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圆明园(2021.5.23)

兴华

<p class="ql-block">2021.5.23(日)</p><p class="ql-block">甜甜今天休息,昨天在网上提前预定了去圆明园的门票。我们乘坐地铁中间换了三次。到达圆明园时已接近中午了。天不冷不热。在园中游览非常舒服。</p> <p class="ql-block">下面这个照片,这是我们从各种资料中见过的最多的圆明园标志。但到了实地,开始我们并没找到,看了许多都不是,还以为倒了呢。最后才发现,他仍然跨越了时空,经历着风雨。依然以胜利者的姿态。雄赳赳气昂昂的屹立在这里。供世人瞻赏。他经历劫难不倒,他经火烧不化。他被砸被抢风采依旧。</p> <p class="ql-block">留个纪念吧。</p> <p class="ql-block">为了加深对圆明园的深刻了解,我从网上找许多资料,这样比较准确,系统,清晰了解圆明园。非常非常感谢网络能提供这么详实的资料。</p><p class="ql-block">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p><p class="ql-block">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p><p class="ql-block">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p><p class="ql-block">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全园占地5200余亩,方圆20多华里。全园建筑总面积超过故宫。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的总称,占地甚广。圆明园是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5处景观,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天下胜景和名园精华。在圆明园的鼎盛时期,这里既是具有空前规模的皇家园林,又是清代皇帝发号施令、行使权力的统治中心。从康熙到咸丰,6个皇帝每年总有三四个月在此居住,并处理政务和进行各种政治活动。当年的大宫门两旁,曾设置了内阁、六部、军机处等中央政府部门的办公处。在西北面的一片废墟残迹中,仍能寻找到几组规模宏大的宫殿遗址。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举行盛大宴会的“九洲清宴”、供奉历代清帝影像和祭祀用的“安佑宫”和藏书楼“文源阁”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建筑艺术上,圆明园还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长春园的北端,原建有一组园林化的欧洲式宫苑,其中有座“西洋楼”,由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等外国专家设计,创建于清乾隆12年至24年(1747—1759),建筑用料大量是精雕细刻的石材,主要景区装置了多种形式的水池和机关喷泉。园路铺饰、绿篱修剪,以及围墙、石雕、铜像等都具有西方特色,但楼顶却铺上了中国特有的琉璃瓦,墙壁上镶嵌着琉璃砖,同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迭石技术和砖雕工艺。这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处兼有东西方风格的园林建筑群。园内还收藏了极为丰富的举国珍宝、稀世文物,堪称是东方文化艺术宝库。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艺术价值极高。1860年10月6日至17日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宝11天,并纵火焚毁三天三夜。198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集资修整,万春园、福海、万花阵(欧式迷宫)等逐步恢复,定名为“圆明园遗址公园”。</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兴建于康熙末年与雍正时期,在康熙四十八年的时候,康熙皇帝将京西北郊畅春园北园林赐给其第四子爱新觉罗·胤禛,起名为圆明园,此后圆明园形成。</p><p class="ql-block">在雍正时期皇帝开始扩建圆明园,扩建的时候是仿照紫禁城中轴对称形制来进行扩建的,并且向南延伸了中轴线,修建宫殿区,开辟了大宫门。之后渐渐开始向北、东、西三面修建亭、榭、楼、阁等部分,一直到之后圆明园有五千二百亩的面积,其中有一百五十多处景色,还有拟《仙山楼阁图》的蓬岛瑶台,里面苏州景色众多,还有杭州的西湖十景在圆明园也有仿建。</p><p class="ql-block">咸丰十年的时候英法联军进攻北京,于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就不停的抢劫破坏,10月18日,侵略军三千五百多人进入圆明园,纵火焚烧,持续了两天两夜的大火将圆明园毁于一旦!</p><p class="ql-block">同治年间,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因为财政问题未能实施。</p><p class="ql-block">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再次遭到洗劫,清朝覆灭军阀和政客也盗取圆明园材料,使其进一步被破坏。</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兽首铜像是清朝乾隆年间修建。圆明园兽首铜像由欧洲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 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主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 R.Michel.Benoist,1715-1774)设计监修,清宫廷匠师制作。</p><p class="ql-block">郎世宁兽头人身的十二生肖代表一天的二十四小时,每座铜像轮流喷水,蔚为奇观。1860年,十二生肖兽首被英法联军掠夺后流落四方,其中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鼠首与兔首由法国皮诺家族无偿捐赠中国,入藏国博。</p><p class="ql-block">原本郎世宁是要建造具有西方特色的裸体女性雕塑,可是乾隆皇帝觉得这有背中国的伦理道德,所以勒令重新设计,后来才有了这十二生肖铜像。还有一个难题就是,当时设计好后,郎世宁发现大清竟然没有一个工匠还懂得青铜器制作方法,后来他和众工匠查阅典籍,费时费力最终终于造成。</p><p class="ql-block">中国皇家园林圆明园中观赏实用性建筑“海晏堂”之名也出于此。此建筑群的精华——十二生肖铜像以水报时,闻名世界。</p><p class="ql-block">生肖铜像身躯为石雕穿着袍服的造型,头部为写实风格造型,铸工精细,兽首上的褶皱和绒毛等细微之处,都清晰逼真。铸造兽首所选用的材料为当时清廷精炼的红铜,外表色泽深沉、内蕴精光,历经百年而不锈蚀,堪称一绝。据考证,当年十二生肖铜像呈八字形排列在圆明园海晏堂前的一个水池两边,被时人称为“水力钟”。每日,十二生肖铜像会依次轮流喷水,分别代表全日不同时分,正午时分时,十二像会同时涌射。海晏堂十二生肖喷泉是按照中国十二生肖设计的喷泉时钟,每到一个时辰,属于该时辰的生肖钟就会自动喷水。正午十二点时,十二生肖则同时喷水,设计极为精巧。海晏堂正楼朝西,上下各十一间,楼门左右有叠落式喷水槽,阶下为一大型喷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这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铜像。每昼夜十二个时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轮流喷水,俗称"水力钟"。</p><p class="ql-block">十二生肖像原是在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前的扇形水池喷水台南北两岸12石台上的。南岸分别为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狗;北岸则分别为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鸡、亥猪。这些肖像皆兽首人身,头部为铜质,身躯为石质,中空连接喷水管,每隔一个时辰(两小时),代表该时辰的生肖像,便从口中喷水;正午时分,十二生肖像口中同时涌射喷泉,蔚为奇观。这些青铜生肖雕像高50公分,雕刻精细,为清代青铜器中的精品。</p><p class="ql-block">池正中是一个高约两米的蛤蜊石雕,池两旁呈八字形各排出6个石座。每一座石上雕刻着身穿袍服的兽首人身像,兽首是铜质,人身是石质。它们按中国十二生肖规律排列,每隔一个时辰(合今天的两小时),代表该时辰的兽首就口中喷水,水呈抛物线状注入池中,即子时(23时至次日1时)时分,鼠首铜像口中喷射水柱;丑时(1时至3时)时分,牛首铜像口中喷射水柱。正午12点整,除马首继续喷水外,其他十一动物铜像的口中也一齐喷射水柱,刹那间场面极为壮观。因此,人们只要看到那个生肖头像口中喷射水柱,就可知道时间。这一组喷泉就是一个巨大别致的水力时钟。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入侵中国,攻陷北京,将圆明园内无数珍宝劫掠一空,掠走了十二个青铜兽首,致使这批国宝流失于海外一百多年。</p><p class="ql-block">十二生肖像是展现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艺术珍品,在国际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鉴赏价值。当年侵略军抢劫时,也是将其作为最珍贵的宝物对待。得到它们的,也是有特殊身份的人。</p><p class="ql-block">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自此流失海外,成为中国文物流失的一个缩影——鸦片战争后百余年间,因战争、抢掠、盗凿等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多达百万件。在国外所有知名博物馆中,中国藏品共计有160余万件,包括其他民间收藏的中国文物在内,流散在海外的所有中国文物总数在1700万件以上,这个数字大大超过中国本土博物馆与民间的收藏量。</p> <p class="ql-block">近期圆明园展出的是《百年梦圆》——圆明园马首头像回归展。</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百年沧桑,文物聚散牵动着国人心弦。流失文物的下落归属为世人瞩目。这次展览以马首回归为主线。讲述着圆明园以及马首的重要价值。在现文物回归之路,凝聚着中华儿女守护民族根脉的爱国情怀,弘扬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p> <p class="ql-block">我们没有旅游手册。就是顺着场馆一步一步往前走。边走边看。</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是清代几代帝王的办公之地。那这幅图记录了他们最多一年在这里办公的天数。看来雍正有一年在此居住工作361天的记录,还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呐。</p> <p class="ql-block">清代皇帝重视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建立了”四宜书屋”,”碧桐书院”。”汇芳书院”,”荷香书屋”…………收藏了大量典籍,书画,器物。从雍正到咸丰五朝皇帝创作的御制诗达一万二千八百余首。</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作为帝后的居所,这里也记录了他们的日常活动:看戏,杂耍泛觞,赛龙舟,去买卖街体验市井生活等等。</p> <p class="ql-block">乾隆御笔”狮子林”。</p> <p class="ql-block">乾隆帝御笔</p> <p class="ql-block">嘉庆帝御笔</p> <p class="ql-block">道光帝御笔</p> <p class="ql-block">雕西洋花琉璃构件</p> <p class="ql-block">海宴堂西面十</p> <p class="ql-block">样式雷。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著名的建筑世家。”一家样式雷,半部古建史”。是对这个清代建筑世家最高的赞誉。雷氏家族主要负责建筑宫殿,皇陵。以圆明园,颐和园,为代表等工程的营造。</p><p class="ql-block">这是样式雷氏族人员。</p><p class="ql-block">2016.年6月我陪甜甜来北京面试,学建筑设计的外甥女带我和妹妹一起在国家大剧院看过话剧《样式雷》,那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多孤陋寡闻啊,今天在这里又遇到,亲切无比。</p> <p class="ql-block">这株树好特别呀,雪白雪白的,清白清白的树皮。让甜甜过去看看叫什么名儿。</p> <p class="ql-block">仿照江南,再造精品的小景观。</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建许多古人诗词的意境的景点。比如,在再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春色”。再现王羲之《兰亭序》中的“坐石归流“。再现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的“夹镜鸣琴”,还有有范仲淹《岳阳楼》的“上下天光”,有周敦颐《爱莲说》的“濂溪乐处”……</p> <p class="ql-block">十二生肖时钟。用现代投光摄影。把字打在地上便于仔细一看。</p> <p class="ql-block">十二生肖兽首喷泉简介。</p><p class="ql-block">海宴堂是圆明园最大的一处欧式园林景观。为中西合璧风格建筑典型代表之一。由正楼和后工字蓄水楼锡海组成。蓄水楼一次性可蓄水180吨。海宴西侧是12辰力钟喷泉。池左右是八字形排列着12辰人身兽头铜泉。按照时辰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依次喷水具有报时功能。“马首”是这12辰兽喷泉之一。”马首”是惟有午时马首喷水时,十二铜像同时喷水,呈现出众兽齐喷的壮观景象。马首铜像回归多么令人兴奋。我在网上听刘建勋书法老师的历代书法名家鉴赏课,听到有许多书画国宝也流落海外,真让人痛心,同时,有爱国人士像张伯驹,宁可倾家荡产买回国宝捐赠给故宫博物院收藏,也不看着国宝流向海外,多令人敬佩啊,相信,随着国家的强盛,那些散落于世界各地的国宝一定会陆陆续续回家的!期待啊!!</p> <p class="ql-block">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仿制品的牛首前留个影吧,你当年贡献不小!</p> <p class="ql-block">子鼠,丑牛是处于中间位置的。来来来,给鼠也来个特写镜头。</p> <p class="ql-block">鼠首人身像像身已失。据清宫旧藏铜版画可知,其原持笏板。2009年圆明园鼠首像在法国拍卖会上现身。2013年法国皮诺家族将鼠首铜像捐赠给中国。</p> <p class="ql-block">兔首人身像像,像身已失,据清宫旧藏铜版画可知,其原持折扇。</p><p class="ql-block">2009年圆明园兔首人身像在法国拍卖会上现身,2013年法国皮诺家族。将兔首铜像捐赠给中国。</p> <p class="ql-block">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惨遭劫掠焚烧。12尊兽首人身铜像流失海外。在国家文物局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包括牛,猴,虎,猪,兔,鼠首在内的六尊铜像,已通过不同方式回归国家。可喜可贺!</p> <p class="ql-block">马首回归路,是一条艰辛的路</p><p class="ql-block">2007年,国家文物局获悉,马首铜像将在香港拍卖。用斡旋来推动回归。何鸿燊慷慨出资购入,2019年何鸿燊将马首铜像捐给国家。2020年国家文物局正式将马首铜像,划拨圆明园收藏展示。马首铜像百年回归之路,从此画上圆满的句号。</p> <p class="ql-block">马首回归之路</p> <p class="ql-block">毅然捐赠</p> <p class="ql-block">何鸿燊(燊shēn,1921年11月25日-2020年5月26日),著名港澳企业家,出生于中国香港,在澳门博彩业独占鳌头,有“赌王”之称。</p><p class="ql-block">20世纪90年代初,何鸿燊在澳门建立“皇宫赌场”等多个赌场。除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外,亦在多个国家投资,包括越南、朝鲜、菲律宾、葡萄牙等。其产业还涉及房地产、建筑、船务、投资等多个领域。曾荣获大莲花荣誉勋章和香港大紫荆勋章,成为同时获得港澳最高荣誉勋章第一人。2020年5月26日,何鸿燊逝世,享年98岁。</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高大雄伟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北京各公园景点都推出带有自己特色的冰淇淋。这是圆明园推出的巧克力风味儿的子鼠冰激凌。不仅味道美极了。单单说这造型就极具诱惑力。听说前门的造型大,天坛啊,北海啊……等再到别的地方去,都试着吃吃独具创新的造型精美的,有自己特色的冰激凌。</p> <p class="ql-block">官补。看明清古装戏,常常看到官员衣服或前或后有一块像补丁的东西。这是明清时期在官服前或后,织上去的”织物“。根据官职,官位不同。纹样形式也不同。文官图案是飞禽,武官图案是猛兽。官吏所着常服为盘领大袍。 胸前或身后这一片“补子”,一至九品所用的禽兽,尊卑不一。</p><p class="ql-block">(一)文官补服</p><p class="ql-block">1,一品文官仙鹤补子,仙鹤在古代是仙风道骨和长寿的象征。在吉祥鸟中,其地位仅次于凤凰而居第二。凤成为皇后的象征, 而仙鹤则官居一品。《相鹤经》云:“鹤,寿不可量。”《诗经?小雅》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官员补子一品采用仙鹤的图案,取其奏对天子之意。</p><p class="ql-block">2、二品文官锦鸡补服</p><p class="ql-block">锦鸡亦称“金鸡”、“玉鸡”、“碧鸡”,是吉祥的象征。锦鸡有一呼百应的王者风范。传说还能驱鬼避邪,古人十分喜爱用来作为服装的装饰,如插在武将的衣背头冠上,绣在帝王的礼服上,也叫做“华虫”,表示威仪和显贵。</p><p class="ql-block">3、三品文官孔雀补服《增益经》称孔雀有“九德”,其文如下:“一颜貌端正,二声音清澈,三行步翔序,四知时而行,五饮食知节,六常念 知足,七不分散,八品端正,九知反复。”在古人看来,孔雀是一种大德大贤、具有文明品质的“文禽”。</p><p class="ql-block">4、四品文官鸳鸯补服</p><p class="ql-block">古称“匹鸟”,体现了古代“五伦”中夫妻美好的关系,是一种吉祥的瑞鸟。其作为官员的补子,是取其羽毛上耸,象征坚定忠心;眠宿如有敕令, 喻其兢兢业业。</p><p class="ql-block">5、五品文官白鹇补服</p><p class="ql-block">传说宋朝少帝赵昺在崖山时,人送白鹇一只,他亲自喂养在舟中。少帝投海殉国后,白鹇在笼中悲鸣奋跃不止,终与鸟笼一同坠入海中。后人称白鹇为 “义鸟”。所以,白鹇鸟的形象作为五品官员补子,取其行止闲雅,为官不急不躁,并且吉祥忠诚。</p><p class="ql-block">6、六品文官鹭鸶补服</p><p class="ql-block">鹭鸶亦称白鸟,陆机《诗疏》云:“鹭,水鸟也,好而洁白,故谓之白鸟。”鹭鸶是吉祥之鸟。《魏书官氏志》:“以侍察者官”,取其延颈远望。另,因鹭飞有序,以喻百官班次</p><p class="ql-block">7、七品文官鸂鶒(xī chì)补服</p><p class="ql-block">鸂鶒《临海异物志》:鸂鶒,水鸟,毛有五采色,食短狐,其中溪中无毒气。”</p><p class="ql-block">(二),清朝一到七品武官补服</p><p class="ql-block">1、一品武职麒麟补服</p><p class="ql-block">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大戴礼》说:“毛虫三百六十,以麟为长。”是龙、凤、麟、龟四灵之一。麒麟出现是“圣王之嘉瑞”。所以,以麒麟为一品武官的官阶形象,既象征皇帝仁厚祥瑞,又象征皇 帝“武备而不为害”的王道人君形象。</p><p class="ql-block">2、二品武职狮子补服</p><p class="ql-block">狻猊是像狮子的一种神兽,晋代郭璞直接解释为狮子。当是取其勇猛之意。</p><p class="ql-block">3,三品武职豹补服</p><p class="ql-block">《山海经 南山经》记述:“南山兽多猛豹。”《诗经?郑风》言:“孔武有力”。武官补子排序,豹在狻猊之下,在虎之上,可见古代豹的神兽地位高于老虎而低于狻猊,亦是取其勇猛。</p><p class="ql-block">4,四品武职虎补服</p><p class="ql-block">《说文》曰:“山兽之君”,以喻威猛。</p><p class="ql-block">5,五品武职熊罴补服</p><p class="ql-block">据《国语?晋语》记载:“黄能入于寝门。”“黄能”即“黄熊”,比狗熊体形大而且勇猛。作为武官官阶的形象,正如《诗经?小雅》所说:“唯熊唯罴,男 子之样”,取其阳刚之意。</p><p class="ql-block">6,六品武职彪补服</p><p class="ql-block">《扬子法言》曰:“彪静成文,动成德,以其弸中而彪外也。”宋代周密《癸辛杂识》记述:“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犷恶,能食虎子也。可见,彪与仁德智慧的虎不同,是一种凶悍残暴的动物。作为武官官阶形象,是取其对敌凶狠残暴之意。</p><p class="ql-block">7,七、八品武职犀牛补服</p><p class="ql-block">《说文》的解释: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从牛,尾声。犀牛的皮可以做铠甲,但只有水犀牛的皮可以做,用犀牛做武官官阶的形象,是取其皮可制甲,角可制矛,兵器犀利之意。</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圆明园街路两旁的各种石头,从石头的样式层次看出风吹日晒,地壳运动,石头变得这么多彩多姿,他的千变万化既是岁月留下的沧桑,又是他形变质变的展示,给后人留下无限遐想空间。</p> <p class="ql-block">水边一对儿鸳鸯,一动不动,我们不知它是真是假,就试着给他拍了好几次照片。他都没有动。后来一对小情侣过来看我们给小鸳鸯拍照也和他们拍照。动静有点大了,它们才换个姿势,继续配合。</p> <p class="ql-block">水中的野鸭也是一样,看到游人和他们拍照。他们主动自觉的乐呵呵的过来配合。</p> <p class="ql-block">一个展区有许许多多从民间,从一些单位回收来的石狮,石头物件,旁边的说明文字上具体讲述了石头的来历。用途。</p> <p class="ql-block">路边随处可见这样散放着的石料。</p> <p class="ql-block">爱新觉罗——?</p> <p class="ql-block">石件,有编号,有身份证呗</p> <p class="ql-block">雨果雕像。好奇怪,雨果怎么在这里?查查资料,奥,雨果在《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为昔日贫弱的中国人民呼喊,谴责英法联军对人类文明进行大肆掠夺和破坏的行为。那也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唯一文字证据。英法联军用三天三夜的大火焚毁了圆明园,损失不可估量。圆明园内安置雨果雕像在火烧圆明园150周年之际,雨果雕像于2010年10月16日下午正式入驻圆明园,被安置在大水法遗址东侧约50米处,以此纪念雨果正义的人道主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线法山上观望威尼斯城西洋楼中的建筑游戏,线法山和线法墙之间,有一条方河,在线法墙下设水箱,置威尼斯城的模型于水箱中,皇帝坐在线法山上观望。</p><p class="ql-block">1977年建立圆明园管理处,1984年建立遗址公园,已完成大宫门、福海景区、万寿园景区和长春园迷宫修复工程。</p><p class="ql-block">线法山羊角石柱位于北京东城区内务部街11号院原后花园内,现存三根羊角石柱。这些羊角石柱与圆明园西洋楼线法山的羊角石柱雕刻花纹一致。由此推断应为圆明园之旧物。该院原为清代一达官贵人之宅院,民国时归属盐业银行经理岳乾斋,建国后一直为解放军某部宿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西洋楼遗址,看到了这样的一家人,让人感动。两位老人陪一位患腿疾的年轻人推着轮椅来到这里,仔仔细细地观赏,其乐融融的合影。不知道他们是什么关系,但看得出相互的关心,照顾,彼此都把自己的光热献给对方,好感人!</p> <p class="ql-block">自拍照不同的地方,怎么表情神态如此没有变化?</p> <p class="ql-block">给圆明园特制生肖鼠冰淇淋来个特写镜头。还是盲盒抽到的呢。</p><p class="ql-block">带有北京各大景点,公园特色的冰激淋。吸引着无数前来参观的游人。不用说吃,单单欣赏这些有新创意的造型就足够欣慰啦。</p> <p class="ql-block">回来坐公交车在地面上走的,沿途看到了北京大学的校牌,情不自禁地对着里边的莘莘学子表达敬意。努力啊你们是未来中国的栋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北京市花——月季开的艳,开的美,蒸蒸日上。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鸳鸯,水鸟无拘无束,晒着日光,迎着游人。</p><p class="ql-block">昔日恢宏的建筑,经过翻修重建光日。这些横躺竖卧的石材,残垣断壁。依然闪烁着中国人民智慧的光辉。祖国的日益强大,招引着各种流失在海外的艺术珍品纷纷回家。今天展出的是马首回归。精致啊!不忘历史,砥砺前行,游圆明园收获挺大,还得慢慢细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