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江南的古镇我去过很多,乌镇、西塘、周庄、南浔、宏村、西递村、朱家角、枫泾古镇、南翔古镇……</p><p><br></p><p>它们风格各异,但大体上都离不开古镇的几个元素,小桥流水店家,灯笼游人酒吧……</p><p><br></p><p>而同里,是最具烟火气的古镇,这是它区别于其他古镇的硬核特色,因为这里还住着2000多原住民。</p> 为什么去同里 <p>两个原因:</p><p>一是因为原计划的周末昆明游因航班临时取消而无法成行,二是因为江南五大古镇唯有同里还没去过。</p><p><br></p><p>话说,本人要来上海出差几个月,为了回家方便,我买了春秋航空的随心飞,除了回家,也兼顾着一时兴起的周末游。</p><p><br></p><p>这不,换好了周五出发周日返回的昆明之旅机票,订好了酒店、租好了车辆、装好了行李,升级了相机,请好了年假,备好了心情,只待抵达昆明美美的浪起来。</p><p><br></p><p>人算不如天算,半夜12:30的电话打碎了我的昆明梦,航-班-取-消-了!一时郁闷的不想睡了,短暂的小宇宙爆发以后,迅速决定了改去同里。</p> 住在了哪里 <p>做好了决定,睡足了懒觉,搭上了前往苏州的高铁。在火车上盲订了酒店,看评分还算蛮高,图片上展示的房间也算不错。</p><p><br></p><p>下了高铁换乘汽车,车是前往周庄的,半路把我卸在同里。由于人少,客运站灵活把车调整为七座商务,39元的运费,真的蛮惬意。</p><p><br></p><p>老板娘派了管家阿姨来游客中心接我,她把行李放在电单车上先行一步,我慢悠悠超近路去客栈。</p><p><br></p><p>进了客栈的院子,心都化了,正是我喜欢的江南人家啊,虽不是很开阔,但是小桥流水亭台水榭样样都不少。</p> <p>这束芍药花,艳而不俗,恰到好处的点缀了古典的院落。</p> <p>石板路上反射着灯光,而灯光又映衬了我的脸庞。</p> <p>这只美丽的喵,高冷又淡定,绝对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积累。</p> <p>对了,这家客栈叫 “1917最江南”,很棒,推荐。</p> 我都吃了什么 <p>古镇里的早餐店不多,没有太多选择,这个“河边人家”是主打正餐的,但好在店主母女十分勤劳,顺便把早餐也做了。</p><p><br></p><p>传统的豆花儿+油条,额外又要了一个鸡蛋。</p><p><br></p><p>没吃饱😄</p> <p>我住的客栈就在三桥边,隔壁是“我在三桥”餐厅,客栈老板娘力推。</p> <p>逛完夜景,开始落雨,同时伴着雷电大风,前一刻还熙熙攘攘的街道顿时冷清了。</p><p><br></p><p>我钻进了这家餐厅,打算解决午餐+晚餐,点了三个菜,拿出从上海背来的红酒,在夜色的掩映下,听着雨声,观着三桥,吃着白鱼,斟着红酒……</p><p><br></p><p>所谓美好,大抵如此。</p> <p>老板娘还推荐了另外一家餐厅,叫“酒坛子饭桶”,我要蹦高推荐。</p><p><br></p><p>一份状元蹄,一个空心菜,再加上店家送的一碗甜米酒,拼凑出午餐的快乐。</p> <p><br></p> 我都逛了什么 同里三桥 <p>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三座桥统称三桥,是同里的桥中之宝,分别建于明、清两代,呈“品”字型,跨于三河交汇处,自然形成环行街道。沿河青石驳岸,岸边和欢、女贞临波倒映,两岸筑有花石栏。河中船来船去、桥上人来人往,是同里古镇一道独特的风景。</p> <p>这是太平桥,我从这里出发,游游荡荡。</p> 石皮弄 <p>80元租了汉服和头饰,摇身一变,我从遥远的明朝穿越而来,从幽深的石皮弄走到你的心里。</p> 珍珠塔 <p>珍珠塔始建于明朝时期,兴旺于清乾隆年间。因历史上有乾隆皇帝与汉族有血脉关系的猜测,所以这里一直被认为是乾隆皇帝鼎力相助而建设成功的。</p><p><br></p><p>珍珠塔景点,又称“古侍御坊”,是明嘉靖万历年间,任南京监察御使的陈王道的故居。景点由御史第、陈家后花园、陈家牌楼、宗祠四大建筑群组成。</p><p><br></p><p>关于珍珠塔,是有一段历史情节的。相传南都贡院的号房,向蔽以芦席,值风雨如露,土子不堪,他奏请易之以瓦,故深受士子爱戴。</p><p><br></p><p>据说他元配夫人死后,续妻方氏。民间传说的《珍珠塔》,说的就是陈王道嫁女的故事。就是这样珍珠塔的名字就这样传来了。</p><p><br></p><p>《珍珠塔》的故事源于苏州吴江同里,故事主人公方卿见姑,翠娥赠塔,陈王道嫁女的史实在同里源远相传。</p><p><br></p><p>同里镇投入2000多万元修复这一景点,家喻户晓的千古绝唱就在同里流向远方。</p> <p>忘记了这是在哪个建筑里拍的,凭栏远望,涛声依旧。</p> <p>撷一缕垂柳,追问遥远的古思。</p> <p>扑面而来的是光阴,是荏苒。</p> <p>古人大概不是这样笑的。</p> <p>装模作样抚琴弄弦。</p> 退思园 <p>退思园是古镇同里最有名的私家园林,也是江南古镇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p><p><br></p><p>退思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是原安徽凤颖六泗兵备道任兰生因镇压捻军不力,被人参奏,革职回乡后,花10万两白银倾心打造的私家园地。园名“退思”源自于《左传》:“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退思补过”的本义在于补君王之过,任兰生在遭贬官后,建此园并以“退思”为名,当属韬光养晦,反思已过之意。</p> <p>退思园占地面积仅有9亩8分,布局小巧玲珑,也体现出园主人不愿显山露水,不露财富的低调与谦逊。以诗文造园,追求园林的神韵与诗意,各类建筑布局力求精致与玲珑,品味清淡与素朴,由此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晚清江南园林风格。</p> <p>我是晚上入园的,据说只有周末才有夜游项目,凭同里门票只能入园一次,一点都不后悔选择了夜景。</p><p><br></p><p>傍晚时分下雨了,时大时小,照片上可以看到细密的雨线。</p> <p>窗里是那时的灯光,窗外是今时的月亮。</p> <p>没有细问它的名称,单单只为它的美丽折服。</p> <p>一扇开着的门,一颗紧闭的心。</p> <p>雨夜的退思堂美的人心醉。</p> <p>伞下美人,伫立院堂。</p> <p>分不清哪个是实景,哪个是倒影。雨带来了愁思,也赠送了可遇不可求的美丽。</p> <p>晚七点的舞蹈表演,配乐是《归来》主题曲《跟着你到天边》,视觉盛宴,姑娘们展示着退思园里最不一样的风情。</p><p><br></p><p>音乐响起,思绪远去。</p> <p>回到后台的她们叽叽喳喳甚是可爱。</p> <p>7:30在另外的庭院还有一场昆曲表演,无奈午饭尚未吃的我已是饥饿难耐,忍痛舍弃。</p> <p>我并没有认真做退思园的功课,也严重缺乏历史知识,但我懂得欣赏它的美,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它都是一副美丽的画,不接受反驳的那种。</p> 最佳游荡时刻 <p>此行的明智之举是在凌晨六点时分出门游荡,我见到了同里真正的生活模样,古朴、肃穆、宁静。尽情展示着它最真实的一面,没有粉砌雕琢,没有搔首弄姿,无需讲究美学搭配,任性装扮,不求风格,美到极致,也土到掉渣。</p><p><br></p><p>这便是同里,它不被现代美学绑架,它不为整齐划一站台,它甚至是个矛盾综合体的娃娃。</p> 耕乐堂 <p>8点钟营业,我是第一个闯进来的游客,整个观赏过程中仅此我一人。爽呆。</p> <p>耕乐堂系明代处士朱祥所建,后经历几朝兴废,现尚存三进四十一间,有园、有斋、有阁、有榭。耕乐堂的古风园林景色就一个字,美!是那种让人窒息的美,尤其在无人的清晨,甚至有种身在明清的错觉。</p> <p>和风细雨,人间佳境。</p> <p>美的精致,这是现代人永远无法想象的惬意。</p> <p>一步一景,流连忘返。</p> <p>面积不大,却五脏俱全,江南的风景啊,总是让人垂涎。</p> <p>穿过明朝的窗,透进今时的光。</p> <p>流芳百世,泽福后人。</p> <p>斑驳的墙,收藏了古今多少事。</p> <p>藤蔓攀附着权贵,但怎么也挣扎不进那年那月。</p> 穿心弄 <p>穿心弄是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小弄。</p><p><br></p><p>为何叫穿心弄呢,概是因这条弄堂非常狭窄,仅能容纳一人通行,倘若迎面来了人,则一个人必须停留下来让对方过去,而对方也要非常小心慢步侧身挪动过去。此时此刻,两人的心与心之间是平行而过的,甚至是从一个人的心口从另外一个人的心口穿越而去。故得名穿心弄。</p><p><br></p><p>时间有限,没能在穿心弄走一走,下次再弥补这个遗憾吧。</p> 随手拍的同里人 <p>清晨的这段时光,是属于同里人的。</p><p><br></p><p>清晨是生活的模样,再晚一些就是旅游的模样了。</p><p><br></p><p>河畔人家,依水而居,他们的生活离不开小桥下的这条河。</p><p><br></p><p>偷偷拍别人,难免心虚,所以好多都糊了,也没讲究构图了。</p> <p>大爷在河里打了一桶水。</p> <p>大妈在河边刷牙。</p> <p>大爷在用河水洗着什么。</p> <p>老兄在遛弯儿。</p> <p>这位长者行色匆匆。</p> <p>挂在石桥边上的烟火人生。</p> <p>儿子再给老母亲讲解如何使用智能手机。</p> <p>载上娃娃去补课。</p> <p>渔翁和他的鸬鹚们。</p> <p>卖藕粉和莲子粉的大爷。</p> 随手拍的同里景 <p>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红灯笼高高挂的水上人家。</p> <p>摇橹的长者,船头坐的美女。他来来回回在这条河流穿梭了上千次吧,不知有没有把眼前的风景看够。</p> <p>9点一过,古镇熙攘起来,繁忙的河道挤满了船只。</p> <p>风景之外的风景。</p> <p>静泊的桥,在等你的苏醒。</p> <p>河边店家,不知深藏游客几许。</p> <p>雨打芍药花,花瓣落谁家。</p> <p>雨夜中的红灯笼,湿漉漉的光芒更显古朴。</p> <p>此雨巷非戴望舒的雨巷。</p> <p>同里古镇里有54座桥。</p> <p>敬余堂</p> <p>古镇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p> <p>古镇里的天主堂。</p> <p>清晨的宁静,尽在这一汪河水中。</p> <p>耕读堂</p> 写在结尾 <p>不足24小时的同里之游,虽只看了皮毛,但已为之倾倒。</p><p><br></p><p>我爱的生活在眼前,亦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