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今追昔--刘宏光先生的回忆 (上集)

東海敖

<h1> <b>前言</b></h1> 万里长江自西向东,穿三峽,过江汉,与洞庭湖在城陵矶交汇。城陵矶是万里长江第一矶,与马鞍山的采石矶、南京的燕子矶并称长江三大名矶,是中国最大的內陆港,因其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二次鸦片战争后,1899年清政府在城陵矶开埠,将岳州海关交英国人负责征收税赋,所以当地老百姓都习惯称岳州海关为洋关。英国人在征收过往商船税赋的同时,还在城陵矶开办了邮电所,方便了过往商客收发电报和邮寄信件,这也是湖南省最早的邮电所。城陵矶不仅是地理位置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它是长江流域难得的千年不淤的深水良港,过往的大型船只都会在此停靠,中转货物,上岸休整,或往南步行几华里游览天下名楼岳阳楼,所以说城陵矶是湖南省的门户,是湘北地区的一颗明珠。<div> 我自从1960年随父母来到城陵矶,直至1972年参军入伍,我总共在这里生活了十年,而我父母工作和生活在城陵矶这块热土上,前后共计43年,因此我对这块土地有着不可割舍的情怀,并把它当成了自己的故乡,前尘往事常常萦绕心头。<br>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庆典仪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令我內心无比激动。共产党人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带领全国人民把一个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新中国,这是革命先辈们努力奋斗的结果,也使我想起了我父亲一辈子忠于党和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人生经历 ……<br><div><br></div><div><h1> <b> 家 国 情 怀</b><br></h1><h1><b>我的父亲</b></h1> 我的父亲刘建中,1919年2月生人,祖籍河南省新郑县三旺马村。我爷爷刘清园祖上几代都是农民,父亲是家中长子,爷爷为了培养他,全家省吃俭用供我父亲读书,我父亲从九岁开始,一边务农,一边读书,断断续续读完了高小。1938年2月,十九岁的父亲进入新郑县菀陵中学,在当时的教务主任陈镜波的引导下(后来才知道他是中共地下党员),父亲接受了革命进步思想,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经受了党组织的考验,于1940年2月经陈镜波老师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div><div> 在党组织的安排下,父亲和另外两位同学离开学校,奔赴抗日根据地安徽省渦阳县,他们绕过日伪封锁线,长途跋涉,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历时一个多月终于找到了新四军,随后进入新四军第四师抗大四分校学习,三个月后被分配到新四军六旅十八团。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英勇杀敌,两次负伤,多次立功授奖。先后在豫、皖、苏根据地担任主任、区长等职务。1948年父亲随部队集体转业到河南省财税系统工作,先后担任科长、局长等职务。<br> 父亲参加革命工作后,由于他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在部队和地方主要负责财务和税务方面的管理工作,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也为新中国建立后的经济发展奉献了力量。<br><div><br></div></div></div> 父亲刘建中 父亲1951年参加河南省首届稅务会议留影 1954年父亲在湖南衡阳新电厂工作期间的合影 <h1><b>我的母亲</b></h1> 我的母亲杨儒文,1923年3月生人,祖籍河南省开封县,城市贫民家庭,由于姥姥是娘家独苗,在姥姥娘家的帮衬下,我母亲才得以读完小学。1948年母亲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开封、郑州的银行和税务部门担任出纳、秘书等工作,多次被评为工作模范。<div> 母亲在郑州税务局工作期间,经领导介绍与我父亲相识,于1950年12月登记结婚。<br><div> 母亲勤俭持家的美德令人难忘,国家三年困难时期,虽然父亲的工资当时是厂里最高的,但父母亲常带着我们去野地里开荒,种各种蔬菜和红薯,还养了两只山羊,父母平时注意节衣縮食,经常将食物送给那些更困难的职工和家庭。<br></div><div> 母亲随父亲南下后,曾在湖南四个发电厂工作过,长期在基层担任人事员、记帐员、记录员等工作,按她的文化程度和能力,她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职务,父亲多次婉言拒绝了有关提拔母亲的提议。母亲就这样几十年默默无闻地支持着父亲的工作直至离休。<br></div></div> 母亲杨儒文 父母于1950年12月结婚 父母的结婚证明书 <h1><b>转战湖南</b></h1> 随着南方的解放和政权的巩固,党中央为了充实南方城市管理工作,决定从河南抽调干部南下,1952年底,父母接到了南下湖南衡阳的调令,父母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告别自己的故乡和熟悉的财税工作,来到湖南衡阳新电厂,父亲任新电厂工程处副主任,母亲任人事管理员。<div> 1954年7月我在衡阳出生,在随后日子里,我跟随父母的工作变动,辗转衡阳、长沙、湘潭、岳阳等地。<div> 1960年组织上安排父亲到岳阳城陵矶筹建岳阳电厂,解放初期城陵矶还是血吸虫病的重灾区,很多人都对此有顾虑,父亲不顾个人安危,带着全家赶赴岳阳,挑起了筹建岳阳电厂的工作重担。</div><div> 那年我刚满六岁,我依稀地记得,我们一家五口走出冷水铺火车站后,父亲扛着行李,母亲抱着妹妹,姐姐手牵着我,沿着砂石土路艰难地走到了城陵矶,这是我一家人第一次踏上了城陵矶这块陌生的土地。</div><div><br><div> 五十年代末期,为了加速国家的基础建设,湖南省政府决定在湘北地区建设两座大中型国有企业,这两个企业分别是由湖南省水利电力厅投资建设的“岳阳电厂”,湖南省轻工业厅投资建设的“岳阳造纸厂”。<br> 据父辈们和相关资料介绍,岳阳电厂原计划建在岳阳城北的九华山,呈文上报后,电力部、轻工业部指示:因为岳阳电厂是火力发电,发电过程中会有大量热蒸汽排放,而岳阳造纸厂正需要热蒸汽用于生产,为了节约国家投资,应将电、纸两厂建在毗邻地区,以达到水、电、气供应的协作。电、纸两厂筹建处遵照两部指示,于一九五八年元月会同上海轻工设计院、武汉电力设计院、苏联专家魏德曼等有关方面代表来到岳阳,进行实地联合勘察,最终确定在城陵矶的大月冲和洪家洲建设岳阳电厂和岳阳造纸厂。于是,洪家洲、大月冲这两块荒野之地从长沙、广州、吉林、图们、天津、嘉兴、杭州等地抽调了上千名优秀人才汇集于此,一场轰轰烈烈改天換地的战斗打响了。</div></div></div> 解放初期的洪家洲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 建厂初期的土方作业主要靠手挖肩扛 高大的厂房全靠人力加机械 岳阳电厂建厂初期的维修车间和仓库区 <div><h1><b>洞庭明珠</b></h1> 经过上万名建设者两年多的艰苦奋斗,岳阳电厂第一期工程终于按期投产发电。1963年元月,父亲被任命为岳阳电厂厂长。随后,父亲又负责组织了第二、三、四期工程,发电能力由原1.8万千瓦提升到了8.6万千瓦。</div><div><br></div> 六十年代岳阳电厂大门 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岳阳电厂--方若欣摄 先生产后生活,高大的厂房,低矮的职工宿舍 生产车间一尘不染 父亲从1963年元月至1983年底,前后两次出任岳阳电厂厂长职务(“文革”期间受到冲击后,曾调往华容县水利局工作过一年多)。父亲在出任厂长的十八年里,每天除了正常的工作外,每天晩饭后必定会到车间检查巡视,十几年如一日。特别是在“文革”动乱期间,父亲吃住都在工厂里,组织厂级领导24小时轮流值班,确保了电厂的正常运行。<br>  由于岳阳电厂的安全运行,确保了湖南电网的正常供电,湖南省委省政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荣誉。1968年,中央领导接见全国劳动模范代表,湖南省电力厅把唯一的名额给了岳阳电厂,厂劳动模范易庆琪同志代表湖南电力系统赴京,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这是湖南电力工人的光荣,更是岳阳电厂全体职工的光荣!<br> 父亲1983年与先进生产者合影 父亲在作工作报告 父亲于1983年12月64岁时光荣离休,父亲的离休通知单<div><br></div> 父母离休后的生活简单而朴实,买菜做饭,与老同志聊天,关心年轻一代 父母栽种的昙花难得一现,《湖南广播电视报》也报导了 父母离休后仍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多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父母热心参加希望工程关心下一代 父亲参加岳阳电厂建厂三十五周年纪念活动留影 我和妹妹一起陪父母参加地方慰问活动 回岳阳陪年迈的父母共进晚餐 1997年陪父亲在深圳国贸大厦留影 1999年父亲80大寿 华能岳阳电厂领导和职工代表前来祝寿 亲朋好友前来祝贺 父亲于2003年11月去世,享年84岁。母亲先于1998年3月去世,享年76岁。父母的养育之恩和音容像貌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父亲的去世《岳阳晩报》作了报导<div><br></div><div> 父亲于2003年11月去世,追悼会上,华能岳阳电厂党委书记谭建华在悼词中给我父亲做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悼词中说“刘建中同志在长期担任湖南岳阳电厂厂长职务期间,对工作认真负责,作风踏实,处处以身作则,将岳阳电厂建设成为全国电力系统的优秀企业,被水利电力部评为全国火电先进单位,为湖南省工农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br> 刘建中同志一贯坚持党性原则,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生活原则,节俭朴素,廉洁奉公,从不向组织提个人要求。他严格要求子女,决不许子女和家属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威望拉关系,搞特殊,保持和发扬了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br></div><div> 父亲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资财富,但他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是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br></div> <h1><b>我的童年</b></h1><div> 童年的我对父亲的印象是陌生和模糊的。平常日子只有在吃饭和睡觉时才能见到父亲,他的工作没有白天黑夜之分,更没有八小时的概念,记忆中他很少询问我的学习情况,也没有关注过我的衣食住行,在他的眼里除了电厂和工作,似乎我们都不存在。</div><div> 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的形象逐渐变得高大清晰起来。我喜欢远远地看着父亲穿着旧军装挎着手枪拎着公文包进出工厂大门,我无数次地看到他在电闪雷鸣的黑夜披着雨衣打着手电冲出家门奔向机房,我习惯了他拖着疲惫的身子穿着带有油污或煤灰的工装扶着门框挪进家门,我经常睁开睡眼看到父亲卧室的门还敞开着,他在台灯下写写画画,母亲告诉我,父亲没配秘书,他在厂里所作的报告和讲话都是自已起草。耳闻目睹父亲的言行,我对父亲的敬佩日益加深,並暗下决心长大后要成为象父亲一样的人。<br></div> 童年的我 1 童年的我 2 <h1><b>我的姐妺</b></h1> 我们姊妹一共四人。1952年底,父母接到南下调令时,大姐湘珠未满两岁,二姐新玲出生仅两个月,为了不影响南下后的工作,父母亲将大姐寄养在姥姥家,带着襁褓中的二姐南下。1954年7月我在衡阳出生。妹妹宏伟1959年10月在湘潭出生。 1963年全家人合影 1965年我和姐姐妹妹的合影 随着岳阳电厂生产规模的扩大,职工人数也在逐年增加,我的二姐和妺妹也先后成为第二代电力工人。<br> 二姐进厂时先在生产车间当倒班工人,之后调到工会放电影,直到1998年退休。 二姐在工会放电影 妹妹高中毕业后,插队到华容县胜峰公社凤形茶场,1978年招工进入岳阳电厂,在生产一线当仪表工。1981年,妹妹参加国家电力部主办的培训学习(上图前排右二)。<div>  妹妹1993年调往深圳工作。</div> 父母南下后,大姐一直陪姥姥生活在开封,后在开封第七中学做校务工作。我们全家定居岳阳后,父母两次准备将她接回身边,但因大姐不适应南方的生活,未能满足父母的心愿,留下了遗憾。<div>  2004年,我们分散在岳阳、广州、深圳、河南的四姊妹,又一次团聚在开封。</div> 2004年,我们姊妹四人在开封探望三舅,三舅原是开封市黃河机床厂的总工程师。 我的姐姐和妹妹--八十年代摄于上海 几十年后的合影容颜已发生了变化<div><br></div> <p class="ql-block">我二姐的儿子谭侃是我家的第三代军人,他从军十六年。</p><p class="ql-block"><br></p><h1><b>我的少年</b></h1><p class="ql-block"> 我初到岳阳电厂时,那时的大月冲和洪家洲只有一个“城陵矶完小”(文革期间改名为“工农兵完小”),所以岳阳电厂的子弟与岳阳造纸厂的子弟都在一个学校同窗共读,后来随着岳阳造纸厂和岳阳电厂子弟增多,两厂又联合成立了子弟学校,于是两厂子弟又在子弟学校一同读完了初中,在城陵矶这块热土上度过了我的孩提时代和青葱岁月。 在那艰苦奋斗的年代,国有企业的建设宗旨是“先生产、后生活”,把有限的物质尽量用到生产一线,而职工的生活设施则因陋就简,以实用为标准,无论是厂级领导还是普通职工,生活待遇都是一样的,没有特殊关照,没有相互攀比,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家和其他职工一样都住在大平房里,大门一直是对大家敞开的,经常会有大叔大妈们来家里聊天,小伙伴们时常会跑进来找我玩。左邻右舍更像一家人,整个生活区就是一个大家庭,相互关照,其乐融融。</p> 少年时期的同学 我们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少年时期的玩伴<div><br></div> 物资匮乏的年代,同学们仍然很快乐 欢送刘增约同学光荣入伍 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儿时的小伙伴和同学,大家都背着布书包一起去上学,下课后,我们又相约着去玩耍,男同学大多是去球场,在那里打篮球、跑步、看小人书或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女同学则是去俱乐部前的广场上,唱歌跳舞、踢踺子、跳房子或丢砂包。晚饭时,我们端着饭碗又聚在了一起,我从你碗里夹一点菜,你往我碗里均一点饭,不分你我,其乐融融。节假日时,我们三五成群去城陵矶码头,看大客轮靠泊驰离,观吊车御货装物。寒暑假期间,我们几个小伙伴在征得大人同意后,则会带着干粮徒步去十几华里外的市区,游览拜谒岳阳的名胜古迹。登岳阳楼,上君山岛,拜文庙,瞻鲁肃墓,在野生荷花湖畔欢呼,从这片中华文化重要的始源地上,汲取五千年文明的营养和精华。<br>  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同学之间没有攀比,相互帮助,以诚相待,让我度过了十年快乐的青春岁月,也为日后的同学友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div>  在那场轰轰烈烈的“ 文革”运动中,我父亲同样受到冲击,他被送到“ 五七干校”学习后,安排到华容县水利局任副局长,我们全家也搬到华容生活了一年多。我在华容县一中读高中时,又认识了一批新同学。1972年又和部份同学一起报名参军,成了一生的好朋友。<br></div> <div>随父母去华容前与好友们合影</div> 在华容与球友们的合影 在华容读高中时爱上了篮球和体操运动,曾代表华容一中参加岳阳地区中学生运动会 在华容一中读高中时的同学 1972年参军时与球友们惜别 1983年与阎玛莎喜结连理 相聚在羊城 相互依靠 愿女儿像快乐的小鹿 温馨的小家庭 家有小女初长成 亲情 与玛莎家人在一起<div><br></div> <h5></h5><h1><b>我的岳父</b> </h1><p> </p><h3> 我岳父阎继布1928年出生于山西五台县阎家寨,从七岁起当儿童团长,为八路军站岗放哨、传送消息,1944年他十六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村治安主任。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9年和华国锋同志一起,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宣传大队南下到湖南。1954年他在湖南省委工交政治部任办公室主任。<br>  1978年,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国家主席的华国锋同志决定加印《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发给全国人民,经与湖南省委商定,调我岳父去岳阳造纸厂出任厂长,完成这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当年岳阳造纸厂的生活条件较差,我岳父毫无怨言,他深入车间和湖区,调查原料供应和生产情况,合理安排生产,按期生产出了合格的毛主席著作用纸。</h3> 岳父阎继布1950年南下到湖南湘潭后的留影(前排左二) 1951年,岳父阎继布出席湘潭县土改区书联席会议(前排右二) <p class="ql-block">1978年岳父阎继布出任岳阳造纸厂厂长,上图是在大会上作工作报告</p> 1980年阎继布厂长给优胜生产车间送贺信 1984年阎继布厂长陪同湖南省委书记毛致用视察岳阳造纸厂 岳父于1986年调回湖南省委工作直至离休 岳父离休后安享幸福晚年--2004年春节摄于湖南省委大院 岳父在北京拜访原国家主席华国锋同志 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岳父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h1><b>旧地寻踪</b></h1> 2021年的春和景明之日,我再次回到我度过了孩提时代和青葱岁月的故土,站在五十年前的水塔旁举目环顾,原岳阳电厂的老生活区早已拆除改建了,原先热闹非凡的工人俱乐部和灯光球场已不复存在,曾经的家园也变成了停车场和绿地,仅存的几栋老旧房屋还是能勾勒出我童年的足迹。 我家原住在水塔旁 这边还有几栋老宿舍 六十年代的粮店和工矿商店还在 岳阳电厂俱乐部是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那里是职工和孩子们的天堂 每年春节都会玩龙舞狮,热闹非凡 幼儿园的条件是很好的,孩子们都有快乐的童年 <h1><b>旧貌換新颜</b></h1><div> 原来的岳阳电厂已于1986年经国家计委批准纳入华能办电项目,1987年李鹏总理来岳阳视察并亲手为华能岳阳电厂题写了厂名,发电装机容量也由原来的8.6万千瓦提升到了257.5万千瓦,是湖南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整洁的厂房,宽敞的马路,气派的厂大门,这巨大的变化与五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这里有老一辈电力工人艰苦奋斗打下的基础,也有新一代电力工人的创新和发展,这也正是我的父辈们为之奋斗而追求的初心。当我徘徊在厂大门时,年青的保安面带微笑问我需要什么帮助,此时我真有点“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感觉。</div> 1987年国务院总理李鹏为华能岳阳电厂题字 华能岳阳电厂第二、三期的发电装置全部是中国制造 华能岳阳电厂简介 扩建后的华能岳阳电厂全貌 厂外生活区 整洁的马路和花园式的生活区 气派的文化宫前是职工晨练的好地方 笑问客从何处来 姐姐给我们介绍岳阳电厂的变化 在华能岳阳电厂大门前留念 我们曾在这里生活成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在新厂区参观 我为新老电力工人感到骄傲 <h1><b>人间有真情</b></h1><div> 五十年来,我曾多次回到城陵矶这块熟悉的土地,这不仅是因为我在这里生活过,更多的是因为这里有我牵挂的亲人、发小、尊敬的大叔、慈祥的大妈,他们都会像对待亲人一样接待我这归来的游子,年长的大叔大妈会向我讲述我父母的许多往事,发小们则会一起谈论童年的趣事,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感到那么的舒心和亲切。</div><div> 在电厂短住期间,我特意拜访了几位与父母亲一起工作过的老人。他们向我讲述了当年父母的一些往事,不乏赞美之词 。说得最多的是:老刘厂长是一个好厂长!好领导!好干部!好党员!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我从他们诚挚的言语里,真正体会到了人间自有真情在!</div> 2004年我回城陵矶探望姐姐,华能岳阳电厂党委书记谭建华陪同我们参观(谭建华是我在华容读高中时的同学) 今年在电厂短住期间,拜访了原岳阳电厂党委宋忠孝书记 九十多岁的宋书记身体健朗,谈起与我父亲一起工作的情景,满脸都是笑容 廖玉林师傅是岳阳电厂的老职工,他向我们讲述了一段往事:1965年春节前,廖师傅在芭蕉湖网到一条十来斤的大青鱼,廖师傅提着鱼送到我家,要给我家改善生活,我父亲坚决不收,我母亲提议按市价给钱,我父亲还是不同意,廖师傅只得把鱼提回家。廖师傅说“这样廉洁自律的领导少有啊!” 。廖大叔对我父亲的称赞令人感动! 与廖大叔合影留念 章国卿老人早在湘潭电厂时就与我父母在一起工作,她向我们讲述了一段尘封半个多世纪的往事:“1956年底,苏联专家准备来湘潭电厂指导工作,当时我负责接待工作,接待室只有白开水,你父亲知道后二话沒说,从自己口袋里掏出钱给我去买茶叶,象这样大公无私、克已奉公的领导,大家都从心里敬重他。” <p class="ql-block">在生活区,每天上午会有不少退休老职工在户外聊天,他们谈到当年的刘厂长都赞誉有加。</p> <p class="ql-block">  在新生活区,我看到高大气派的工人文化宫和漂亮整洁的职工宿舍。如今的电力工人都过上了小康生活。清晨,我徜徉在整洁的雪松路上,新文化宫的广场上退休工人在打太极拳、唱歌或跳广场舞,也有倒班休息的运行工在跑步、做操、打羽毛球,不时会传来他们爽朗的笑声,这里的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惬意与祥和。在散步途中,我遇到曾与父母共过事的老员工,这些大叔大妈们像亲人一样噓寒问暖,关怀备至。他们总会用地道的长沙话感叹:“刘嗲为电厂硬是呷了大亏(苦),可惜冒享到福!”“杨老师呷得苦,霸得蛮,耐得烦,是个好人啊!”父母亲离世已经多年,老职工们还记得他们,我为父母亲感到欣慰!</p><p class="ql-block"> 同时,我也深切的感受到,一个共产党员干部只要不忘初心,心中装着人民的利益,克己奉公,不谋私利,他必定会得到老百姓的敬爱。</p> <div>敬请关注中集: 激情岁月<br></div><div><br></div><div>策划、统筹:刘宏光<br>撰稿、编辑:刘国禾、张溟敖<br>拍摄、制作:张溟敖<br>审核、校对:刘宏光、刘国禾<br>协调、联络:谢经建、周 园<br></div><div><br></div><div> 2021年7月19日于广州<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