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雨轻风柔,绿树繁花,翠竹拔节青杏小,蔷薇飘香迎客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为了汲取先进教育理念,学习优秀教学特色。引进新观念和新思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5月21—5月23日城关五小全体语文教师在教导处的统一安排下,22名语文老师怀着"求知求新,开拓进取"的信念,来到兰州市城关区民主西路小学参加"中国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参加这次盛会执教和讲座的名师有: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名师专业发展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竹平;全国“百班千人”总导师李祖文;福田区“十佳”青年教师刘恋;全国特级教师王菘舟;著名特级教师张敏华;教育学博士、儿童阅读推广人林志芳;民主西路小学牟家庄分校、兰州市教学新秀冯翠老师。</b></p> 名师展风采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李竹平老师携手四年级一班的孩子们带来了《语文园地四》的观摩课。在课堂上,李老师注重对学生诵读诗歌的指导,通过范读、划分节奏、自由诵读让学生明白诗中有节奏,诗中有情感。让孩子们写出自己心中的诗,所有在场的人对诗有了自己的感受。接着,李老师继续和五年级一班的孩子们为大家呈现了一堂生动有趣、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听读》课。李老师的故事娓娓道来,白鹳的命运在跌宕起伏间唤起了学生无限的阅读兴趣。激发了孩子们爱想象、乐思考的天性,四种阅读策略和四种写作技巧无声的渗透到写作之中,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听说读写的全新盛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来自山东的博士研究生讲师林志芳老师,是一位被文字滋养出来的富有才情与气质的美女老师。她那柔美的语音,如涓涓细流灌入我们的心田,使在场的师生都被她深深地吸引住了,似乎在她的课堂,你大声的换一口气,都会惊扰到她那充满诗意的课堂。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林老师的诗歌重述这一新的教学思路让人眼前一亮。 从林老师的身上,我们学习了她上课时的那份耐心引导、诗情画意,还学习了她那份淡然的处世之道。“世间繁杂不扰我心,我的眼中只有诗与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冯翠,冯老师执教的《囊萤夜读》注重朗读的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孩子们感悟、发现,读通了句子,读懂了文意,明白了道理。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冯老师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还教给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整个课堂教学扎实有序。有课内赏析,更有拓展阅读,设计突出了教学重难点。让孩子们在探究学习中质疑、解疑,体现了孩子的主体地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张敏华老师执教的《池上》打破了传统的逐句朗诵和逐字分析的教学形式,在古诗吟唱中开启教学,并且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孩子们积极参与、讨论。既轻松地达到了教学目标,又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借用《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把古诗唱出来的形式,先让小孩了解这种唱古诗形式,学完之后,把《池上》也唱成歌曲,课堂上小朋友就能把古诗记住,背熟,这是一节特别出彩的课堂。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张老师的朗读指导也让人眼前一亮,通过师生问答,给诗划节奏,把故事理清楚,明了了诗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张老师的讲座——科学艺术地开展汉字教学。不要将儿童化的识记方法和科学的字理、 构字规律对立,要将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当学生自编故事、儿歌与字理、构字规律严重违背时要予以修正。 当与人文道德相违背时要帮助纠正。儿童对客观事物的大体轮廓的知觉占优势,精细的辨别能力尚差,空间知觉的精确性和分化性还不高,注意力还很不稳定,不会对字形主动进行集中深入的观察。 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老师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以使其有目的地观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刘恋老师引导学生多次诵读,以奶奶为主线找到月亮的足迹,并且不断设疑,让学生体会“月迹就是每个人的心迹”,将心目中的“月亮”映射成生活中的美好、团圆、幸福、勇气,令人回味无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王崧舟老师将“语文味”贯穿课堂始终。学生通过反复的阅读体会贾宝玉的性格与情感,体会作者曹雪芹为女儿立传的背景,叹贾宝玉和林黛玉知己的无缘,并从《红楼梦》的作者、创作的背景、版本的不同等多方面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典名著的形象美、意境美,将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唤起想象和共鸣,激发对古典名著的兴趣。关于《红楼春趣》该怎么上,王老师给出了两个要点:首先,“落实语文要素”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是要立足课程,并且超越课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特级教师李祖文带领学生体味曹文轩笔下的《芦花鞋》,运用“故事公式”—(目标——阻碍——努力——结果——意外——转弯——结局)让学生准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中不断的提问,质疑。激发学生兴趣,更深层次的挖掘人物特点,感受作者情怀。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曹文轩更多的作品并感受他的写作风格。</b></p> 学习“取真经”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每一节课都是示范,每一场讲座都是良方。从课堂实践到理论指导,我们边听边记。认真领悟课堂和讲座中渗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小小的笔记记下了大大的收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两天的学习虽然很短暂,但带给我们思想上的洗礼,心灵上的震撼、理念上的革新却是前所未有的。不管在思想上、业务理论上,还是工作实践上都受益匪浅,同时也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明确了自己在教学上的奋斗目标。每一次的“走出来”,都是为了更“厚重”的带回去。我们在培训中收获颇多,但学习的脚步永不停止。我们一直在路上!</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