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西工小街是洛阳近代历史的老底片。记载了洛阳乃至中国近代史上许多故事。如今,历经沧桑的旧貌已换成崭新的容颜,形成独具特色的文旅商业街。</p> <p class="ql-block"> 小街始建于袁世凯1914年在洛阳大规模建立军事基地的时候。小街所在地为高级将领住宅区,叫公馆街,从这里出发到达兵营,形成了一条为兵服务的商业街,定名营市街。之后随着历史沉浮,吴佩孚所代表的北洋军阀的凋落,改名小街。</p><p class="ql-block"> 有了这段历史,小街因此而成为百年小街,推出了”百年历史,小街记忆”的文化品牌。</p> <p class="ql-block"> 小街目睹了洛阳政治中心从老城向西工的转移过程。1923年河南省长公署迁址西工,洛阳第一次成为省会。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国民政府及国民党中央党部定洛阳为行都,迁址西工。1938年华北大部沦陷,洛阳西工成为当时华北抗战的政治军事中心。1939年,河南省政府再次迁驻西工。</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重新改造后焕然一新的小街,常常会有不由自主的感慨。我辈没有百年经历,但对五十多年的岁月变幻仍历历在目。平凡的小街谈不上风云变幻和令人魂牵梦绕,只有淡淡的生活里千丝万缕的联系。已经消失了的菜、肉、蛋、海鲜水产等市场,几乎凡事都需要排队。,精疲力尽把耐心消耗殆尽时买到东西,方长舒一口气,面向后面排队者略显成功后的窃喜之色。而继续排队的那些人则神色焦虑,脖子伸的长颈鹿般向柜台处张望。最惨的是你排到了,东西卖完了,失望气愤,恨不得把窗口砸了。刚刚还主宰一切的售货员也怂怂的匆忙回避,似乎都知道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能温良恭俭让。大概吾辈都有过类似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 原来的土杂店、布匹店、理发馆都不在了。记得春节前到此理发,仍摆不脱排队的宿命。等了近两个小时,无聊地看扫地者把地上剪掉的头发装进麻袋,说是可以卖钱,估计和猪鬃的价格有一拼。恰好进来几个百货楼的工作人员,马上坐下就理。焦急等待许久的排队的人终于革命的激情燃烧了,纷纷大声质问,答曰:为保证年货供应,这些人太忙,理完还要继续去卖货。顿时斥责声起,大家都不忙吗?我们加班加点的,你了解吗?还夹杂着不堪入耳的粗话。这种气氛最适宜增长怂人胆,一向懦弱的我也心血沸腾了一把。事情终于闹大,警察也到场了。仍然平熄不了众人的激愤。有位冷静的老者,颇具政策和策略是生命的胆识,委婉对警察说,警察同志辛苦了,请警察同志排队试试,体察民情,调查了解情况…都到这份了,还有什么心情理发,我就不信头发长见识就短了。我推门而出,走在路上,倒不沮丧,反而有出过气的舒适感。颇有阿Q.风范。后来就在单位理发,一直坚持到退休。起码没让理发馆再能挣卖我理下的头发钱。</p> <p class="ql-block"> 时间久了,你会发现,小街就是个小江湖。各行业的人,在小街工作久了,相互也就热络起来。理发的,到卖肉那里就可以挑肥拣瘦,卖肉的到饭店碗里就会多两个馄饨。在巴掌大的小街互通有无顺理成章。面对社会风气,他们难免会受到影响!</p> <p class="ql-block"> 我们对走后门之风都很反感,办起事来,又不自觉的先想托人。人也许就这么复杂。</p> <p class="ql-block"> 那时,西工办事处,西工派出所都在小街上。这两个政府机构都先后搬走了,再要找警察,要到小街西边五十米的周王城广场去了</p> <p class="ql-block"> 我记得有位家住小街附近的当年五十多岁的老先生,经常骑着自行车到小街闲逛,玩够了,再骑车回家。悠闲惬意的生活已成习惯。一天,准备回家,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车了,良久无果,遂到派出所报案。之后回家,见车子在家门口停着。恍然大悟,原来没骑车啊,那就赶快撤案。于是匆忙骑车返回派出所,飞身下车而入。还是那个警察,如果接报案时是热情的,这下就板着普法者一本正经的脸了。又告诫又批评。顺便带出一句不要没事找事瞎添乱了。老先生懵懵的走出来,衰衰的回家。到家发现车子没骑回来,才清醒,又赶回小街,派出所门前那有什么车,这偷车贼太胆大包天了,竟敢在这里下手。想起警察的教育,还报案?老头在派出所门口犹豫不决。那个年代,甚至关林谷水都有贩卖旧自行车市场,我家先后丢过六辆车。当年以自行车代步的上班族,有谁没丢过车?</p> <p class="ql-block"> 我最为深恶痛绝的是游戏机厅,当年打着开发智力的旗号,吸引大批孩子痴迷于此,影响学生的学业每况愈下,视力下降,更有甚者,以至于藏污纳垢。好在也取消了。对此是点赞的。</p> <p class="ql-block"> 现在,居然新建小街还弄了个玩游戏机塑像,并写着“儿时的记忆”。是让那些现在已经身为人父的凭吊少时尴尬呢,还是厚着脸皮向孩子传授年少时学习不好的教训?</p> <p class="ql-block"> 经过改造后的小街,使优势更为突出。一些人们喜爱的百年老店重放异彩。</p> <p class="ql-block"> 西工饭庄,屹立百年。特色小吃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提高。长年不衰,历久弥新。</p> <p class="ql-block"> 每临黄昏,饭店顾客盈门。年轻的情侣,双双对对。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两口漫步而来,两碗馄饨,少许锅贴,缓缓进食。不是吃饭,而是品味和享受黄昏时光。领锅贴的人排成长队,不过速度很快。许多都是买好直接打包带走。其中不乏白发苍苍的老头,买也匆匆,去也匆匆,一看就不是自己吃的,是为那些难报三春晖的子孙买的。满脸慈祥的甘为孺子牛的添犊深情,不吃草也能挤出奶。</p> <p class="ql-block"> 红光照相馆,也是为数不多的百年老店之一</p> <p class="ql-block"> 照相馆出过一件大事。漂亮的小两口到此照合照,不知是否有意,女的头发缠绕到男的脖子上,摄影师十分欣赏,放到橱窗。想不到有正人君子举报,指出是资产阶级情调,堵住照相馆批判。摄影师撤下照片,仍然不依不饶,一时弄成轩然大波。</p> <p class="ql-block"> 你看到塑像,会知道这里是剪裁衣服的。包括修鞋,修拉锁等,倒是很接地气。</p> <p class="ql-block"> 小街的提升,集中于美食和文化。沿街布局各色美食店,更是有宣传百年历史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努力突出的是“百年历史,小街记忆”文化品牌。彰显的是“古今辉映,诗与远方”的洛阳历史特色。实现历史文化与建筑风貌,商业氛围,生态景观,休闲体验的高度和谐。</p> <p class="ql-block"> 真正托起小街品牌的是历史机遇。周围环境改变大幅度提升了小街的价值。出小街向西五十米,是气势恢宏的周王城广场。以周文化为主题,广场正中修建了周公营造洛邑雕塑。周王城是历史上真正在洛阳建都的第一座都城。周公是世界上提出用方格网规划城市的第一人。,比西方提出方格网城市理念早600多年。也是中国最早的城市规划蓝本。其规划理念极大影响着中国历代王朝的城市建设。无论是当今城市建设成就,还是古代城池建设的辉煌,都是对周公智慧的继承。</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周王城广场,是展现崭新洛阳文化和民风的窗口。也是民众聚集之地,文化娱乐和体育锻炼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广场的北端是天子六驾展览区,也是周王城广场的最靓丽的明珠,不知令多少历史学家和民众趋之若鹜。</p> <p class="ql-block"> 历史大潮中的小街,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小街。游客在浏览历史特色古迹时,顺理成章到此休闲品味。气势磅礴的广场犹如伟丈夫般呈现历史的厚重,小街宛如小家碧玉般奉献温柔与温馨。一个执着于久远的考古探索,一个注重于创新中的日新月异。</p> <p class="ql-block"> 小街与广场中间的马路上挂满了成排的黄色灯笼你可以抬头观看,每一盏灯笼上,写着一个大字。这些字,都是不同的姓氏。大约有数百盏灯,囊括几乎所有的姓氏。华灯初上的时候,你走进这个长廊,一定感觉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你的姓氏也一定是同样闪烁着光芒。</p><p class="ql-block"> 小街,你的又一个灯火通明的夜晚开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