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名师之智慧 研教育之长计——龙门县小学语文教师参加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品质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龙城第三小学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与</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名</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家大师对话,</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思</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自我专业发展,走</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教研</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成长路线。”</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题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进一步推进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实施,切实提高语文教师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水平。5月20日至5月22日,在谢润妹、罗丽红研训员的组织带领下,龙门县52位语文教师代表一同前往美丽的东莞参加为期三天的“名思教研”——全国小学语文“学法变革文道彰显,思维高阶立德树人”名师品质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儿童阅读高峰论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与本次研讨会的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蒋军晶、王崧舟、罗才军、赵志祥等老师,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名师。活动采用了名师观摩课、专题报告、现场提问互动等形式深度研修,展现小学语文课堂学法变革促品质,思维高阶立德树人的成果精华。</p> 领略名师风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何捷老师的《我的动物朋友》一课,以“朋友”为题眼,引导儿童从“写出动物”到“学习方法”再到“写出喜爱”,把说、写、评、改贯穿整节儿童真实写作课堂。朱海龙老师的《跳水》一课,以“跳水起因”为导,让学生抓住人物之间的关系来梳理故事,整节课紧扣思维训练,锻炼学生语言。罗才军老师的《两茎灯草》一课突破传统课堂枷锁,以诵读、以比较、以体味走进文本,让学生见文、见形、见心、见性、见本,做到真正地看见文本、真正地品味文本。蒋军晶老师的《海的女儿》一课,关注文字背后的秘密,借三段话的比较凸显童话的“神奇”语言,用填空式设计让学生创作“神奇”语言,最后以“小人鱼的三次选择到底在寻找什么”拓展学生思维,形成真善美的价值观。虞大明老师的《母鸡》一课,借助言语比较,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以及对母鸡、母亲的敬畏之情。鱼利明老师的《“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不论是个人读、范读、角色朗读还是齐读,都指向于“以声传情,读出画面感”,配乐渲染,入情入境,使学生感悟深刻,生成无痕。 闫学老师的绘本课《我是花木兰》从构图美、色彩美和绘画技法美给我们挖掘了无穷的教学价值。王崧舟教授的《红楼春趣》立足课程,超越课程,积极启动学生名著阅读之旅。不同的上课风采都给参加学习的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对教材的诠释,对教学中听、说、读、写各个环节的把握,无不展示了创新课堂的魅力所在。一节节聚焦核心素养,简单、朴实又高效的真语文课堂,不仅拓宽了在座老师们的视野,更新了教育教学的理念,引发了对语文教学新的思考,同时也让老师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为持续深入主题研讨,进一步贯彻落实部编教材理念,淬炼教师实践智慧,大会中还进行了主题报告。</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何</span>捷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报告《教作文,方向不能错》他强调作文不是用技法叠加出来的,不要把写作教学变成“伪教学”,一定要让孩子“真实写作”。要去生活中真实感受,体验真、善、美。莫国夫老师带来了报告《指向深度学习的品质课堂建设探讨》分析了需要建设品质课堂的原因及路径。白皛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报告《统编教材古诗教学建设》,他告诉我们教学不能全部用诗歌五步法进行,要根据不同学段进行依体而教,依题而教。蒋军晶老师给我们带来报告《如何设计阅读单》,告诉我们阅读单可以让我们看到所有学生的阅读轨迹。我们可以从抓住“小说特点”“角色动机”“转折点”等不同方面去设计阅读单。徐健顺老师告诉我们古诗文教学的突破之道为“吟诵教学法”,并教给我们老师轻松学吟诵的方法,带动全场老师随心吟诵,乐哉!赵志祥老师为我们带来报告《小学文言文教学刍议》,告诉我们古诗文教学的主旋律就是要“诵读,诵读,再诵读”。得经典诗文者得语文!我们要让孩子们多读、读好文言文!专家们的分享引起<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激烈的思想碰撞与思考,得到了与会老师们的广泛认同与强烈共鸣,赢得会场一次次的掌声。</span></p><p class="ql-block"><br></p> 畅谈学习收获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大师们的讲座如同沐浴在知识的春雨中,灌溉着我们的大脑,滋润着我们的内心,老师们也各个热情高涨,课后纷纷在线上发表自己的观课体会。以下是老师们精彩的线上点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们不仅在线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观课体会,线下还畅所欲言谈收获,集思广益促课堂。</p> 商榷辐射预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何把在名思教研取得的真经内化,进而辐射到相关学校的小语伙伴,是我们每一名与会人员的的使命。在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罗丽红的组织下,参加名思教研的52位教师被分成五大组,以组为单位共商辐射措施,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形成了五份教学改进预案。 </p> 提升课堂品质 让真学发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组成员从“提升教师能力”“优化教学设计”“设计有效问题”“以生为本”“链接课内外”五个方面提出改进意见:1.老师要深入学习,提升自己的朗读、思维、表达、书写等方面的专业能力。2.根据教材、教参、学情优化教学设计,让教学思路清晰、准确。3.设计环环相扣且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与交流中锻炼思维。4.寻找学生能力增长点,改“怎么教”为让学生“怎么学、学什么”。老师要创设各种情境,去锻炼学生的朗读、说话、观察能力,还要通过评价去中止学生错误,通过标准来优化学生的表达。5.利用好教材中的开放性题目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把课内课外知识相链接,补充课外同文体、同布局的文章,巧妙地处理好“走进文本”和“走出文本”之间的关系。</p> 学而思之  渐行渐长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反思自身教学与修养,确定今后改变的目标,并努力付诸行动。第二组成员从听、说、读、写、思五方面进行阐述:1.老师要做学生的首席倾听者,倾听学生的发言,倾听缄默背后的真相;要通过让学生补充回答但不准重复的方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2.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去引导学生,以亲切的话语激励学生,使学生爱学乐学。3.注重朗读指导,让学生以声传情、读出画面、读中感悟。在古诗文的教学中,要通过吟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4.阅读课要渗透向读学写的理念,让学生体会写作的妙处,并找准训练点进行片段写作。作文教学要落实“导—写—思—评—改”一体化,要给时间、给主动权、给方法学生评改作文。5.教学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以锻炼学生思维。</p><p class="ql-block"><br></p> 学思  悟道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学思中悟道而行,第三组成员的改进预案是围绕“目标”“问题”“学法”“得道”展开的:1.教学目标方面要根据三个维度设计,融合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2.问题的设计要体现价值:给孩子思考、质疑的空间,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整体感知的提问点到即止;问题要新颖、巧妙、独到。3.优化学法,用“独立实践——小组交流——全班分享”的模式学习:(1)课前通过预习单链接学生的原始阅读体验,要深挖文本,重视知识盲点;(2)课中让学生随堂批注、朗读、表达,尤其要把发言权优先给中下生,老师的引导要渗透学法。(3)针对不同的课堂用不同学法:在阅读课渗透写法;(4)古诗词课尝试用吟诵法教;(5)习作课要学生仿写、自评、分享并分析写作成果。4.利用好手中的教材,把语文教材作为立德树人的蓝本,再辅以适当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感悟人生哲理、提升思想道德境界。</p> 深度学习  精准施教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感悟名师之美中思索前行,第四组成员交出了详尽的教学预案:1.致力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提升处理教材和驾驭课堂能力;2.将立德树人理念有机渗透到教学当中;3.研读课标,准确定位;4.鼓励学生表达,构建和谐课堂;5.设计求新:设置应新颖、别致、精当、有深度、有内在联系;6.做一个善于倾听的老师,倾听文本作者、学生的心声;培养会倾听的学生,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见解。7.精讲多练,营造问题意识和探究氛围。8.备课求精:(1)理清教学思路,选准教学内容;(2)注重思维培养,实施启发探究式教学;(3)分层次设计问题,照顾“学困生”。9.作文定向:教学前,就要靶定学情,选择好策略。写作时,向读学写,引导学生在自评互评中学法,得法,用法。10.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及朗读方式,以读促品,品中提升。11.警惕课堂的虚假繁荣,提出略高于孩子认知的问题,以锻炼学生思维。</p><p class="ql-block"><br></p> 品名师之智   思自身之长 <p class="ql-block">  品名师课堂之智慧,树课堂革新之决心。第五组成员的教学改进预案:1.修炼自我,提高教师语文素养。2.学会用心倾听,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习惯。3.上有价值的语文课堂:寻找到激活点,打开学生认知。4.问题设计:求实。(1)找准学生的空白点、困难处,设置精准问题。(2)通过小组讨论、针锋相对,互相补充等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3)给回答的框架,帮助学生整理、完善所思所想。7.作文教学:求真。(1)重视写作语境和心境;(2)依托课文,让学生学法、得法、用法。(3)多聆听,把课堂还给学生;给目标,让孩子分步练说;示标准,组织孩子互相评价;列修改方案,引学生当堂修改,提升习作教学质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三天培训时间,行程匆匆,收获满满,无论是精彩的观摩课,还是深入浅出的专家报告,都让我们品味着一场场丰富的精神盛宴,受益匪浅,让听课的每一位老师都如沐春风。忘不了何捷老师高情商又幽默风趣的语言;忘不了罗才军老师《两茎灯草》三次“摇”的循循善诱;更忘不了守初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任重道远”的职责。</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聆听名师的课是一种享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欣赏名师的行是一种启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践行名师的言是一种感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争做名师的心却是一种境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名师的课堂给我们带来的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理性的思考与学习。我们要立足课堂,超越课堂;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自我,超越自我。让我们跟随名师的步伐,在高品质的语文教学大道上阔步前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摄影:李碧如、张泽华</p><p class="ql-block">撰稿:龙门小语团队</p><p class="ql-block">编辑:冯小风</p><p class="ql-block">审稿:谢润妹、罗丽红</p>

学生

教学

老师

课堂

名师

语文

教材

倾听

思维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