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观点一:四个还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把创造带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观点二:以人为本</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新基础教育”最关心的是人。它改变一个人,改变他头脑中观念,改变他的教学行为、教学思想,结果是教师更新了,课堂更新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一种探索精神,要有一种自我超越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观点三:服务目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新基础教育”并不是为最好的学生准备一项改革方略,而是为所有愿意改变自己、愿意实现更好发展、愿意完善自己的教育群体服务的。</p> <p class="ql-block">观点四:生态教育</p><p class="ql-block">“新基础教育”并不是要强扭什么,而是要使原本就因生命存在而充满内在生机的教育,从被传统教育弊端造成的“沙漠状态”,重新转回到“绿洲”的本真状态。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是教育的“生态工程”,是教育的返朴归真。</p><p class="ql-block">观点五:教育的意义</p><p class="ql-block">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p><p class="ql-block">观点六:课堂的意义</p><p class="ql-block">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做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该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由此而激发起自发地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积极地投入教学改革。</p> <p class="ql-block">观点七:教师的智慧</p><p class="ql-block">教师的创造才能、主导作用,正是在处理这些活的情景中得到发挥,这些活的情景向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提出一系列的挑战:当学生精力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到关注?你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p><p class="ql-block">观点八:教师作用的发挥</p><p class="ql-block">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教师尽管教同一门课,面对同一批学生,但他在每节课上所处的具体情况和经历的过程都并不相同,每一次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教师的创造才能、主导作用,正是在处理这些活的情景时向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提出一系列的挑战。</p><p class="ql-block">观点九:模式问题</p><p class="ql-block">我们要警惕模式问题。要求教师的行为是操作的、按模式去行动意味着什么呢?就是意味着你把他看成手段,看成不能思想的人、不能自己领悟的人、不能自己去反思、去发现自己和改变自己的人。这个时候,你就需要一个外在的模式、外在的操作去规范他的行为。这样,你还是把他看成一个行为者,而不把他看作是一个思想和行为统一的人。</p> <p class="ql-block">观点十:课堂操作</p><p class="ql-block">在课堂实践中到底应该什么做,这个创造空间应该还给教师,不用去做那么细致的规定,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他完全可以从当时的情景、他的感受、他的一些想法去做起。我们不是要给他一个模式,我们是要他有这样的创造的冲动,要他生长出智慧来,要他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一个可以主动地、自主地创造的人。“新基础教育”的价值在这里,“新基础教育”的艰难也就在这里。</p><p class="ql-block">这种把丰富复杂、变化不居的教学过程,简约化为特殊的程序化的单一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抽象、隔离出来,是传统教学观最根本的缺陷,它导致课堂教学的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智慧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不但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且受到压抑和制约,从而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p><p class="ql-block">观点十一:教师定位</p><p class="ql-block">“新基础教育”追求的是“即是创造者,又是学习者;即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即改变旧的教育模式,也改变自己。”</p><p class="ql-block">“新基础教育”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很多问题。发现问题就是发现了发展的空间。问题意味着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地解决这些问题。当然问题不会自动地转化为发展空间,这需要的是我们对现实的态度,做积极的现实主义者。</p> <p class="ql-block">新基础教育:让教育还原为本色的教育,就是尊重、实践教育规律。</p><p class="ql-block">新基础教育:让教育成为接受者愉悦接受的教育,就是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p><p class="ql-block">新基础教育:让教育成为师生互动的教育,就是追求师生共同发展。</p> <p class="ql-block">叶澜论点:</p><p class="ql-block">新论一:在我看来,普通中小学是整个中国教育的基石,是孕育中华民族未来的摇篮。实现转型,是中国学校21世纪初变革的基本走向和关涉全局的基础性核心任务。</p><p class="ql-block">新论二:我把21世纪初中国学校变革的核心走向定位“实现转型”,即学校教育的整体形态、内在基质和日常的教育实践要完成由“近代型”向“现代型”的转换。</p><p class="ql-block">新论三:“新基础教育”课题组与实验学校的成员,正努力地把上述认识转化为实践形态,开展着创建新型学校的研究性学校改革实践活动。</p> <p class="ql-block">“新基础教育”宗旨:</p><p class="ql-block">就是要从生命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真正“活”起来。</p> <p class="ql-block">“新基础教育”三个转换:</p><p class="ql-block">一是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教育观念转换;</p><p class="ql-block">二是改革学校日常的教学生活与班级生活,实行实践层面上的转换;</p><p class="ql-block">三是转变师生在学校的生存方式,实现师生生命在生存意义上的转换。</p> <p class="ql-block">“新基础教育“四个“还给”:</p><p class="ql-block">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p><p class="ql-block">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p><p class="ql-block">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p><p class="ql-block">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课堂教学七条:</p><p class="ql-block">1、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1/3.学习空间的结构要体现开放性、多样性与灵活性);</p><p class="ql-block">2、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p><p class="ql-block">3、实现师生之间的民主与平等;</p><p class="ql-block">4、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p><p class="ql-block">5、促进师生的有效互动;</p><p class="ql-block">6、实现学生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p><p class="ql-block">7、注意教学行为的反思与重建。</p> <p class="ql-block">班级建设七条:</p><p class="ql-block">1、学生自主参与班级建设,体现学生主人翁意识;</p><p class="ql-block">2、班级管理中岗位设置的广泛性与动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的岗位,培养责任感;</p><p class="ql-block">3、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体现发展的均衡性;</p><p class="ql-block">4、班级建设中体现学生的创新性和特色;</p><p class="ql-block">5、关注学生在班级日常生活中的质量;</p><p class="ql-block">6、班级群体中对学生评价的多元性;</p><p class="ql-block">7、班级建设中家长的参与性。</p> <p class="ql-block">叶教授谈课堂教学</p><p class="ql-block">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p><p class="ql-block">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p><p class="ql-block">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p><p class="ql-block">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p><p class="ql-block">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p><p class="ql-block">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p><p class="ql-block">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p><p class="ql-block">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p><p class="ql-block">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p><p class="ql-block">你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p><p class="ql-block">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p><p class="ql-block">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教学改革在于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师生共同感受着其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