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提起林徽因,心里总是充满了敬佩。不只是因为她的美丽,当然,这是显而易见、有目共睹的,这可以带来喜欢,还不足以让人敬佩。而兼具美丽与智慧,好像“秀外慧中”这个词,就是专为她而造的,让我对她多了些赞赏。直到看到抗战胜利后,梁丛诫问起曾一度避战四川李庄的母亲“如果日本人打到四川,你们怎么办?”林徽因非常平静答道“中国读书人还有一条后路嘛,我们家门口不是江吗?”!舍身取义的气概跃然眼前,敬佩之心由然而生,再也莫法抹去。</p> <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这个寓美丽的容颜、有趣的灵魂、高贵品格一体,理当成为女神的女人,被津津乐道,甚至被万般诋毁的,却是她与三个男子的感情,让我很是痛惜和愤怒。</p><p class="ql-block"> 无需迴避,她的情感生活中,除丈夫外,实实在在出现过两个男人。但她的态度和作法,呈现出来的,是她的坦荡、清醒,还有智慧,足以让人佩服之至。</p><p class="ql-block"> 婚前,当梁思成问起:“有一句话,我只问一次,以后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音的问答是:“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可见,其对丈夫用情有多深。</p> <p class="ql-block"> 徐志摩疯狂爱上林徽因,不惜为此强迫已有身孕的妻子离婚,让很多人齐刷刷把仇恨的剑射向林徽因。殊不知,林徽因却从这一举动,看到了“他爱的不是我,是他想像出来的林徽因”。可见,年青的林徽因是何等清醒、何等智慧!虽然,之后的林徽因一直与徐志摩保持密切联系,直到徐离开人世,但稍留心,就会发现,她对徐只不过是对诗人才气的推崇和自由精神的认可。在她的文章“怀念志摩”中,详细回忆了他们的相识、相知,并毫不讳言对徐失事的万般痛惜和不舍,如此纯粹、如此坦荡,岂能是龌龊者之为。而被徽因先生悬于床前的失事飞机碎片,原为梁思成先生带回。不难看出,他不仅理解,而且认同、成全妻子这份感情,试问:如果不是基于深厚的友谊,焉能是其他!无独有偶,徽因先生飞行员弟弟抗战中牺牲时,她同样收了一块飞机碎片。不得不说,徽因先生对身边所爱之人,都倾注了无限真情。</p> <p class="ql-block"> 徽因先生与金岳霖先生之间的感情,更自始至终都在阳光之下,不容污损。的确,他们曾在错的时间碰到了感觉对的人,但徽因先生选择直面,向夫君道出自己感情上的出轨,完全是坦坦荡荡的君子所为。而梁思成一句“我很爱你,但你是自由的!”不仅让林徽因明白夫君爱的深沉,也让金岳霖先生自愧弗如。至此,他们用行动演绎了“发乎情,止乎理”的道德约束,把男女之情转为亲人之爱,长期毗邻而居,不惧人言、不行丑事,若非君子,又岂敢如此、岂能做到!</p> <p class="ql-block"> 此外,也有一些人拿着所谓大家的批评质疑徽因先生,在我看来,更是莫名其妙的。大家未必字字珠玑,反到是大家,有时更自以为是,容不得与他有佐。何况,大家也有羡慕嫉妒恨之常情,其攻击别人的力量更甚于常人,影响力更大。至于那位硬要诋毁先生的林姓人氏,不知那来的底气与先生比,费尽心机,不过是蹭热度蹭到丑态百出、丑事毕现,终究一跳粱小丑罢了,活生生惹得别人恶心一番!</p> <p class="ql-block"> 其实,徽因先生最闪亮之处恰恰是被许多人忽视之地!</p><p class="ql-block"> 譬如,她的爱国节操。当日本侵华战争来临时,正居北京的林徽因在给8岁女儿的信中写道“如果日本人要来占北平,我们都愿意打仗,那时候你就跟着大姑姑那边,我们就守在北平,等到打胜了仗再说。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真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真有决心才好。”</p><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29日,日军开始进驻北平城。8月的一天,梁思成忽然收到一封署名“东亚共荣协会”的请柬,他被邀请参加日本人召集的一个会议。梁思成、林徽因当即决定,决不用自己的学识为日本服务,断然离开北平奔赴南方。</p><p class="ql-block"> 以两位先生的学识、成果和影响力,他们当时完全有能力出国过舒适安逸的生活,但他们却义无反顾地留在国内,在颠沛流离、疾病不断的凄苦生活中,完成了对中国大量古建筑的调查、研究,形成了累累硕果。</p> <p class="ql-block"> 譬如,她对事业的执着。先生儿子回忆母亲时,曾称 “对于古建筑,她却和父亲一样,一开始就是当作一种近乎神圣的事业来献身的。 ” 事实确实如此。1930-1945年15年间,林徽因、梁思成对我国15个省,190个县2738处古建筑进行了调查,很多古建筑,如河北赵州石桥、山西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都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全国以及国际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的。要知道这个时段贯穿了我国14年艰苦的抗日战争!其间的艰难困苦,真是难以想象;其间的百折不挠,又有几人能比 !</p> <p class="ql-block"> 譬如,她精湛的专业才能。先不论先生“中国第一代女建筑学家,诗人,作家”的名讳;亦不看先生不管是建筑领域,或是文学园地那些眼光独到、颇有建树的文章;单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深化方案设计者;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设计者”;抢救景泰蓝几项,已经让无数人望其项背了!</p> <p class="ql-block">可惜,1955年4月1日,刚51岁的先生,为她挚爱的祖国和理想费尽了心力,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留下许多遗憾和无尽的怀念。</p><p class="ql-block"> 今天,重拾先生点滴,只是想说“先生,你是我心中永远的女神!”</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