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老洋房

花相似,人不同

<p class="ql-block">走进老洋房</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到过上海的人恐怕太多了,但不知你是否关注过那些有着悠久历史的洋房?对这些老房子和住在里面的人又了解多少?</p> <p class="ql-block">上海我已来过不知多少次了,而且姑妈家所在的位置在老上海属于法租界,姑妈家所在的那栋楼是始建于1923年中西合璧风格的联排别墅,但这里留给我的印象实在是太糟了:</p><p class="ql-block">大约十四平米的房子放了一张单人床,一个大衣柜,一张八仙桌,一个五斗橱,固然上面还有一个阁楼,但这里生活着六口人呀!由于窗户朝北,这里只有夏季的下午才有阳光照进来。上姑妈家的阁楼必须先通过这栋别墅的后厨,于是常常可以看到令人哭笑不得的场景:我们准备去休息了,还有人家在吃晚饭--因为只有一套灶具,一张饭桌,先是老两口吃饭,然后是女婿一家,最后是儿子一家。</p> <p class="ql-block">许多年后,通过了解这栋别墅当初里面的布局,我才意识到其实真正可笑的是自己:姑妈家住的只是那栋别墅中最北端的车库--楼下是停放黄包车的,车夫睡在阁楼里。前面三层高的正房,才是当年那家法国人日常起居的场所。三楼用以堆放杂物,二楼的南面是主人的书房以及夫妇、孩子的卧室,北面是供暖设备房和带浴缸和洗脸盆的大卫生间。一楼由南到北依次是会客厅、餐厅、厨房以及小卫生间。上世纪四十年代,姑父的亲戚由苏州到上海,以16根金条买下了整个单元,里面从此住上了兄弟三家。买房子的大伯本身就是个传奇人物:在民国年间竟买得起这种别墅,同时又同上海地下党有某种密切联系,以致上海解放后,仍旧是颇具影响力的人物,而他的儿子又曾在中央某部担任过司长,他的孙子曾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和我成了好友。这次我又特意打探了他们的情况:买房子的大伯及儿子均已作古,其孙子由于患病,未婚,无工作,一个人在北京靠房租度日。</p> <p class="ql-block">这次来上海我注意到,许多老房子门口都贴上了“著名历史建筑”的铭牌,第二天上午路过南昌路176号这栋院墙贴着铭牌的别墅时,恰好里面的主人出来,我便向其打探这房子著名的原因。热心的主人告诉我:这本是袁世凯五姨太的儿子所建。其实,少年时受小朋友邀请,也曾进过这种房子的里面,但由于年龄关系,沙发床和睡在上面打呼噜的波斯猫对我更有吸引力。三年前就听说表哥以每平米10万的价格买下了一套建于1936年的老房子,从而使我终于可以再次有机会走进这种老房子,我真的很好奇:</p> <p class="ql-block">表哥的新家位于淮海路瑞金路。这里出门南行约百米就是淮海路,沿淮海路西行数十米就是著名的国泰电影院。如果举目北望,可以看到1972年接待过尼克松的锦江饭店。整套房子有80平米,两间主卧,一个客厅,乃至厨房、卫生间,给人感觉都很宽敞,无半点空间浪费,若不是每个卧室都有一个壁炉以及三米二的层高,在提醒这是具有90高龄的老房子,真会让人误以为是2000年后的建筑。我还特地关注了户外的楼梯和窗户,因为这是公用部分,很难想象会有哪一家愿意花钱去更新,但结果是历经了如此久远的时间,并无明显损坏。据说,房子的原始主人是美籍犹太人。对这种老洋房上海政府规定,持有人可以买卖和继承,但不得变更建筑的主体部分。由此也使得这部分风景和文化遗产得以系统保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