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24日路村中学举行每周升旗仪式。迎着初升的太阳,当雄壮的国歌声响起时,鲜艳的五星红旗伴随国歌徐徐升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全体师生行注目礼,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无限感激和热爱之情。</span></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吴孟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2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有一种传承是“做好种子,为国为民”。袁隆平院士曾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p> <p class="ql-block">全校师生默哀,表达对逝去的两位院士的追思与敬意。</p> <p class="ql-block">学生代表和大家分享吴孟超院士事迹。</p><p class="ql-block">这是个近乎神奇的人,他仿佛就是为了战胜侵害人类生命的肝癌,而来到这个世界。</p><p class="ql-block">在他出生的时候,还没有一个中国医生做过一例成功的肝脏外科手术。1960年,他打破了这个零记录,成为中国第一个主刀成功施行了肝脏手术的外科医生。这年他38岁。</p><p class="ql-block">至今,他已经做了一万四千多例肝脏手术,这是个世无其匹的数据。令人惊叹的数据还有:其中肝癌切除手术九千三百多例,成功率达到98.5%,有近30%的患者已活过了10年。迄今,如果肝癌手术后复发,人们更觉得不好办了。在他这里,经他初次手术和复发后再手术的肝癌患者,生存时间最长者已有45年,今已82岁,仍然健在。这些成就对于人类与肝癌的搏斗,无疑是巨大鼓舞。</p><p class="ql-block">他有一双神奇的手,比一般人的手要小,显得精致而灵巧。他青年时期曾“下放”到黄土高原去搞医疗,也经历过知识分子都要参加的劳动,那是个讲究手里有老茧才光荣的年代,他劳动时总戴着手套,防止长茧。这在那时,不免要给他带来麻烦,但他觉得他这双手不是他自己的,是上苍给他要他给病人做手术的。他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他那双比女人的手更加细皮嫩肉的手。没有一点儿茧的手,才能更敏锐地感觉到病人肝脏内部的微妙信息……人们通常以为打开腹腔做手术,是看着做的,其实不尽然。有些肿瘤长在肝叶重叠的深处,眼睛看不见。</p><p class="ql-block">配合他做手术的护士说,他的手指上长着眼睛。因为他做手术有时并不看腹腔,而是举头或闭目,他的手在患者腹腔内探索……谁也看不见那手在里面做什么,却见他忽然就把肿瘤摘出来了。他今年已90高龄,仍然在做手术,最多时一天要做三台。这是真的,我目睹了他仍在主刀手术的全过程。他平日握笔的手有些儿微微颤抖,但只要一握住手术刀就不抖了。</p><p class="ql-block">我还注意到他握笔的姿式就像握手术刀,笔杆是直立的,写字像要刻字似的。每个人不管长大后做什么,总是先学会写字的,用硬笔写字的现代人,握笔姿式一生都不会改变。可是,这个外科医生,从小就习惯了的握笔姿式竟然被他日后握手术刀的姿式改变了。这需要一种怎样的历程才可能改变?</p><p class="ql-block">这个非常杰出的人,叫吴孟超。</p> <p class="ql-block">教师代表吕瑞芳和大家分享袁隆平事迹。</p><p class="ql-block">袁隆平1930年出生于北平(北京的旧称),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p><p class="ql-block">水稻是湖南主要农作物。1966年,袁隆平在《科学通报》上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提出通过培育水稻“三系”(即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雄性不育恢复系),以“三系”配套的方法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思路,由此拉开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p><p class="ql-block">1996年,中国农业农村部提出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通过形态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成功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不断刷新亩产产量。目前,超级稻计划的五期目标已经全部完成,分别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p><p class="ql-block">“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是袁隆平一生的梦想。前者是他真实的梦境,他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一梦想随着不断高产的超级稻逐渐成为现实。后者是希望超级稻走出国门,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p><p class="ql-block">近年来,袁隆平虽然年事已高,但一直坚守在科研一线。记者曾多次在长沙与袁隆平面对面采访,老人每次都表示要向更高产的育种目标进军,“不从事杂交水稻,我的生活就没有意义了。”</p><p class="ql-block">袁隆平1981年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p> <p class="ql-block">政教处主任李志峰总结讲话“无双国士已化成了光,照亮人类前行的路!希望全校师生学习他们的精神和意志,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秀品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披肝沥胆 赤子情怀;</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致敬医者仁心!</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禾下乘凉梦,仓满无饥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粒粒皆辛苦,后辈不敢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缅怀吴孟超院士、袁隆平院士!</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