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为悼念袁隆平爷爷,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的偶像崇拜观,树立新时代小学生心中的偶像,号召全校师生养成“厉行节俭,节约粮食”的习惯。柏社小学全体师生于2021年5月24日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上午教导主任吕建强利用国旗下讲话就袁隆平院士生平,对国家及世界粮食安全所做的的贡献,当前粮食安全的现状,节约粮食的意义等对学生进行了题为《悼念袁隆平院士,节约粮食从我做起》的专题教育。</p> <p class="ql-block"> 校长王伟又对袁隆平院士进行了进一步介绍,并对“如何节约粮食”对学生进行指导。</p> <p class="ql-block"> 悼念袁隆平爷爷,师生全体默哀!</p> <p class="ql-block"> 下午各班利用班会课开展了“我心目中的偶像”主题班队会研讨活动,通过研讨学生明白了应该崇拜什么样的人,树立了崇尚科学的正确观念,立志好好学习、刻苦读书,将来和袁隆平爷爷一样用知识造福人民。</p> <p class="ql-block"> 一直以来,柏社小学将培养学生“厉行节俭,节约粮食”的习惯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在加大氛围建设、组织学生在宣传横幅上签字承诺、不定期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将学生“厉行节俭,节约粮食”的习惯养成纳入班级量化考核之中,带班领导每餐陪餐巡查,红领巾监督岗协同值周领导检查考核,班主任和学生共同用餐、教育学生不挑食。通过教育督查学生“不挑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已初步养成,并结合“小手拉大手”活动,用“光盘行动”的好好习惯影响家庭成员,将“节约粮食”的良好风气带日家庭。</p> <p class="ql-block"> 学生就餐 教师陪餐</p> <p class="ql-block"> “三节”教育,学生手抄报</p> <p class="ql-block">5月24日,国旗下讲话</p><p class="ql-block">各位老师、同学们:</p><p class="ql-block"> 早上好!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爷爷,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p><p class="ql-block">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男,汉族,生于北京,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他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3年获得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终身成就奖,2019年获颁“共和国勋章”。“共和国勋章”颁奖词称,他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数十年来,袁隆平获得的各类荣誉数不胜数。他十几年前就拿到了世界粮食奖、沃尔夫农业奖,还有一颗小行星以他名字命名。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50年来,他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践行了他“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宗旨,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生产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先后荣获国家发明特等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20多项国际国内奖励,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各位同学老师们,在这里让我们沉痛悼念这位伟大的农业科学家,为这位伟大的农业科学家默哀致敬!“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 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p><p class="ql-block"> 袁隆平毕生的梦想,就是消除饥饿。让人类远离饥饿,不但需要像袁隆平爷爷一样的农业科学家,通过研究提升粮食产量,更需要我们所有人节约粮食。</p><p class="ql-block"> 1986年第五次世界粮食调查结果表明,1979-1981年,112个发展中国家(除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外)共有3.35亿至4.49亿人口挨饿。上世纪80年代初,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宣布,世界粮食生产可以养活60亿人,但在同一时期,全世界只有约45亿人,但有4.5亿人挨饿。1995年,世界人口增加到57亿,饥饿人口增加到10亿。这说明我们将近20亿人口的粮食浪费了,浪费的粮食可以养活两个中国的人口。</p><p class="ql-block"> "节俭是道德的统一奢侈是最大的罪恶”,严格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国粮食供应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近年来,粮食收成逐年增加,但中国人口众多、基础薄弱的现状并未发生变化。所以我们要勤俭成才,破除奢靡,“反对铺张浪费,厉行节约,要持之以恒地节约粮食。中国需要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0%的人口。虽然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上的“十六连丰收”,但人口多、土地贫瘠的现状并没有完全改变。此外,粮食消费增速快于粮食生产增速,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必须始终绷紧。粮食生产和消费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只有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他们的生活才能更有保障。</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虽然节约粮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对国家来说节约粮食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一种社会公德。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光荣的使命、伟大的目标、复杂的环境等多种因素,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到,“舌尖上的浪费”不仅是一件小事,而是全中国的大事,只有当我们手中有食物时,我们才能不惊慌。</p><p class="ql-block"> 节约食物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浪费是可耻的行为。只要有节约的意识,节约粮食其实很简单:吃饭的时候,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剩菜不要扔掉;在饭店吃饭,要适当点菜,不要铺张浪费、乱摆架子。请记住:节约食物从我做起。</p> <p class="ql-block"> 柏 社 小 学</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2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