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神共居的地方 ——油米

丽江马

<p class="ql-block">  油米这个地名第一完整地出现我的视野是2015年第3期的《中国国家地理》,之前3次去俄亚也曾有所耳闻,但给人的印象就是偏远神秘,且当时又不通公路,不是下大决心的人是难以抵达的。近几年随着三江口(无量河汇入金沙江的入口处)周边的公路和航运的大为改善及又有十分熟悉这里的宝山石头城书记木文川的引荐,突然之间,油米似乎已近在咫尺。油米在当地纳西语的意思是“团结的村子”。</p>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三多节,我们一家3人终于踏上了油米之路。如今到油米不再是需要十来天的风餐露宿,大山大江之上已是一路风景的好公路,为了尽可能体验这里的山川地貌,我们选择了从奉科革囊渡大桥过江翻越宁蒗拉伯加泽大山到油米,然后回来时下山到三江口渡江后到四川坪子再过木星土电站大桥从奉科返回,全程630公里。从拉伯乡政府托甸到油米虽然全程都是水泥路,但因部分路段塌方仍很难行,这条路大多是傍山险路且路面又窄,路下多是深谷高峡,所以行之于此既有几分担心更有几分刺激。去的时候因我们一路耽搁太多,到油米村时天已黑完黑尽,还好我们要投宿的主人家本马次忍已骑摩托在村口等起我们了。随后得知本马就是油米大东巴杨扎实的二儿子(本马随父母住在老房子里),他深得父传,他也是村里的11个东巴之一,他长得英俊帅气,他那微卷的头发、有神的双眼、高挺的鼻梁、敏捷的身手、沉稳的表情都是典型的富有大山情怀的纳西美男子特有的气质,这是一个传统的东巴世家。我们此行的吃住已被他们提前妥当安排在大儿子巴桑家了,也就是他家老房子下面的那一排“新式”的房子。丰盛的晚餐早就已由贤惠能干的大嫂准备好了,听到我们到家了,杨扎实老俩口马上热情地过来陪我们,杨老东巴还按东巴规矩给我念了一段迎宾东巴经。家父与老东巴谈得很欢很拢,大家都喝了不少的酒,又说又唱,天南海北聊了很多。</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一醒来,才发现窗外全是成片的绿色麦田,晨风轻拂,顺着麦田的远处是隐隐约约的群山,阳光正好照在窗边,暖和而惬意。爬到他家的土掌房上就基本可以环顾四周的村落。大片的麦田顺着坡势层起层落,上至大山之上,下至无量河边。油米大村就在我们眼前这片麦田的下边。虽不及俄亚大村气势磅礴,但在半山腰上被成片的麦田簇拥之下的古村落依然呈现出了其强大的生活气息,其他一些房子就地而建,分散在梯田的各个角落,既有利于庄稼的耕作,也构成了一幅悠然自得的山村画面。这个画面正是我曾在《中国国家地理》中见到的画面,仿佛是一幅早已定格在我内心深处的场景突然出现在眼前,又像是我与油米早有约定。从巴桑家拾阶而上,就见到了坐在老房门口的杨老东巴,门口侧面高高的旗杆上挂着画有老虎图形的红旗,大门口正上方挂有一具大大的牦牛角和羊角,大门镶嵌在高大雄伟的房子正面土墙中,门口是一排油亮油亮的简单搭起的木櫈,杨大妈身着传统民族服装正念念有词地给在台阶上下走动的鸡群撒喂包谷籽,他们微笑地看着我并邀请我们进屋去坐。进门穿过一间类似走廓的房间就到了一间有点暗淡的大大的火塘房,高大的榻榻米占据了半间房间的地盘,在榻榻米的转角处就是已被熏得暗黑的神位,侧面的一堵墙上开了一个小窗,些许光线可以从这里照进来,也可以见到外面的一些景致。火塘正上方有一个1平方大小的长方形天窗,中间均匀地放着4根10厘米左右粗细的方木,显得结实而稳重,这里既是排烟通风的地方,也是光线入屋的地方。房间中间有一根通天柱,在柱子上一条横木的下方包围着一个用竹篾编制的可以挂东西的竹器,横木上雕有祥云图案,寓意在此之上就是天。的确在此之上弥漫着的火塘烟雾有如云雾一般,天窗有如天上的太阳,穿过天窗的光线转换着角度照进火塘房的各个位置。环顾四周上下,不得不信服这就是一个人神共居的地方。在这里杨老东巴给我讲了许多这里的风土人情和生活哲理,睿智且阅历丰富的他总能把很神秘晦涩的东西讲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难怪他曾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受邀到清华大学参加“中国西南地区濒危文字展暨研讨会”。更令人惊讶的是生活大山深处的他,普通话却非常标准,这比起丽江城区很多东巴的纳西普通话要强多了,从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他是一位善于学习的人,也难怪他可以到清华大学去讲学。油米人大都是纳西摩梭人,又称阮可人,他们都是语言大师,至少会4种以上的语言,舌头上就像安了弹簧,可以随时转换语种。特别是与杨老东巴交流就不存在任何语言困难,他可以用油米的纳西话和标准的普通话适时转换解读,使人能轻易明白他要表达意思,这与之前我与俄亚的老东巴交流相比要轻松很多。同时杨老东巴还是一个既严谨又通达的智者,他的严谨体现在他对东巴仪规的专注,他的通达体现在不被生活中的礼俗所羁。与他交流有如小溪流淌、林中漫步般轻松且诗情画意,他总能把普通的话题讲到点子上而直达人心,寓哲情于情趣之中、挫万物于形内。本想早上先简单地与他聊一下就去拍摄日出的村庄,没想到转眼就我们就交流到了午饭的时间,随后我们爬上楼梯到房顶平台上参观了他的经堂,也是他的工作室。这是建在土掌房平顶上面的一排平房,视野非常开阔,大间是存放东巴仪式的大器物及其他一些杂物,小间是他的经堂,房间面对梯田和大村及深谷下面的无量河,河对面就是四川木里俄亚的层层高山,这里不仅富含金矿,同时也是东巴的沃土。古老的化石般的东巴文化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目前也仍与这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通,他的经堂中挂满了各类器物,迎面是很有地域特色造型的经柜,柜中放满了各类经书,有的是老经书,也有一些是扬老东巴亲自书写的,线条流畅、布局合理、字体灵动。现收藏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3000多册东巴经中有30多册汝可东巴经书,这是当年洛克到泸沽湖时永宁土司总管阿少云邀请杨扎实东巴的祖父到泸沽湖并从他祖父及油米其他东巴手中买去走的。经堂矮小的书桌上放满了各类书写工具,最有特色的就是那个有一定年代的铜制墨汁瓶,瓶身有一些图案,造型小巧玲珑。上端有一小口,是书写东巴的竹笔蘸墨汁的入口,墨瓶最为神奇的是即便倒了也不会溢出墨汁。杨老还说是这个墨汁瓶已被丽江东巴研究院认定为非卖品,从保护文物的角度出发,建议只使用而不要出售。环顾四周,我觉得杨老家的所有东巴器物都是文物、都是古懂、都是艺术品,如他家的那几个大小不一的皮鼓和东巴竹帽以及长短不一的长枪都是很有年代感的器物。每一件物品都已是满满的包浆,乌黑乌亮的,强烈的阳光照在土撑平台上后形成斑驳的光影反射进入经堂和库房,所有的器物在光影之下又呈现出各自的神韵,仿佛是交响乐团的各位乐手在精彩演奏,各具特色、整齐化一,杨老东巴在经堂中神情专注、低婉平和地颂经情景与整个环境相得一彰、和谐自然,也只类似这里一样少有外人打扰的地方才可能保存好如此完整的东巴仪规和强大的东巴气息,大山深处既制约了乡村的发展,但也保存了最原真的生活节奏,也是最强大的东巴传统凝聚了这里的乡愁和乡思,成百上千年从未改变。杨老东巴家的平台是理想的观景台,上可以见到昨晚我们下来的大山,中可以四顾成片的麦田和散落的房舍,下可以见到油米老村和无量河以及对面俄亚高大的群山,这里是一个巨大的手掌窝式的地形,向阳避风、宁静致远,杨老东巴家所在的老村正居掌心,四通八达、通透开阔。</p> <p class="ql-block">  下午,杨老东巴的二儿子本马带我们到他家麦田下边的老村去转了转,这里全是土掌房式的老建筑,仿佛是遗落大山深处的古村落,跟俄亚的房子一样都是一家挨一家顺坡而建,但规模要比俄亚大村小很多,大概有30户左右,因新农村建设,这里狭窄巷道已全修成了水泥路,整个村落卫生整洁,贫困户家也由国家帮助修了风格与传统民居一样的房子。村民大都外出干活,我们在村子里没有遇到几个人,整个村子特别的寂静,就像是坐在村口大树下的老人正在午后小憩,悠然自得。杨老东巴家的老房子在村子靠上的位置,这是一幢典型的油米老式建筑,房间的结构和功能都很适宜这里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针以及生产生活,出于家业发展及考虑交道问题,他家的“新房子”就搬到了这里上面一点的现在住的那个地方。这里的建筑传承了传统的风格,但每一幢建筑因地势不同而又各有特点,历经数百年无数光照和风吹雨淋的老村在群山之中显得沉稳厚重、雄姿英发。行走于村中有如在静静在翻阅一本厚重的历史书卷,每一个转角、每一个巷口、每一面大门、每一堵山墙、每一幢平顶、每一条经幡似乎都有故事。村道虽然就那么几条,但每一个方向却有不同的景象和衬托在背面千变的挺拨大山,3、2所遇之人都是面带悦色让路而行,纯朴的民风与隔世的场景浑然一体,微风拂面、无人打扰、无忧无虑。突然想到了上午杨老东巴关于渐悟和顿悟的论述:时间本有法,法有定法、渐悟为法;时间本无法,法无定法,顿悟为法。这里是一个尘封的山村,但又是一个开放的地方,更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高地。</p> <p class="ql-block">  第三天早上在回来的路上,本马带我们去观看了他们村子上方3公里路程的木老爷碉楼,据说当年这一带曾是木土司的金矿范围,为了保护好金矿,木土司在这里修建了碉楼,这里位置极佳,处于整个山坡手掌形地势的最高端,可以俯视整个山谷,其下的任何风吹草动全都在掌控之中,碉楼建于何年村民都说不清楚,这是用沙土垒建而成的碉堡式建筑,现仍有高达约5米的断壁残垣,墙体中夹杂有木头,这类似于如今的建筑中放入钢筋的作用。碉楼的地基用料都是大石头,非常工整牢固,周边树木丛生的林中还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残存建筑基石,估计是碉楼的辅助附属设施,从残存的遗址来看,当年的规模一定不小,功能也很齐全,当时应该在这里还驻有一定数量的兵力,在这里很有可能上演了无数刀光剑影、爱恨情仇。晨光照耀下的斑驳碉楼在山丘之上有如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仍以坚毅的目光注视着前方,横刀立马、坚不可摧。掩映在树林周边的村庄在青绿的麦田和桃花点缀下焕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几百年来碉楼与这里的一切深度融合,见证了这片区域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油米——人神共居的地方,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东巴活化石圣地,一条极具佛性的无量河边的村庄,一座静静地依偎在的三江口与日月同在、与万物共生的世外之地。</p> <p class="ql-block">  油米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和坚</span></p><p class="ql-block">加泽大山,</p><p class="ql-block">一座雄鹰也要奋力高飞才能飞越的高山。</p><p class="ql-block">无量河,</p><p class="ql-block">一条以佛语命名的大河,</p><p class="ql-block">纳西先民顺河迁徙而来,</p><p class="ql-block">在加泽大山脚下的三江口汇入金沙江。</p><p class="ql-block">油米,</p><p class="ql-block">无量河岸一个三面环山的宁静村庄,</p><p class="ql-block">梯田环抱、风吹麦香,</p><p class="ql-block">人神共居于此。</p><p class="ql-block">这里阳光充足、物产丰富,</p><p class="ql-block">漫山遍野的黄金曾是木天王驻兵设营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夕阳下斑驳粗犷的烽火台依然雄风犹在、傲视深谷。</p><p class="ql-block">战时为兵、平时为民的油米人世代演绎着这里的刀光剑影、爱恨情仇。</p><p class="ql-block">固若金汤的油米从未失手,</p><p class="ql-block">勇敢淳朴的民风延续至今。</p><p class="ql-block">根植于大地深处的是东巴大树,</p><p class="ql-block">弥漫在天地之间的是油米情怀。</p><p class="ql-block">古老的传统在这里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与油米生死相依。</p><p class="ql-block">山高路远阻断了外来的入侵,</p><p class="ql-block">这里智慧的火花却早已闪烁在世界文明的殿堂。</p><p class="ql-block">土掌房里飘动的烟火是记忆的密码,</p><p class="ql-block">屋顶通风天窗照进来的五色光是人神的对话。</p><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东巴文化遗产仍然活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无量河边那颗金光闪闪的明珠——油米。</p><p class="ql-block"> (2021.3.20三多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