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题记:这是我用眼泪写的一篇记叙文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养育孩子是为了什么?有人说为了孩子成龙成凤,也有说养儿为了防老。其实,许多父母养育孩子并不求回报。他(她)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践行父母养孩子、爱孩子,陪伴孩子,欣赏孩子一天天长大的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从本质上说:养育孩子是</span>人类赋于父母本能、那就是对儿女一一无私的爱!</p> <p class="ql-block"> 我和老伴都是四零后,老伴一生养育了三个女儿、拉扯了六个外孙。现在大外孙女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我的家庭成了四代同堂,一个充满爱心、和谐、幸福的家庭。</p> <p class="ql-block"> 老伴生前是一名儿科医生,职业成就了她爱孩子,养育孩子之道。并把教化孩子的方法代代相传到第四代。那就是从孩子跚跚学步就让她(他)为家早做事、多做事、养成爱家的良好习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是老伴下乡巡迥医疗给病人看病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一、不宠孩子、让孩子从小适应各种艰苦环境。</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九年到一九七三年,老伴在边疆农村地区医院工作。那个年代<span style="font-size:18px;">医院工作、生活条件极差。唯有一点是因为我在外地学习,领导特别照顾。</span>妻子可以边工作、边带孩子。有时妻子出诊,孩子就成了医院的孩子。谁带都不哭不闹,我的大女儿从小就是在这样艰苦环境中长大。</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七八年二女儿慧慧、三女儿颖颖又相继降生。五岁的大女儿,成了家里的主要帮手,她早早学会带妹妹。学会了铺炕、叠被子、打扫家、洗锅涮碗等家务活。</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六年县里组织学大寨工作队 。我和老伴双双被抽调,我是学大寨工作队,老伴是6.26巡回医疗队,俩人不在一个公社。由于老伴经常出诊,只好由我带着女儿下乡。那年,大女儿红红(7岁)二女儿慧慧(4岁)。下乡期间,她俩和我一起住农家、吃派饭。内蒙后山的冬天,天寒地冻,刺骨白毛风一刮好几天。遇上这种天气,生产队队长就用 大皮祆裹住老二帮我抱一个,我领上大女儿吃派饭。<span style="font-size:18px;">女儿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是七岁的大女儿和我下乡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村照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 艰苦的环境也养成了孩子相亲相爱的精神。这种精神一直保持到她们各自有了家庭和孩子。现在、三个女儿和刚成家的大外孙女都住在冶河明珠一个小区。她们守望相助、亲如一家,让亲友、同事、邻居羡慕不己。</p> <p class="ql-block"> 二外孙女延安出生后,家境并不好,在困难的家庭背景下长大。从上小学到上大学,以及毕业后参加工作、都没有离开姥姥,老爷,姨夫、姨姨的关爱。正如她所说的那样:“我在这个家庭并不缺爱,姨夫如父给了很多关爱。我现在这份我既喜爱、又体面的工作(县职教中心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就是姨夫拍扳决定的。我感到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真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是二外孙女延安在县职教中心给高二上课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 笫四代重外孙女沐桐,刚跚跚学步就开始哇哇与妈妈、姥姥交流、争着和妈妈做事,给妈妈递个扫把,簸箕,水桶,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p> <p class="ql-block">这是刚会走的重外孙女给姥姥送扫把簸箕</p> <p class="ql-block">二 教育孩子养成学习好习惯</p><p class="ql-block"> 老伴的童年长年陪护住院的妈妈,到她学医,从医职业生涯诠釋了她对学习的重要性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她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在孩子五、六岁,荫发智力黄金时期。老伴就培养他们的志向,让他们懂得长大无论做什么,没文化,沒本事不行,向她俩灌输 “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只有学习才能成就人生 ” 特别她亲手带大的两个外女崇尚学习,追求卓越。分别在2021、2022年在参加省,石家庄市事业编聘招考试中双双夺冠。二外孙女以平山第一名取得幼师资格。被分配到县职教中心任专业教师,大外孙女在参加全市1200多人,竞争平山两个指标中,笔试,面试以第一名被录取,被分配平山镇财政所工作。</p> <p class="ql-block">三,让孩子从小养成不怕苦的性格</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零年三女儿智颖刚满三岁、拿着姐姐刚买的小刀,学姐姐削铅笔,把手指快削到骨头、流血如注。女儿自知犯了错误、不吭不哭。老伴发现后,没有责怪女儿、还表扬了女儿不怕流血疼痛,是坚强的乖孩孑。小三的这个往事,也成了教育几个外孙好教材。使她们懂的在生活中,嗑嗑碰碰、以至流血再所避免,从小要学会坚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是三女儿四岁时用姐姐刚买的削笔刀,把手指头切到骨头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四,穷养孩子,不给孩子物质上过多的满足。</p><p class="ql-block"> 老伴的童年,母亲患心脏病、常年卧床、住院,父亲忙于工作。她十一岁就掌握起全家买米、买面、蔬菜等付食品财务开支,养成了精打细算过日子习惯。</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二年有了自己的家以后,那时,我两每月只有66元的工资,除维持一家的柴米油盐日常开支,还要添置必备的家具,加上给孩子顾保姆、上幼儿园费用,并要接济在农村的母亲、大哥。每月老伴手掰手的算计着当月工资怎么花。让我体会到有家难、当家更难!</p><p class="ql-block"> 尽管家里开销收不付出。也不愿委屈孩子,常给她 们一些零花钱。大女儿从不乱花钱,把钱放在存钱罐里、攒到开学做学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七、一九八八年红红、慧慧分别考上省工运学校。(现河北工运学院)老伴每月只给她俩30元生活费。她俩省吃俭用,经常自己做饭,一直到完成学业。三女儿智颖考上石家庄卫校也是这样。</p> <p class="ql-block"> 她们参加工作后,每月发了工资,除自己留少量零花钱,其余都交给了母亲。这个习惯也就成了家里不成文的规矩。</p> <p class="ql-block"> 到了三个女儿谈婚论嫁的年龄,老伴教育女儿要把“人品”作为择偶的标准。<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个女婿都来自农村贫苦家庭,</span>老伴和我从没有嫌弃女婿家贫。</p><p class="ql-block"> 女儿(婿)扯证后、筹办婚宴(除三女儿由女婿建龙部队操办外)老大、老二全由我家出资操办。</p><p class="ql-block"> 她们婚后老伴又嘱咐女儿,既不能嫌弃贫家出身的丈夫,更要善待公婆以及他们的全部社会关系。从他们结婚到现在,出自贫寒家庭丈夫自强不息,更懂得感恩、懂得孝悌、懂的关爱妻子和家人”。</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现在、三个女儿、女婿都有房、有车、小日子一个比一个过得好。这些都是传承了老伴勤俭过日子的基因,延续了智家人良好的家教、家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是三个女儿,女婿和他们的孩子与我照的合家欢</span></p> <p class="ql-block">五、让孩子从小参于家里大事小情。</p><p class="ql-block"> 大外孙女园园,从小就养成爱操心的习惯。就是在天津上学时、回家看见家里卫生紙、抽纸快用完了,拉圾桶不能用了、筷子该換了。她就会从网上买好给家寄过来了。</p><p class="ql-block"> 她在津工作后,对父、母、姥姥、姥爷更是关心。姥姥脑溢血成植物人。她在天津从网上给姥姥买了升降医用床、喷气式气垫、多用脉膊血氧仪⋯⋯。怕老爷伺候姥姥孤独,给买了智能手机。大外孙女从小就把家作为心灵港湾,倾力爱心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事实证明:孩子对家干事越多,就越有担当和奉献精神。</p> <p class="ql-block"> 六、让孩子学会感恩</p><p class="ql-block"> 百善孝为先、父母就是晚辈的一面鏡子。一个家庭孝亲敬老、感恩感德,都体现父母身上。</p> <p class="ql-block"> 老伴的父亲一生脾气暴躁、对儿女有偏爱。因为她是长女,她从不忌怨父亲。为照顾父亲,她舍弃了在内蒙很好的工作,奋斗大半辈子营造的社会关係调回老家。</p><p class="ql-block"> 老伴三十多年如一日,每逢下了夜班、节、假日都会大包小包拎上父亲喜爱的水果,食品去探望、陪伴父亲;就是在她临终前三天、早晨四点多、还要包上50个父亲爱吃的猪肉、芹菜饀餃子送到省医院,带病伺侯父亲….…。</p><p class="ql-block"> 母亲遗骨从天津运到平山后,老伴先是放在家里,后来,按照雪元大伯嘱咐才把母亲遗骨寄放到灵堂。直到父亲病逝、才由外孙女婿李建龙亲手把她父母遗骨合葬,让二老落叶归根。</p><p class="ql-block"> 老伴以自己的德行教育了后代,为孩子做出最好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 三个小棉袄传承了母亲的孝亲美德。特别是老伴走后、对我更关心、更体贴。几乎每个礼拜都要带上孩来探望、陪伴父亲,家里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应时水果、各种点心、肉食也从来没有断过。时尚的衣服买了一件又一件。</span>就是最小的外孙女诺诺,看见姥爷来家,就急忙递上拖鞋,沏茶倒水,端上她的喜欢的小食品……这样的幸福感,这都源于老伴养育孩子有方。</p> <p class="ql-block"> 大女儿结婚近三十年、她待婆婆和自己的亲娘一样。每周都要买上水果、食品、蔬菜去探望、陪伴婆婆。今年看婆婆腿脚不好、又多次亲自跑中介给婆婆顾上保姆。难怪婆婆逢人就夸“我的儿媳、比亲闺女还亲”。</p> <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一年六月二十五日恰逢麦夏,老伴第一次脑益血、当时、两个女儿在石家庄读书,三女儿还小。在东小齐的三姨每天往返二十里、白天割(收)麦,晚上陪床、一直陪护老伴脱离危险。</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来,三个女儿把三老姨作为娘亲。年前,三姨夫病危。临终前、三个女儿每天都守在老姨夫病榻前、当护师的三女儿为老姨夫输液、量血压、测血氧、服侍到离世。一直守灵安葬,料理了后事。三个女儿对三老姨夫,三姨的孝心,感动了东小齐参加葬礼的所有村民。</p><p class="ql-block"> 这些都源于老伴的感恩教育。</p> <p class="ql-block"> 三女儿与李建龙的婚事曾一度因为他是西安人怕女儿随他去西安,遭到一家人反对。是大爷、大娘成就了她俩的婚姻。多少年来她俩知恩图报、几乎每年都要去探望远在内蒙的大爷大娘。大爷大娘离世后并去守灵服孝,一直到安葬。</p><p class="ql-block"> 二零零五年六月建龙去内蒙探望大娘时、遇上大娘苦于腿脚不好上不了楼,不能去探视有病的亲人。建龙背着大娘六层楼上上、下下,终于实现了大娘的心愿。大娘逢人就夸侄婿:“我有儿、有女,让侄女婿背着看病人真不好意思!”</p> <p class="ql-block"> 写于石家庄平山上东区</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25日</p><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18 日二次修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