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娃儿们,不管你考得好与坏,二模已经结束了。还有25天就中考了,可能老师办公室里还有一打一打的卷子静静等着你们去完成,教室里老师们还在百分耐心地讲解着他们认为很可能是考点的题目,家里爹妈、爷爷奶奶也在因为你们即将中考而开启了屏气凝神模式,电视能不开就不开了,说话能小声尽量静音了,家庭似乎因为你们的这场考试而开始进入战备状态。</span></p> <p class="ql-block"> 现在你们是否还能踏下心来复习?我的观点是:不到最后进入考场那一刻,都应手不释卷,谁知道你临进场看的那道大题就不是考题或者跟考题接近呢?虽然我们不提倡临时抱佛脚,但是不到最后,就不要放弃复习!这是没错的。</p> <p class="ql-block"> 无双国士袁隆平逝世,举国哀恸。袁老一生写照就是平生只为一事来,宁愿错过百花开。他把一件事坚持了58年,专注力才是成功的“捷径”。这种精神应该让你们在中考前的日子心无旁骛,全力以赴!</p> <p class="ql-block"> 最后的冲刺征途,不要再抱怨老师的严厉苛刻,多看一眼你的老师,多听一句早已熟悉的声音。 老师们常常说的一句话是:注意听讲啊,这道题很有可能考!中考押到原题是不大可能的,但是考点就那么多,有经验的老师可能会根据自己多年的执教经验提醒你,谁也不会浪费你们本来就紧张的复习时间去说一些模棱两可可有可无的题,虽说老师的孩子未必中考,但是他们和我们当年的老师一样,热切期盼着你们雄赳赳气昂昂走进考场,再笑靥如花地走出考场,师者父母心!娃儿们,你应该把每一节课都当做初中时代的最后一节课来上,原来希望渺茫的谁说就一定没有希望?在考试之前,只要干,一切皆有可能!并非要“长大后我就成你”这样去歌颂老师,而是每一个有文化的人都不会忘记恩师对自己的恩情。不说朝朝夕夕比陪伴自己孩子还多地去陪伴你们成长,不说你们进步了懂事了他们发自内心为你们高兴,不说头疼脑热轻伤不下火线坚守讲台,不说他们也有老有小有一身家庭责任……</p> <p class="ql-block"> 最后的冲刺征途,家和万事兴,不要再跟父母斗气,多开开心心地交流。这世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最该去爱的是父母,那是我们的根,我们生命的起点。不要现在嫌弃他们无知啰嗦。父母与我们有着亲缘关系,但可能很多人会犯这个错误:你讨厌妈妈的唠叨无知,却不知道她也曾跟你一样憧憬过未来。你讨厌父亲的粗俗平庸,却不知道他曾也是怀揣梦想的男孩。人最大的悲哀在于,拿着爸妈提供的物质,学着他们不懂的知识,见识他们没见过的世面,体验他们没有体验过的人生,到头来却嫌弃他们如此平庸笨拙。这不是受过教育的人该有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说一千,道一万,中考,也只是你们参加过的数百次考试中的一次,从战略上藐视它,从战术上重视它,无论你以往的成绩如何,你都应该自信地奔赴考场!曾经的路如何走过,已无从更改,而中考作为人生阶段的另一个起点,如何面对,你可以争取。在结果未定之前,一切皆有可能。</p> <p class="ql-block">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尽力了,不留遗憾,不后悔,认真走好接下来的路,那就是最好的结果,未来的路就会越走越宽!如果努力到最后,也没能天随人愿,那么我们就坦然面对现状:既然技不如人,那就暂时甘拜下风,待来日再战!万里人生路,这才是一个开始。人生真正的精彩,还在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后呢!祝你们好运!</p> <p class="ql-block"> 家长们,无论咱们孩子成绩好坏,他们都想赢;无论咱们孩子以前懂事不懂事,他们都在焦虑。最后的二十多天里,他们需要的不再是苛责,而是鼓劲儿,和孩子一起并肩战斗,家庭少争吵,多和谐,默默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家长朋友和娃儿们,初中时代剩下的日子,且行且珍惜,一路坚定走到最后,无悔就是最好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 最后用毛主席七律一首为我们的中考壮行,希望娃儿们不抛弃不放弃,宜将剩勇追穷寇,每个人都不忘初心、不负韶华、以梦为马,归来仍是那个少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