《山东金融文学》发表</p> <p class="ql-block">《今日新泰》发表</p> <p class="ql-block">5月27日《山东金融文学》编辑林毅主任押对了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看6月7日的全国甲卷。</p> <p class="ql-block">全国高考作文甲卷对主题描述是: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我写的征文的理解是:弘扬正能量,前行有方向,人生有理想,创作有力量。基本算是高度契合。</p> <p class="ql-block">6月15日看到龙廷镇党委书记被评为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实至名归。🌹</p> <p class="ql-block">《金融文化》公众号刊登。</p> <p class="ql-block">《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刊登。</p> <p class="ql-block">《金融文化》杂志刊登</p> <p class="ql-block">《走向世界》杂志刊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