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如切如磋共教研,齐头并进同成长。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5月25日山东省第40期齐鲁科学大讲堂活动在大家的殷殷期待中再次如约而至。此次活动由郑习媛老师主持,大家认真聆听了来自日照市课程资源开发团队打造的“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五节课例,然后是王宪芳和韩玉明两位特级教师对课例的精彩点评,活动最后由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李玉峰教授总结发言。</p><p class="ql-block"> 科学课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科学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识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所以小学常识、科学学习启蒙阶段学习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发展,而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保证课程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p><p class="ql-block"> 活动开始,课程资源研发团队的五位老师以说课形式依次展示了各自研发的课例资源。本次活动的课例充分展现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何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这次展示的课例特点鲜明,教学方法独特,让人眼前一亮 。</p><p class="ql-block"> 王桂云老师的课例《海洋与陆地》通过学生对地球模型的观察估测分析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分别经历观察估测、活动探究等环节多种方法去验证问题得出结论。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郑习媛老师在课例《陆地上的水》中通过资料整理和画图等方式锻炼了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来探究陆地上的水,促进了学生科学观念的形成,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由柏晓丽老师分享的课例《水的三态变化》在充分尊重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前提下,通过“课前自学—课中教学—课后拓展”的教学策略鼓励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深入体会水的三态变化。</p><p class="ql-block"> 董义芳老师在课例《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先初步描述水循环的过程,然后通过问题启发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帮学生构建水循环的概念,最后通过拓展思考帮助学生增强节水观念,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p><p class="ql-block"> 王钧文老师的课例《水流对地表的影响》通过学情前测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从学生“模拟”下雨开始,引导学生对“雨水”降落时地表和径流的观察,认识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p><p class="ql-block"> 王宪芳和韩玉明两位专家深入浅出地对五节课例进行了分析讲解,专家的点评鞭辟入里,引人深思,两位专家归纳了每节课的亮点,指出每节课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指导性建议,为案例后续的修改完善提供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由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李玉峰教授作总结点评。李教授首先进行了课例概述,然后对五节课例做了中肯的点评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最后就在科学课例开发中如何渗透科学文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为老师们提供了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新思路,开阔了教学的视野。</p> 各区县学习剪影 <p class="ql-block"> 南风知我意,教研正当行。初夏时节,山东省小学科学老师们云端相聚,共赏科学之美,远眺科学智慧!通过此次活动,老师们聆听了优秀课例,分享了学习心得,收获满满,为接下来的科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