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街头雕塑

郭明志49957417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雕塑是艺术家对历史和现实的审美观照,三维立体的形象创造。最适合美化城市的还是青铜雕塑和石头雕塑。青铜的本色,石头的坚实,这种浑朴厚重的材质,虽经雨雪风霜的销磨锈蚀,留下岁月的沧桑,定格在瞬间而呈现在久远。石头和青铜是宏大和壮美的最佳载体。偏爱喜欢那种浑朴厚重和雨打风吹过的苍桑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们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称雕塑是“凝固的舞蹈和诗句”,雕塑给喧嚣的城市点缀上静静的的乐章、舞姿,涂抹上別致的诗意。如果不是战争和人为的破坏拆除,青铜雕塑和石刻雕塑应该会长留在天地间,陪伴人们悲欢离合,陪伴人们岁月静好或负重前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代城市雕塑往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文明化程度,展示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和现代化的进程。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天津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街头陆续设置了许多青铜雕塑和大理石雕塑。尤其是在新建的商业区和原租界地区,如鼓楼商业街,古文化街,意大利风情旅游区,五大道近代建筑街区,北安桥,大光明桥,狮子林桥等处,新建雕塑较多。精美的雕塑设置在广场,公园,校园,河岸,桥栏,街路,绿地,楼前,给这座历史悠久的国际化大都市增添了新的文化景观,新的亮丽。雕塑无声地诠释这座城市的风俗事象,历史变迀,民生百态,街市繁华。雕塑中外名人,英雄战士,平民百姓,市井风物,以及神话童话故事的人物,车,马,牛,狮子等动物。精美的城市雕塑带给人无声的文化熏陶,高尚的审美愉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天津的街头雕塑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历程,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天子津渡”石刻,巨石重62吨,采自燕山之盘山。正面四个大字集自乾隆御笔,背面碑文曰:“明建文二年,燕王朱棣由此渡河克南京取皇位,改元永乐。翌年赐名天津,始设卫筑城。”巨石位于金华桥南运河北路天子津渡遗址公园。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为天津得名筑城之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孔子圣像,一尊高大庄严的大理石雕塑。位于东门内大街文庙院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天后圣像石雕,这是一尊高大的汉白玉雕塑,美丽端庄慈善的女神,是中国民间信仰崇拜的护佑女神。位于古文化街水阁大街广场,天后宫南侧。民女林默(公元960一987年)是北宋时福建莆田人,自宋至明清,受封为天妃,天后。民间称娘娘,妈祖。天后宫建于元代泰定三年(1326年),是天津现存最早的历史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巨幅浮雕《潞河督运图》和长篇碑文《三岔河口記》,镌刻百米石墙。位于金钢桥与永乐桥之间河岸。石墙全长 100.6米,总高度为 3.2米。浮雕《潞河督运图》和碑文《三岔河口记》各占一半。浮雕画面为河中官船、商船、货船、渔船等各类船只穿梭往来,两岸衙署、店铺、寺庙、民宅、粮仓错落有致,树木茂盛,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其中各种人物 789人,各式船舶 64条。浮雕是依据清代乾隆年间著名画家江萱绘制的长卷《潞河督运图》放大雕刻而成。南炳文撰文,李德海书写的《三岔河口記》详述了三岔河口的变迁,在漕运史中的枢纽地位,天津城市的兴起及对未来的展望。三千字五十米长的碑文与五十米长的浮雕,恢宏大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燕王朱棣按剑倚马而立的大理石雕塑和当年渡河处纪事碑。位于金华桥东侧南运河北路“天子津渡”遣址公园。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战,统帅大军在此处渡河南下,夺取皇位</span>。</p> <p class="ql-block">李鸿章铜像,位于宁园李公亭前。<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鸿章(公元1823—一1901年),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谥文忠,安徽合肥人。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李鸿章1870年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到1895年卸任,在天津任职长达25年之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聂士成铜像,清军名将聂士成(公元1836一l900年)纪念碑,碑顶是聂公挥剑跃马青铜雕塑,碑座刻有米新华撰《聂士成碑记》。位于卫津南路八里台聂公桥。1900年7月9日聂士成率军抗击八国联军,在此处壮烈殉国。清廷追赠太子少保,谥忠节。曾在此处建聂公碑。原碑已毁,碑文尚存曰:“勇烈贯长虹,想当年马革裹尸,一片丹心化怒涛飞海上;精忠留碧血,看此地虫沙历劫,三军白骨悲乐府战城南。</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严复先生(1854一l921年)铜像。位于古文化街。严复先生是近代著名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长期在天津工作生活,曾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翻译《天演论》,创办《国闻报》。曾居住在天津宫北大街。自谓“吾系卅年老天津”。严复先生是近代天津第一文化名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孙中山先生(公元1866一l925年)青铜塑像。位于河北区中山路中山公园。孙先生曾在1912年8月24日来此公园演讲,铜像基石上镌刻《孙中山演讲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严范孙先生(公元1860一1929年)青铜塑像。位于南开中学对面翔宇公园。严修,字范孙,南开大学奠基人。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中积极变革封建教育,倡导新式教育的先驱者,二十世纪著名教育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张伯苓先生青铜塑像。位于南开中学对面翔宇公园。张伯苓(公元1876一1951年),名寿春,字伯苓。著名爱国教育家,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重庆南开中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弘一大师李叔同(公元1880一1942年)的紫铜雕像及花岗岩石雕像。位于河北区滨海道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李叔同先生生于天津河北区粮店后街李氏“进士门第”,他是意气风发的津门才俊,中国近代文化的先驱者。在音乐,美术,戏剧,文学等领域都有高深造诣,有杰出的建树。1918年出家为僧,精研佛学,成为佛学大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张自忠(1891一1940年)将军的青铜雕像。位于台儿庄路海河公园。张自忠将军曾任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参加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等与日军作战,1940年襄阳保卫战壮烈牺牲。追授二级上将。张自忠曾在1936至1937年任天津特别市市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青年时代的周恩来青铜雕像。位于南开中学对面翔宇公园。周恩来1913年3月至1917年6月在南开中学读书</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周恩来总理(公元1898一1976年)的大理石雕像和诗碑。位于南开大学主楼前。1917年夏,周恩来东渡日本时赋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金汤桥会师时解放军战士群体青铜雕塑。位于海河两岸的金汤桥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今天的金汤桥,已作为重点文物加以保护,只供游人观赏,停止交通功用。金汤桥建于光绪三十二年,是天津最早的可开启的钢铁桥梁。本人在24中读初中的三年期间,每天都从桥上走过</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金汤桥会师历史照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金汤桥会师解放军战士的群体青铜雕塑。纪念1949年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西两路攻城部队在金汤桥会师,标志天津解放的伟大胜利。在金汤桥头海河两岸修建纪念碑,设置战士群体雕塑,陈列当年参战的坦克和火炮。解放军指战员的群体雕塑有两组,东岸纪念碑基座和碑顶上的人物雕塑和西岸的人物雕塑。有手持望远镜的沉稳刚毅的指挥员,有吹响军号的小战士,有俯身冲锋的战士,有接通电话的女战士,有挥舞红旗欢庆胜利的战士,还有携带担架支前的农民。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再现当年战斗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天津近代历史人物青铜浮雕。位于宁园致远塔对面墙壁。由“革命先导周恩来”、“扶轮学子陈省身”、“话剧泰斗曹禺”、“第一学人梁启超”、“一代宗师李叔同”、“中山莅津”、“北洋实业家周学熙”、“河北新区”、“天津行宫”九幅青铜浮雕组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百年南开纪念碑浮雕,建于2004年,位于南开中学对面翔宇公园。这组大型纪念碑由三座墙壁形状的花岗岩石碑排列而成,第一座碑上镌刻碑名“百年南开纪念碑”,是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教授题写。在相邻的两座碑上,每座碑的中央开有长方形通透的窗口,三座碑远看形似100,寓意南开学校的百年历程。全碑长20.04米,高4.8米,寓意着2004年兴建和南开学子由四面八方来,学成后又走出到四面八方去。碑的正面是浓缩南开学校百年历史的人物浮雕,依次为“兴学救国”、“伟哉公能”、“校园蒙难”、“弦诵未辍”、“我爱南开”五幅场景画面。第三座碑末镌刻陈洪教授撰写的碑文,正面记述南开学校百年历程。碑身背面,为南开校训、校歌和著名的“容止格言”以及著名校友、知名人士对南开学校的评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制作炸糕的青铜雕塑,由七组人物雕塑组成。位于鼓楼东城厢中路耳朵眼炸糕店门前。展示炸糕从磨面起,至餐食的全过程。有磨面,炒馅,和面,团制,迎客,售卖,餐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旧时代街市的商家顾客,市井人物的青铜雕塑。位于鼓楼商业街和滨江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时代三口之家悠闲逛街的青铜雕塑,位于和平路百货大楼对面新华书店门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女大学生青铜雕塑,位于南开大学图书馆门前数十层台阶之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精神之文明,人格之养成,始于读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同时代的邮差信使青铜雕塑。位于台儿庄路海河公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罗马石柱与自由女神青铜雕塑。(新修建,有工人还在施工)位于原意大利租界,今河北区自由道马可波罗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原意大利租界马可波罗广场的历史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马可 • 波罗的青铜雕塑。位于河北区自由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但丁大理石雕塑。位于河北区自由道但丁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花仙子女神青铜雕塑。位于河北区自由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贝多芬青铜雕塑。位于北安桥头音乐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手捧葡萄的西方女子大理石雕塑。位于友谊北路马场道教堂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方人体艺术青铜雕塑。位于解放桥西侧海河公园,共有六座青铜人物雕塑,姿态各异,健美而高雅。(另作专题介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洋人牵马青铜雕塑。位于马场道西康路街头</span>。</p> <p class="ql-block">儿童拔萝卜青铜雕塑。位于马场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式古典车马青铜雕塑(二匹马)。位于重庆道新华路街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式古典车马青铜雕塑(一匹马)。位于滨江道劝业场前</span>。</p> <p class="ql-block">狮子林桥的汉白玉石雕狮子和青铜铸铁狮子。原先狮子林桥上总计有184个狮子。近年桥上又修建两条人行道隔离带,每根石柱上又设置较小的铜雕狮子。大小不同,材质不同,姿态各异的狮子有数百之多。</p> <p class="ql-block">北安桥上的青铜雕塑。</p><p class="ql-block">(另作专题介绍)</p> <p class="ql-block">大光明桥上的青铜雕塑。</p><p class="ql-block">(另作专题介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结语:本文只是街头雕塑的匆匆的巡礼。收彔的雕塑作品只是有选择的一部分。这些雕塑几乎都是改革开放以来设置的,见证改革开放以来天津的巨大变化。这些雕塑给人们带来审美愉悦的同时,似乎也启发人们的思考。雕塑应该是为人们提供美,提供人们喜看乐见的美,提供屹立在天地间经得起历史检验淘洗的大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为雕塑是一种凝固的美,是空间视野里一道长久存在的景观,所以设置者在建造时不可不慎。但求精美,宁缺勿滥。平庸与粗陋之作一旦确立,无异建筑垃圾。与世界著名大都市相比,天津的街头雕塑在恢宏大气和精美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让我们期待着更宏大精美的雕塑出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