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英雄升华了我的灵魂</p><p class="ql-block">文/姜克玲</p><p class="ql-block"> 去年腊月,作协的李海生主席打电话让我写一篇关于战争年代的红色故事——王得胜的故事。我急忙查找有关资料,想多了解关于他的故事,关于安泽这个革命老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们安泽不仅是全国著名的“千年古县”,而且她有着丰厚的革命遗址和历史沉淀,留存着无数革命军人奋斗的足印的太岳革命老区。全县共有红色纪念地22处,抗战时期,太岳军区司令部、太岳军区政治部、太岳兵工厂、新华日报印刷厂,以及太岳行署都曾在此驻扎。刘少奇、邓小平、朱德、陈赓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安泽生活和战斗过,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抗日战争时期,安泽先后有7160余名青壮年参军参战,输送南下北上开辟新区干部336人,烈火中涌现出无数像抗日女英雄王光那样光彩照人的英雄人物,纪念碑上镌刻下1300多名安泽籍烈士的英名。安泽儿女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演绎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悲壮史诗。因此,安泽被称为“太岳山上的小延安”。而王得胜就是无数革命先烈的一员。</p><p class="ql-block"> 王得胜原籍河南省滑县人1931年携家人来安泽县三交谋生,不想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在中华大地上肆意践踏,作为一名热血青年,他组织村里的青年成立了“抗日救亡自卫队”后又正式编入安泽县抗日游击大队一连,任副连长。他机智多谋,英勇善战,让敌人闻风丧胆,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不幸的是1944年9月在反击日寇扫荡战斗中,为掩护战友们突围,身中数弹,光荣牺牲。</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个“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节,我乘车来到了府城镇三交村,记得2019年文联的领导让我参与“好基地,好故事”的写作。说实话,那时候,除了王光的故事,对其他的红色故事还知之甚少。于是,我找到了时任安泽县文化旅游局局长的逯秀珍,她很热情地给我讲了三交北岭袁炳宁为了保护军粮,全家牺牲五口人的感人事迹。于是,我就怀着敬仰之情写下了那篇《军粮无恙,壮士献身》的故事。从那时起我就对这片红色的土地有了一种向往,于是,写完王得胜的故事后,趁着这个假日我来到这里,想与主人公来一次心灵交流。</p><p class="ql-block"> 这座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坐落在府城镇三交村东面。这里松柏掩映,此时,正是迎春花开放的季节,鸟语花香,纪念碑前安放着素雅的花圈,松柏树上挂着一些小白花,可见,人民并没有忘记他们。这是四周显得很宁静。我早已从有关资料上知道,这里安葬着1940年春攻打霍县刘家庄日寇炮楼,英勇作战,消灭百余名鬼子而光荣牺牲的抗日决死队的白文高和他的五名战士;当然也有让敌人闻风丧胆,大名鼎鼎的安泽县游击队一连副连长王得胜以及15位安泽县三交村烈士的遗骨。看着一块块墓碑,它们似乎都在诉说着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每一个名字都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p><p class="ql-block"> 我找到了王得胜的墓碑,似乎看到那个黑黝黝的铁塔似的年轻人正手握机枪向敌人射击;又好像看到了他带领他的游击队员们正牵着鬼子的鼻子和侵略者周旋;我仿佛听到了他冲着鬼子在喊:“这是中国的土地,小日本滚犊子吧!”可是揉揉眼睛,只有那冰凉的墓碑。</p><p class="ql-block"> 我手捧一束鲜花轻轻地放在烈士墓碑前,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常常有人问我:“你们作协是个什么单位啊,给你们多少钱?”当听到我说不挣钱时,他们都不相信。也有人对我说:“退休了,唱唱歌,跳跳舞,外边旅游逛逛,整天写故事,瞎忙活有啥意思?”说的多了,我也觉得自己有点动摇,晚年生活轻松一点,不好吗?何必这样熬夜费神?可是今天,当我站在这些革命先烈们面前,我感到无地自容。他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可以抛头颅,洒热血,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有报酬吗?他们连生命都无法保证,却拼命得和敌人战斗,他们为了什么?而我们生活在他们创造的这样幸福的时代,难道没有责任和义务把他们的故事传扬出去吗?我不敢自吹自己是一名作家,我只是一个热爱文字的小兵,“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安泽故事”,是我们每一个安泽人的责任和使命。</p><p class="ql-block"> 站在烈士们面前,我不再纠结,不再彷徨,写安泽故事,不仅让我了解了安泽的历史,了接了许多抗日英雄,也让我的灵魂得到了升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