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嗄杂子”

林森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搅毛”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搅毛”和“哀咕”、“炸庙”一样,都是东北的“方言”、“土语”。使用的范围有一定的区域局限。 </p><p class="ql-block"> “方言”,前几十年在俺老家那“旮瘩”,还都在说。近年来显得逐渐的“式微”,慢慢的退出了舞台,让位于普通话。现在只有在“老人”口里才能“下意思”的偶尔冒出一句、两句,使用“频率”也在降低。年轻人之间交流时却都不再使用了。可想而知这样的“方言”的“寿命”,大概也就不会太长了。“方言”有缺陷,也有优点。它在生活中提炼生成,凝炼而蕴藉,细细的咀嚼品味,有些“话”,还真是没有什么词语能完整准确的将其“替代”。</p><p class="ql-block"> 就说“搅毛”吧。“搅毛”的意思,很难界定,但大致包括了这样几方面的内容,如“不随合”、不好说话、“挑捡”、“矫情”、“格眼”,还有点“装相”的味道,但也都不那么准确、“逼真”,没说出它的“神韵”来。一动“真格的”,还真的就说不上来了呢?两个“上了岁数”的人在一起唠嗑,评论起人来,有时突然就会冒出一句:“那个人挺搅毛”,可以“肯定”的说,那一准是个“负面”的评语。共事的同仁之中,如果有“搅毛”的主,团队很难团结进取、和衷共济;“朋友圈”里有“搅毛”的主,“圈”里也很难做得到一团和气、其乐融融。与鳯同飞,终不失为俊鸟;与虎同行,岂有善兽?你在啥样人堆里混,你大致也就是啥样的人。这里即有相互吸引的关系,也有相互影响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遇到“搅毛”的人,还是离得远一点好,不然,你也很容易被视为“搅毛”人的“同道”。</p> <p class="ql-block">“老鼻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北“方言”配上地方口音说出来,那叫个绝,忒有“艺术效果”。不信你试试。要不人家怎么说“出了山海关,都是赵本山”?这话有点根据。</p><p class="ql-block"> “老鼻子”,在东北话里是“非常”多的意思,它和五官中的“鼻子”一点不挨边。这个词单拿出来说,不把它翻译明白,理解起来还真是“挺费劲”,不止外地人听不明白,还会弄出许多笑话来。把话先扔在前头,可别说俺没告诉你:“老鼻子”不但和老了的“鼻子”没关系,和“鼻子”顯老也没一点联系。比如说:今天是星期天,儿童游乐场里的人“老鼻子”了,买门票排队的站了有一里地长。这么用就对。天气太热,海边浴场里“老鼻子”人了,这么说也通。再比如贪官XX被“双规”了,在他家地下室里查出的脏款“老鼻子”了,点钞机都烧坏了好几台,这么说也没毛病。俺们就说“方言”,不说“贪官”行不?不行。说你没有“说服力”,你一个市场里卖菜小贩,说你钱有“老鼻子”了,也没有人信哩……</p><p class="ql-block"> 若是用东北土话,把“意思”完整地“演义”一下,会更“精彩”:瞅着他穿的“支楞”、“立整”一天到晚“鸟不悄”的,人也挺文静、低调,看他也不象个“下三烂”呀,咋“下道”了?啥时开始“抓挠”钱的?真敢“下茬子”!要说在一个小区里住着,平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也看不出他有啥“武把操”,“冷不丁”的听他“腐败”了,弄了那么多钱,还“造一楞”呢。这人上哪看去?有人关心他算“老虎”?还是算“苍蝇”?还有人“事后诸葛亮”:“我早就看他“悬得楞”地……”眼見着他摔了个大“跟头”,老婆、孩子也跟着灰头土脸。这帮大妈们也是说啥的都有。“張姐,你听说没,他外面“小三”、“二奶”数都数不过来,听说“老鼻子”了,那有什麽新鮮?还有“提裤子不认帐”的呢。”看这阵势,上头是动了“真格地”。当官的再不“准称的”,再起什么“么蛾子”,扯“哩根扔”,准没“好果子吃”。慢慢来,“立刻亮”就好“立整的”,哪有那么容易?</p><p class="ql-block"> 不唠了,回家“逮”做饭了,晚上吃“铁锅炖大鹅”,管够“造”。</p> <p class="ql-block">“嗄杂子”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嗄杂子”不是人的姓名,是“二嗄”的外号。村里人背后都叫他外号,久而久之人们也就忘了他的本名“大号”。</p><p class="ql-block"> “嗄杂子”从小性格就“格路”,和别的小孩不一样,时间长了,别人都知道他“格塞子”,也就没几个人“搭顾”他。中学毕业以后,他不爱干“土里刨食”的农活,跑到城里去打工,没几天嫌累又回了堡子。这趟城里去的,该会的没学会,不该会的全学会了:“耍钱”、“泡妞”,整天“流里流气”、“游手好闲”没个“正形”。</p><p class="ql-block"> 别看他人长的“膀”,可心眼不大,前几天和他一起“打麻将”赌博的于老歪输了钱,算帐时把钱算“码”了,多给了他十块钱,硬叫他给“眯”下了。待于老歪回家“醒过腔”,再管他要,他“楞”是不认帐。“于老歪”本就得过“脑血栓”,这么一“熬糟”,回家气不过,又不从自身找原因,就拿老婆“撒气”,把铁桶也给踹“瘪约”了,弄的鸡飞狗跳,全村人都知道了。“嗄杂子”说老歪竟“扒瞎”,“埋汰”他。前街“二嘞嘞”为贴补家用,开了个小饭馆。自打“开业”,“嗄杂子”就“钉耙子”去“捧场”,“花查子”还带上几个“酒肉朋友”一起去吃。酒足饭饱拍拍屁股就走,一提“埋单”就“来劲”:“二爷”差几天“好使不”?下回来一起算,别“嚰叽”了……</p><p class="ql-block"> 别看“嗄杂子”挺“豪横”,整天在堡子里“幺五喝六”的,那得分和谁?他可是“认枰”。见着前屯的“大驴”,总是“溜溜的”,脾气可好了。</p> <p class="ql-block">夏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夏少不是“大太子”,但“气象”不差,是“老板”妻侄却“货真价实”。“老板”有一个突出的优点:“惧内”。“热效应”传导至“夏少”这里,便使他在公司里呆的那叫个滋润、“仗义”。</p><p class="ql-block"> 夏少“小性”,好“掉小脸子”,有时还有个“小捅咕”、“小汇报”啥的,整的同事之间关系不太和睦。他今天上班又迟到了,这其实挺“正常”的(每天都这样),“寸”就“寸”在今天让处长赶上了。处长碍于众目睽睽之下,不得不“剋”了他两句。不得了了,这不,一头晌了到现在他还没“开晴”,“嘟噜”个脸和谁也不说话。同事小张“没话找话”,想“遮绺子”给他个台阶下,可他就是“不开面”,“油盐不进”的像个“闷葫芦”。人们背后都讥讽“夏少”是“准衙内”、“自来娇”。伟人说“群众眼睛是亮的”,没错。这“准衙内”绰号用在他身上,那就是“量身定做”、“名副其实”。“一样一”和他一起同期毕业的大学生,在公司里早就成业务骨干,有的已都独当一面了。可他“活”干的还是“半拉咔叽”、“水裆尿裤”的,没一回“愉桌的”象那么回事。气的“处长”背后说他“马尾巴串豆腐——提不起来”,“一麻袋鸡子——没扛”。一提起他,处长头就大。</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因为“夏少”在车间“违章指挥”,害的批量产品大返工。即耽误了工期进度,也给公司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浪费,弄的公司上下意见很大,群情汹汹。今天处里开会,同事给他提意见说他不谦虚、“装大把”,他还强词夺理不接受。勉强做了个检讨,也是“车轱辘话”,“叼叼咕咕”,让人听不出个“所以然”来。处长对他说:不求你别的事,你就把“眼巴前”的事整好就行。少给我少惹点祸,你就是我祖宗,行了吧?处长气的已是“口无遮拦”。这时他忽然想起了,明天早上公司“经理办公会”上,他还有一个关于处室建设引用“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典型”发言。唉,遭谁惹谁了?真憋气。</p><p class="ql-block"> 会场里的空气凝重起来,谁也不吭气,大伙都知道处长拿“夏少”也没办法,谁让你贪上这么个“准衙内”了呢?</p> <p class="ql-block">“垫牙”的路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别误会,我说的“垫牙”和治病没关系。东北方言里说的“垫牙”意思明确,是指人们在推杯换盏间或茶余饭后,“正题”以外,说的那些不相干的“段子”。以活跃气氛、填补“空档”为目的说话,类似于“二人转”中的“拉場戲”。</p><p class="ql-block"> “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有啥奇怪的,不过是人们在交流过程中扯的那些“闲篇”罢了。组成这类“闲篇”的材料,即无关乎“主题”演绎,也无关乎“在坐者”的切身“痛痒”。“垫牙”的料,多是些经过“精选”,在貌似不经意间,而说出来的那些“久经考验”的话题。能被选为用做“垫牙”的料,虽然都无关宏旨,没有“剑拔弩张”那么刺激感观,但它並不缺少“时间、地点、人物”一类的故事要素,也就不可避免的要牵扯到一些人。这些“无意”中被牵扯到的人,多是被讲故事的人用心检选过的。开罪这些无权无势的“主”无所谓,即不怕他们因为“名誉权”被侵犯而兴师问罪,也不怕他们心怀怨恨而如兔子急了去“咬人”。“垫牙”的功用,妙就妙在这里,拿揑得好,会即给“正题”添了花絮,活跃了场面中的氛围,又在“谈笑间”诠释了自己的好恶取舍。而最犯忌的却是“得意忘形”,忘了恪守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的“垫牙”原则。</p><p class="ql-block"> 依我看,能被选为在“垫牙”中“褒贬”的人和事,一定还是有可被利用的价值。以它作为“参照系”,或是表现“主讲者”的身份与心理上的优越;或是显示“主讲者”的“博闻多识”和他的“价值观”。总之它有明确的有目的性,寓爱恨情仇于谈笑。有时表现为视“听客”的需求而“献媚”、而“哗众”,目的只是一个:“取宠”;多数时表现为一种“主观”发泄,或是曲折、迂回的进行“语言贿赂”。由于其表现“浅薄”、“孟浪”,往往又暴露了其在待人接物中缺乏“厚道”而稍显“刻薄”的缺点,就如蒲松龄笔下“狐仙”屁股后面的尾巴,让人给看得“真切”。</p><p class="ql-block"> 若照你这么说,能成为人家“垫牙”的对象,还得偷着乐呗?恭喜你,这么想就对了。有多少比你“条件好”的主,还没捞上给人“垫牙”呢?不信,你用心细琢磨。被“垫牙”段子排除在外的无外乎两种人,一种是有权、有势、有钱,能给“段子手”带来好处的人,这是他眼里的“贵人”,他不敢“得罪”,当另当别论;另一种是“段子手”认为和他的身份、地位有大差距的人,他不愿意提起。前一种是说段子的人心怀敬畏的人,后一种是说段子的人不屑一顾,唯恐说起段子跌了自己的身价的人,不用问你肯定又在“线外”。所以说你若能成为“垫牙”的对象,那一定还有可利用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垫牙”不同于“扯老婆舌”,有一种不易察觉、深藏不露的目的性。是一种“势力”和“市侩”的表现,君子不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美篇下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