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项退结:醉心中西文化融合的温籍哲学家项退结(1923-2004),浙江省永嘉县(现温州市龙湾区沙城街道)人,居台湾,意大利米兰圣心大学哲学博士,奥地利因士布鲁克大学及西德美因兹大学研究研究学者。1962年回台湾,创办《现代学苑》月刊。先后任西德王石“中国研究社”主任,台湾碧岳神哲学院、成功大学副教授,台湾辅仁大学教授,国立政治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著有《现代存在思想家》、《迈向未来的哲学思考》、《现代中国与形上学》、《人之哲学》、《中国人的路》、《海德格》、《中国哲学之路》及《西洋哲学辞典》(编译)等书。人生之途:接受西方文化教育的东方学者1923年,项退结出生于浙江省永嘉人(现温州市龙湾区七甲)。其父亲因家庭变故而居龙湾区下垟街。1929年,来往于温州宁波的父亲将全家迁往宁波,给项退结创造了接受教会教育的机会。少年项退结在宁波读完初小,进入教会学校“私立增爵学社”,以非常特殊的教育方式接触到中西文化黄金时代的思想。1941年,项退结进入宁波神学院,接受哲学、神学教育。他十分勤奋,还自学《西洋哲学史》、《印度哲学》,尤其关注佛教哲学。除了拉丁文、法文外,他自学希腊文、英文,花了大量的时间从事翻译,1947年编著了《新答客问》。四年的神学教育让他沉浸于哲学与宗教思想,为以后研究哲学打下了学术根基。1949年11月,他意大利米兰,攻读圣心大学哲学博士,修业哲学课程、拉丁文学、意大利文学,研读了大量的东西方哲学古典名著,又特别选修了生物学与心理学,对荣格心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来就以荣格心理学作为博士论文题材。在圣心大学学习之余,他游历意大利,参观名胜古迹。他关注中国问题,在侨胞中演讲中国问题,关注中国形势发展;发起“星期日午后学习中文运动”,并义务教授意大利儿童、侨胞儿童学习中文。1953年11月,以最优等成绩获得圣心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项退结到奥地利因士布鲁克医学院实习,分析精神病与神经病现象,由此对中国禅宗产生浓厚的兴趣。次年去德国,任西德王石“中国研究社”主任,研究中国民族文化。1962年夏季,东归台湾。两年后,创办综合性月刊《现代学苑》,对有重大影响的中西各种思潮作详尽而可靠的述评,发表世界著名学者的文章颇多。1971年,项退结在国立政治大学哲学系教授西洋哲学史,1972年任哲学系主任、教授。1990年10月,赴歌德大学做客座教授,讲授中西哲学融合,推崇孔孟儒家思想的超越精神。上世纪九十年以来,他一直在台湾高校从事哲学教育、哲学研究,是台湾新士林哲学中避不开的著名哲学家。2004年,项退结在台北去世。哲学之路:力图融合中西文化传统的宗教哲学家台湾新士林哲学是现代哲学中发展势头强盛的哲学流派,以天主教信仰为精神取向,以中古士林哲学为其思想的架构和底蕴,力图融合中西文化传统的宗教哲学。项退结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和努力方向就在于此。从1949年至1962年,项退结在欧洲呆了13年,在思想文化上一直认同西方文化中的理性思考、艺术创造与宗教思想。受荣格思想的影响,他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易经》、《道德经》、禅宗等典籍,拓宽了他的精神境界,也拓深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西德期间,他就以“中国人性格”、“民族心理学”为研究对象,完成论文《中国民族性研究》。六十年代,他研究存在主义和逻辑实证论,出版《现代存在思想研究》和《迈向未来的哲学思考》(1975年修订),介绍和批判了逻辑实证论。他认为,中国人应该把几千年积存的智慧结晶,推陈出新的献给整个世界。该书获“第一类关于阐扬中华文化的最优著作奖”。七十年代前后,他认识到以中国文化补充西方文化不足的重要性,转而积极从事中西思想互补的工作,在各类国际哲学研讨会上频频发表论文,阐述中国哲学思想与中西思想的融合问题,认为中国自孔孟至宋明所发展的心性理论完全可以和西洋理论相融合。他不断强调和显凸儒家思想的超越意识和宗教精神,认为中国思想必须重新找到新的立足点, 坚持和维护儒家思想的精神义理。在当代中国哲学学者中,项退结特别关心中国哲学方法论问题,他在《中国哲学之路》中提出中国哲学四种研究方法,如哲学史的溯源方法、现代诠释学强调的视域交溶法、逻辑与字义语义的分析、中西哲学适当比较等。这些观点,从他参加一些国际哲学会议的发言、论文可知一斑,包括《人者天地之心、阴阳之交的现象学诠释》、《论阴阳合德的的哲学评估》、《心术与心之领导——儒家道德哲学之心理层面》、《中国哲学与西方宗教传统中的人》、《从海德格思想看儒家与现代系统思想》以及《试论中国哲学研究方法》等。项退结醉心哲学,出版哲学专著有《现代中国与形上学》、《人之哲学》、《中国人性格素描》、《中国人的路》等。他花了大量的心力,编译、增订了布鲁格的《西洋哲学辞典》,对台湾哲学界产生积极影响。1994年,台湾三民书局出版了他的《七十浮迹》,以自传方式,“比较生活化,由实际生活引入思想”,从作者的求学生涯延伸至今,构画出一条项退结教授思想发展的轨迹。故乡之情:有着浓厚故乡情结的思想学者项退结出生于温州龙湾,成长于宁波,求学于欧洲,生活在台湾。他5岁前生活在龙湾,不甚了解永嘉场,说“面积相当大,分成好几个地区。其中至少有三个称为‘甲’”;“何以在这里穷乡僻壤会有个建造城墙(永兴老城),我一直都无从索解”。但这些,无碍他对故土永嘉场的浓厚情结。他记得沙城七甲是项氏聚居之地,有一个很像样的项氏宗祠,过年时非常热闹。他最深印象的物事里,居然有“温州大馄饨”和下垟街抬佛:这里的馄饨特别软特别香。那次尝到“温州大馄饨”的经历特别令人怀念。民国二十一年冬,母亲回故乡探望外祖父母。从宁波乘轮船抵温州以后,必须乘小船到永嘉场附近。以后必须翻过一座山,步行到外公家。就在翻山之前,我觉得饥寒交迫。母亲就替我买了一碗馄饨果腹。那真是没世难忘的美味。永嘉场留下的另一个深刻印象是驻留在民家的大神像。新春元宵节那天,约莫十余尊大神像坐在巨大无比的轿中,整天出巡;晚上,无数民众提着灯笼前导,神像都被抬到我家附近的一个广场中来回驰骋。每尊神像的大轿子都需要三十多壮丁来抬,真难得有这么多人自告奋勇,记得我的小舅也曾咬着牙根去抬大轿。这时锣鼓喧天,数条龙灯齐舞。据他的描述,他记忆中的“温州大馄饨”应该就是寺前街馄饨。这些,说明他对故乡别有一番亲切感,东方情结浓厚。1993年6月,“中国哲学在中国历史的回顾与发展”研讨会在台湾花莲市召开,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同乡张立文先生与会,老乡见老乡啊,项退结跟张立文先生交流了许多问题,包括记忆中的家乡城堡。两个月后,国际中国哲学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项退结教授的发言被安排在第一天下午第一场,第二天上午第一场又安排为主席主持研讨,这样安排的主要原因就是同乡哲学家张立文、陈来都在上午发表论文。就这样,这场研讨会成就了温籍三位哲学家同场交流学术的雅事。项退结对本次会议的记录描述很详细,包括大陆学者的论题、中西文化融合感想、北大陈来教授筹备研讨会的困难与努力。会议期间,在张立文教授的陪同下,项退结参观了北京著名的寺院广化寺,后来又参观了白云观与孔庙。回台前,他去苏州,听昆曲吴歌、登虎丘、撞寒山寺钟、走枫桥。这些,让深受西方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双重影响的项退结教授十分感慨。相比之下,项退结童年、少年、青年时期都在宁波度过,多种语言的阅读能力也是在宁波培养的,宁波是他的第二故乡,对他的影响就深刻多了。他说自己一生读书看报构思时,始终用宁波话向自己说话,用国语诵念文学,等于需要把宁波音转译为国语,不管哪种语言,尤其数字最后必须用宁波话重说一次。说到底,项退结先生就是一位有着浓厚故乡情结的思想学者。可惜,项退结先生一直没回温州,家乡人对他也知之甚少。2014年国庆期间,项退结教授的家人回龙湾寻根,带来一本《七十浮迹》,我在《沙城镇志》中增加了他的简介,也算了结已在天堂里的项退结教授的家乡情结。 备注:1.叔叔姓名项退结引用典故名句“临渊羡渔不如退而结网”比喻空怀壮志,不如实实在在地付诸行动。这也是叔叔平生一贯的思想作风,几十年如一日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p><p class="ql-block">2.叔叔最终未能如愿再回到温州故乡,《沙城镇志》填补了史实的空缺,也算是叔叔认祖归宗了。3.《醉心中西文化融合的温州籍哲学家》温州文化博馆馆长这篇来自温州家乡的文章写得真实,很好!4.文中提到“记得我的小舅也曾咬着牙根去抬大轿。这时锣鼓喧天,数条龙灯齐舞。”叔叔提到的小舅是后来去宁波镇海定居,是我的舅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90年首次到大陸,叔叔特意到母校宁波二中看一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叔叔和侄女侄子在宁波大学门前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叔叔和侄女侄子同游览宁波保国寺</span></p> <p class="ql-block">在宁波叔叔与侄子及侄孫们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1993年叔叔到北京作学术交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93年8月叔叔和侄子同游苏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93年8月叔叔和侄子同游苏州寒山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叔叔和侄子同游苏州寒山寺敲钟</span></p> <p class="ql-block">夜半钟声到客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夜半钟声到客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87年叔叔一家游台湾溪头山</span></p> <p class="ql-block">1987年叔叔一家游台湾溪头山</p> <p class="ql-block">温馨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温馨一家人</span></p> <p class="ql-block">叔叔在书房</p> <p class="ql-block">自娱自乐</p> <p class="ql-block">童心未泯</p> <p class="ql-block">叔叔的明信片</p> <p class="ql-block">収到叔叔的明信片感受到父辈的温馨</p> <p class="ql-block">1988年12月收到叔叔一家的圣诞贺年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14年温州项家寻根之旅(项家子孫出发寻根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2014年温州项家寻根之旅(光字辈合影)</p> <p class="ql-block">项家子孫在项家宗祠</p> <p class="ql-block">世泽绵长</p> <p class="ql-block">传家之宝</p> <p class="ql-block">项氏族史源遠流长</p> <p class="ql-block">世序行第</p> <p class="ql-block">家族族谱</p> <p class="ql-block">祖父项益丰与祖母张氏(公字辈)和孫女,孫子(光字辈)合影</p> <p class="ql-block">叔父项有法(有字辈)</p> <p class="ql-block">缅怀先辈</p> <p class="ql-block">缅怀先辈</p> <p class="ql-block">缅怀先辈</p>