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br> 天苍苍,野茫茫, <br> 风吹草低见牛羊。 <br> 男儿血,英雄色。 <br> 为我一呼,江海回荡。 <br> 山寂寂,水殇殇。 <br> 纵横奔突显锋芒”。</div><div> 这首古代民歌,歌咏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人们热爱西北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也可以视为这次大西北之行的写照。</div> 2021年5月1日至10日,随摄影团队赴祖国的西北青海、甘肃进行了环线摄影采风活动。<br> 我们此次出行正值“五一”长假期间,为避开旅游旺季,领队选择了地大人稀,游客罕至,甚至是无人区的线路。虽然没有拍到非常满意的所谓大片,但是再次走进了祖国的大西北,切身体验了一把那里的“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不度玉门关”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另一种地理环境和心理感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我把标题写作“摄影采风纪实”,不是为了展示作品,主要是用镜头记录一下这次行程和去到的主要地方。<br> <h1> <b>塔尔寺</b></h1><h3> 四月三十日下午在郑州乘火车,五一上午抵达青海西宁市的集结点,由于5月2日才开始正式活动,利用下午的空闲时间,摄友们相约一起去著名的塔尔寺浏览一番。<br>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距省会西宁市26公里的莲花山坳中,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是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 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div> 塔尔寺始建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600余亩,寺院建筑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殿宇高低错落,交相辉映,气势壮观。位于寺中心的大金瓦殿,绿墙金瓦,灿烂辉煌,是该寺的主建筑。它与小金瓦殿(护法神殿),大经堂,弥勒殿,释迦殿,依诂殿,文殊菩萨殿,大拉让宫(吉祥宫),四大经院和酥油花院,跳神舞院,活佛府邸,如来八塔,菩提塔,过门塔,时轮塔,僧舍等建筑形成了错落有致,布局严谨,风格独特,集汉藏技术于一体的宏伟建筑群。<br><div> </div></div> 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绚丽多彩的壁画和色彩绚烂的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div> 酥油花,是一种用酥油(黄油)塑形像物的特殊技艺,最早产生于西藏苯教,是施食供品上的小小贴花。</div><div> 壁画,多以矿物颜料画在布幔上,内容主要为经变、时轮、佛等。<br></div><div> 堆绣,是塔尔寺独创的藏族艺术之一。它是用各种色彩艳丽的绸缎剪成各种佛像、人物、花卉、鸟兽等,然后以羊毛或棉花之类充实其中,再绣在布幔上。因此有明显的立体感,看上去,层次分明,栩栩如生。 <div> 我们在寺院专门留意和有幸目睹了“塔尔寺三绝”。</div></div> 5月2日从西宁出发,大约一个小时左右开始进入祁连山,一路上没有走高速,在祁连山脉穿越。在门源岗什卡雪峰和祁连山祁连草原停车拍摄,这一路并没有什么像样的风光,有雪山,但是没法与西藏的雪山比美;有草原,但都是满目荒凉和枯草凄凄。 <h1> <b> 冰沟丹霞</b><div><h3> 下午沿227国道,出青海进入甘肃,去张掖新景点“冰沟丹霞”。<br> 冰沟丹霞景区是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没有选择五彩丹霞,选择了游人很少的冰沟丹霞,冰沟丹霞以砂岩地貌遗迹景观为主体,是国内窗棂状宫殿发育最好、规模最大的地质地貌遗迹,是""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质命名地,被评为"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中国第一"。</h3><div> </div></div></h1> <br> 冰沟丹霞以"雄险神奇"而著称,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景区内广泛分布丹霞崖壁、石墙、石柱、尖峰、丘陵等地貌形态,尖峭挺拔,连绵不断,气势宏伟。 先后被《中国地理杂志》和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7大丹霞地貌"之一,以及 "世界10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 <h1> <b> 嘉峪关</b></h1><h3> 嘉峪关名声很大,许多人都到过这里 。嘉峪关,又称“天下第一雄关”,是明代长城的终点,屹立在茫茫戈壁和巍巍雪山之间,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br> 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的美称。</h3>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公里。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div> 内城有东西二门,西曰“柔远”、东曰“光化”,其上均建有三层三檐歇山顶式城楼,与关楼位于一条中轴线上。城墙四角建角楼,南北墙正中建敌楼。内城中轴线北侧有清代游击将军府一座,是嘉峪关历任游击将军办公之处。<br></div> 嘉峪关的主要景点除了有嘉峪关关城之外,还有悬壁长城、长城第一墩等景点。这次只安排拍摄了嘉峪关关城,我在许多年以前曾经去过悬壁长城和长城第一墩,找出当年的图片加以完善嘉峪关。<div> 断壁长城和 [悬壁长城] 悬壁长城是嘉峪关西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黑山峡口之南,为东西走向。悬壁长城在峡谷的北面,为南北走向,城墙陡峭直长,气势雄伟,垂若悬臂,有“西部八达岭”之称。<br></div><div><br></div> 长城第一墩:即讨赖河墩,它是明代万里长城从西向东的第一座墩台,是明代长城的西端起点,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墩台矗立于讨赖河边近80米高的悬崖之上,可谓:“天下第一险墩矣”。 <h1> <b> 阳关</b></h1><h3> 提起阳关,人们马上会想到一首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这首杰作,可谓千古绝句,广为流传。<br> 我对阳关并不了解,最初的了解也是来自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h3> 阳关,为汉王朝防御西北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关隘,也是丝绸之路上中原通往西域及中亚等地的重要门户,凭水为隘,据川当险,与玉门关南北呼应,名扬中外,情系古今。<br> 阳关古塞建在荒漠之中,考古学家研究发现,阳关占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之险要地势。<br> 阳关故址和玉门关同为汉唐通往西域的交通门户。阳关道今日尚存的宽约36丈的阳关大道,可知当初的交通要是何等的道车水马龙。<div> 至今民间还流传着:“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的谚语。意思就是你我井水不犯河水,不要干涉我的事.指互不妨碍,各行其道。</div> 阳关,一座被流沙掩埋的古城,一座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古城。这里残存部分房屋、农田、渠道等遗址,当大风过后,这些遗址清晰可见,引人瞩目。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凄凉悲惋,寂寞荒凉。<br> 今日的阳关,不再是王维笔下"西出阳关无故人"凄凉委婉的代名词,我们午餐在附近的一个村庄,这里有宽阔道路,杨树行行,绿树成荫,林茂粮丰、泉水清清、葡萄串串的好地方,可惜没有拍几张照片。 <h1><b> 玉门关</b></h1><h1></h1><h3> 人们往往容易把玉门和玉门关相混淆,通常说的玉门,多是指玉门油田,而玉门关则是汉武帝开通的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的关口。</h3> 玉门关遗址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西距罗布泊150公里,四境多戈壁、荒漠、草甸。遗址核心区以小方盘城遗址为中心。 <div> 玉门关在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当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当随之设立。</div>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玉门关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h1><b> 莫高窟</b></h1><div> 说到莫高窟名声很大,我大概是第三次来这里了,这次看到变化很大,它一直为国家文物的重点保护,并为众人所赞扬。</div><div>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后历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b><br></b></div> 莫高窟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 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div>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div> <b> 建筑艺术</b>:敦煌石窟存有500多个洞窟中保存有绘画、彩塑492个,按石窟建筑和功用分为中心柱窟(支提窟)、殿堂窟(中央佛坛窟)、覆斗顶型窟、大像窟、涅盘窟、禅窟、僧房窟、廪窟、影窟和瘗窟等形制,还有一些佛塔。窟型最大者高40余米、宽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足盈尺。<div> 它的建筑艺术成为了中国民族形式 其中不少是现存古建筑的杰作。在多个洞窟外存有较为完整的唐代、宋代木质结构窟檐,是不可多得的木结构古建筑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div> <b> 彩塑艺术 :</b>敦煌石窟开凿在砾岩上,除南北大像是依山而建的石胎泥塑外,其余多为木架结构。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 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左右(善业泥木石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b> 壁画艺术</b>:从中国绘画美术的门类角度看,敦煌石窟壁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动物画、装饰图案画都有千年历史,自成体系,数量众多的特点,都可成为独立的人物画史、山水画史、动物画史、装饰图案画史。特别是保存了中国宋代以前即10世纪以前如此丰富的人物画、山水画、动物画、装饰图案的实例,这是世界各国博物馆藏品所未见的。 <h1> <b> 鸣沙山</b></h1><h3> "传道神沙异,暄寒也自呜,势疑天鼓动,殷似地雷惊,风削棱还峻,人脐刃不平"。这首生动的咏景诗,是唐代诗人对敦煌鸣沙山奇观的描述。鸣沙山自古就以璀璨、传神的自然奇观吸引着人们。</h3> 鸣沙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敦煌市南郊七公里的鸣沙山北麓,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整个山体由细米粒状黄沙积聚而成。<div> 鸣沙山有两个奇特之处:人若从山顶下滑,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竟会痕迹全无。 鸣沙山、沙峰起伏,山"如虬龙蜿蜒",金光灿灿,宛如一座金山。鸣沙山曾被称为"沙角山",为我国四大鸣沙山之一。</div> 天地奇响,自然妙音,所谓鸣沙,并非自鸣,是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奇观,有人将它誉为"天地间的奇响,自然中美妙的乐章"。极目远眺,敦煌鸣沙山那一道道沙峰如大海中的金色波浪,气势磅礴,汹涌澎湃。细看山坡上的沙浪,如轻波荡漾的涟漪,时而湍急,时而潺缓,时而萦回涡旋,真是迭宕有致,妙趣横生。站在沙海中,天地豁然开朗,心胸顿时开阔。 <h1> <b>月牙泉</b></h1><h3> 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长约150米,宽约50米,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的源头是党河,依靠河水的不断充盈,在四面黄沙的包围中,泉水清澈明丽,且千年不涸,令人称奇。可惜的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河和月牙泉之间已经断流,只能用人工方法来保持泉水的现状。由于月牙泉边已建起了亭台楼榭,再加上起伏的沙山,清澈的泉水,灿烂的夕阳,吸引了不少游客。</h3> 按照行程安排,从敦煌向西,进入罗布泊无人区拍摄丹霞地貌,但因军事活动原因,取消了这次的罗布泊无人区之行。<div> 未完待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