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下,有幸参与了重庆师范大学廖诗芳老师的“知觉—动作康复课程”培训班。在学习的过程中,廖老师通过班级学生视频的观察与分析,给出了教学建议:学生的康复与教学最好重新回到地垫上进行,班级里的崔涵、杨枋榆、赵梓郡和王茗杨(均为自闭症)要多输入弯曲,多做高跪姿、跪坐姿、蹲姿或者交替半跪,刘洋和韩福泽(均为唐氏综合征)以增强骨盆力量为主;在整个的教学活动中,要遵循学生的感知觉需求,不能造成紧张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加入条件制约或者数数制约,引导学生遵循规则、与人建立和谐互动、学会表达自己;在康、教结合中,逐渐改善学生的感知觉、增强自我表达和自我控制能力,逐渐提升学生的模仿能力、学习能力等。</p> <p class="ql-block"> 课程实施:</p><p class="ql-block">一、个别化评估:针对学生的目前能力大多在6到9项,所以评估以交替半跪为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评估视频可以看出来,赵梓郡和崔涵的数数能力、动作的完成能力都很好,但自我控制能力弱一些;杨枋榆可以在老师的语言提示下完成动作,而且动作和数数可以一一对应,但动作的稳定性还需要加强;刘洋和韩福泽的骨盆力量都非常弱、极其不稳定,动作的完成度不高。</p><p class="ql-block"> 评估中反应出来的问题及教学重点:崔涵能力虽好,但前提是情绪要稳定,所以目前的重点还是控制情绪放在首位:赵梓郡能力很好,但控制力弱一些,平时要多些约束与引导,培养自我管理意识;杨枋榆的问题还是以动作的稳定性为主,同时加强对语言的理解与及时反馈;刘洋和韩福泽要多多加强骨盆力量的增强训练。</p> <p class="ql-block"> 二、集体课:</p><p class="ql-block"> 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问题与特点,在集体课的设计上也要照顾到每个学生的需求。综合全体学生的共性问题,在集体教学中要多采取跪坐姿、高跪姿或者四点爬姿,教学环节的设计要体现趣味性、灵活性,把目的性融入游戏活动中,降低学生的紧张感,以达成康复和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 (视频:课前热身:听音乐(开始、停止)高跪走或四点爬走(弯曲输入、跟随、模仿、规则遵守等)、高跪姿拍手(骨盆及下肢力量训练、跟随、模仿、听指令、数数、一一对应等)、跪坐姿传球游戏(弯曲输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指令听从、手眼协调、肢体控制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全人疗愈”理念下的“知觉—动作康复课程”,是一门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学习问题、沟通问题等等的课程,但所需时间较长,也需要得到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其最终的效果可能会在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之后才能看到本质上的进步,目前获得初步效果的案例就是杨枋榆,大约用了三年的时间;另一个家长在积极配合的案例就是崔涵(严重的攻击性和情绪问题),虽然在3年前我就在做其工作,但真正有所改变、家长真正配合实施这套课程与理念的是这个学期。从枋榆与崔涵的3年对比来看,真正对学生有影响的是家长的作用,所以目前芽芽班的工作重点一是做好“知觉—动作康复课程”,二是做好家长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 在特殊教育中,面对着不同类型的特殊学生,有太多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学习、去实践、去提升的领域了,也许前路未必光明坦荡,但也一定充满无限可能!“变”蕴含在每天坚持的一点一滴中,充实的5月即将结束,期待精彩的6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