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挽起衣袖、扎针、采血,看着鲜红的血液慢慢地从体内流出……近日,泰安第十九中学的王大伟老师再度走入泰安市中心血站,为陌生人献出了一份“生命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王大伟老师是泰安第十九中学的一名党员教师,从教已20年。说起无偿献血,王大伟老师回忆,考上大学<span style="font-size: 18px;">那年,我就想让自己的成人礼有点特别的意义,便把献血当作给自己的一个“成年礼物”,</span>第一次加入了无偿献血者的队伍。当时参加无偿献血的人不多,对献血都不是很了解。在现场,面对圆圆的针筒、长长的皮管,好多人退缩了。他却毫不犹豫地卷起袖管,坚定地说:“抽吧,我年轻,血多,不怕。”这句话逗乐了现场的医务人员,也让其他献血者舒缓了紧张的情绪。“那天我做到了,我非常高兴!从那以后我就决定,我要继续参加无偿献血,参加更多的公益活动,为社会多做贡献,帮助更多的人!” 王大伟老师说。据了解,王大伟老师首次献血时间在1999年,从这一年开始,他形成定期献血的习惯,每年献全血1至2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献血对身体有好处,又可救助他人,何乐而不为。”朴实的话语道出的是一颗善良之心,王大伟老师不愧为“献血英雄”!</span></p> <p class="ql-block"> 近日,王大伟老师再次来到血站献血,无需工作人员的提醒,王大伟对献血这一流程已非常熟悉。自1999年起,他共把这些动作重复了28次。在这22年里,王大伟累计献血28次,总献血量达近万毫升<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一个成年人的血量是4000-5000毫升,而他用22年的坚持,献出了整整两个“自己”,谱写了一首爱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 “献血其实是另一种意义的储蓄与延续。很多人认为献血伤身体,这是个很大的误解。”王大伟说,自己坚持献血21年,身体一直都特别好,“在自然状态下,红细胞寿命也只有3个月左右,血细胞都是在不停更新的。因此你损失的血液通过造血系统很快就能补充回来。但是造血也需要原材料,因此,你还需要注意稍微多吃一点瘦肉、猪肝、猪血等食物,补充蛋白质和铁。”</p><p class="ql-block"> “有时候献血手臂上会有淤青,家里人看到也很心疼,但是我还是会坚持下去。”王大伟笑着说,“我现在才40岁,如果身体条件好,可以献到60岁,我还可以再献20年。” 22年的坚持,也令王大伟获得了许多荣誉,曾荣获2008-200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和2016-201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p> <p class="ql-block"> 王大伟老师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在做好自己身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于义务献血活动中,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在疫情时期依旧坚持不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党员教师的良好形象。</p><p class="ql-block"> “用公益传递能量,用鲜血凝聚大爱,用行动诠释奉献。”王大伟老师的爱心之举不仅仅是用自己的热血为医疗防控献出一份力量,更是以身作则向广大师生传递爱的火炬,树立爱的表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